廣西民族大學東協學院

廣西民族大學東協學院成立於2010年5月18日,屬於學術研究型政府培育學院,學院的建設目標是培養從事東協工作的高端人才、搭建海內外學者共享東協研究成果的平台、成為服務政府和社會的高端智庫。東協學院院長由廣西民族大學校長兼任,學術副院長為知名東南亞問題研究專家莊國土教授,常務副院長為黃興球教授,前外交部長李肇星先生受聘為學院名譽院長。

發展定位與目標

2009年10月26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研究廣西民族大學設立東協學院等有關問題的會議紀要》,同意組建廣西民族大學東協學院,並建設東協學院大樓。根據紀要,廣西民族大學東協學院的組建工作分兩步走:第一步,將東協學院作為廣西民族大學的內設學院,由廣西民族大學按照有關程式報批並儘快設立;第二步,根據發展的需要,進一步整合資源,將東協學院發展成為相對獨立的學院,爭取儘快建立起一個立足廣西,面向東協,更有利於全面深入地與東協國家開展合作交流的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平台。
東協學院的定位是“學術研究型政府培育學院。通過若干年的努力,建構學術理念、創設學術流派、追求學術個性、打造學術品牌、培養學術隊伍,建設成為科學綜合、管理先進、水平一流、富於活力並可持續發展的集學術研究、人才培養、國際交流、政策諮詢為一體的國家級東協研究基地,以學術服務於國家和社會,為中國-東協關係的全面發展、為中國東南亞研究國際地位與影響力的提升做出貢獻。”根據這個定位,學校規劃通過若干年的努力,把學院建設成為服務於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等國家東協戰略和區域建設的高級人才集聚和培養的高地;成為承接政府有關中國-東協問題重大項目、為政府提供有關東協問題諮詢和決策依據的研究高地;成為國內外最全面、最權威的東協信息高地。
東協學院建設確定的指導思想:適應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建設的需要,積極開展東協學術研究和政策諮詢服務,推進廣西及我國與東協國家的國際交流以及民族地區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培養面向東協社會經濟各領域的國際化專門人才,發揮廣西在國家面向東協外交戰略和面向東協開放的前沿和視窗作用。以高起點、高水平,承接發展,開放合作,機制體制創新為基本原則。以學術研究型政府培育學院發展目標,建設集學術研究、人才培養、國際交流、政策諮詢為-體的國家級東協研究基地,以學術服務於國家和社會,為中國-東協關係的全面發展、中國東協學國際地位與影響力的提升做出貢獻。
東協學院的三大功能:一是高端人才培養功能,側重吸納具有國際視野、國際交際能力和國際研究能力的人才,並朝這一方向培養人才;二是進行高端的研究,努力成為為黨委和政府提供政策參考和諮詢的思想庫、信息庫,以高質量的成果為國服務;三是搭建東協信息平台,積極與外交部、東協博覽局和廈門大學等相關單位合作,搭建東協各國信息資料庫。
建設步驟:兩年打基礎(2011-2012),建成廣西重點研究基地、省部共建研究基地;五年上水平(2011-2015),獲得博士學位授權點,建成博士後流動站;八年創品牌(2011-2019),形成國家級研究基地,國際知名。

科研隊伍建設

東協學院現有的三個碩士點已開始培養碩士研究生:東協研究、中國與東南亞文明、國際關係學。在近2-5年內將建成六個重點學科:民族學(東南亞人類學)、政治學、外國語言文學、中國史、科技史、世界史;三個博士點:外國語言文學、民族學、中國語言文學。在近1-2年內將組建五個研究團隊:中國東南亞關係研究團隊、東協區域合作研究團隊、東協信息處理研究團隊、東協教育研究團隊、東協法律研究團隊。此外,博士點申報也在工作日程中,預計在未來三年內開始招收培養博士研究生。在此基礎上,東協學院將適時建設博士後流動站。2010年、2012年已經連續主辦兩屆中國研究生東協論壇,社會反響積極。
目前,東協學院已經建立了與外交部第八處、中國太平洋經濟合作全國委員會、教育部國際司、中國-東協中心的聯繫,先後邀請中國原駐東協大使薛捍勤閣下、佟曉玲閣下、楊秀萍閣下到學院指導工作。
通過招聘,東協學院已經招集到包含10名博士、教授的研究團隊,另外,還聘請了寮國法務部葉葆和部長、原中國駐越南大使齊建國閣下、中國東南亞研究會副會長賀聖達教授、台灣東南科技大學吳新興副校長、泰國清邁皇家大學王偉民等人為東協學院客座教授。同時,東協學院還通過課題招標的方式,讓國內一批學者參與到東協學院的研究隊伍中,初步形成了基本團隊。根據規劃,學院在編人員崗位數為70個,其中專業研究人員崗位64個。與此同時,學院將以柔性引進人才等方式,招集海內外優秀學術人才來我院擔任專職或兼職教授。

學院機構設定

東協學院現有五個基地:廣西科學實驗中心(中國—東協研究中心,省級重點基地)、東協國家語言信息處理與教學實驗室、東協研究基地、中國—東協政治法律文化研究中心、教育部東協(區域)研究中心。
東協學院還將設立如下實驗室與研究所:東南亞領袖人物傳記與口述史實驗室,東協區域合作研究所,東南亞文化多樣性研究所,東南亞經濟研究所,東南亞華人華僑研究所,東協學院編輯出版委員會。
東協學院將在現有東協展覽館的基礎上建設東協博物館。此外,將成立東協研究基金會,建立東南亞研究工作站,面向全球招標東協研究課題,資助國內外訪問學者進行學術研究及著作出版。
東協學院將建成如下信息與服務平台:新聞與宣傳平台,科研教學平台,面向中國-東協自貿區的信息服務平台,東南亞研究成果資料庫,東南亞熱點及突發問題預警信息庫,東協資料信息庫,東協電視台,東協出版社等。

學院建築

東協學院辦公大樓由主樓、專家樓、信息樓組成,由廣西區政府下撥專項經費一億元建設,2010年5月18日,在廣西民族大學西校區舉行大樓奠基儀式,預計2013年4月投入使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