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廣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多年來,廣州市文聯在組織文藝創作、開展藝術活動、舉辦文藝評獎、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增進文藝社團與藝術家之間的聯繫、協作等方面開展工作。 《廣州文藝》自創刊後,一直銳意開拓,力推新人新作。

文聯概況

廣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簡稱廣州市文聯) 是中共廣州市委領導的、由全市各文藝家協會和區、縣級市文聯、企業文聯組成的人民團體,是市委、市政府聯繫文藝家的橋樑和紐帶。
廣州市文聯成立於1964年,任務是:堅持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遵循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致力於繁榮和發展廣州市文藝事業,為精神文明建設作貢獻。
多年來,廣州市文聯在組織文藝創作、開展藝術活動、舉辦文藝評獎、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增進文藝社團與藝術家之間的聯繫、協作等方面開展工作。近年來,通過實踐,形成了符合我市文聯工作特點的“圍繞中心,配合大局,突出特色,創造性工作,為把廣州市文聯建成全國最有特色的城市文聯而努力”的總體工作思路,即:一個根本任務——服務;二個乘勢而上——乘黨的十五大、十六大為我們事業發展帶來的重大歷史機遇乘勢而上和各級黨委、政府重視文藝工作、文藝工作者熱情高漲的大好機遇乘勢而上;三個工作法寶—
市文聯現任主席團合影
—聯絡、協調、指導;四個工作準則——積極參與不代替,主動幫忙不添亂,深入工作不繞過,多出力量不爭功;五個積極性——發揮文聯專職工作班子、主席團成員、機關工作人員、文藝家協會、區、縣級市文聯、基層文聯和民眾文藝社團的積極性。明確了開展活動的三個原則,即:突出文聯特色、活動少而精、少花錢多辦事。創辦了四個品牌活動,即:藝術家與青年對話、高級文藝人才理論研修班、一家親藝術團和與兄弟城市文聯交流藝術家異地採風。近年來組織了系列大型文學創作活動、連續推出《集團突圍》等三部反映廣州市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成果的報告文學集。作為承辦單位,與中國文聯共同主辦了《朝霞工程》籌款扶持西部地區貧困兒童。與廣州市文化局等單位聯合舉辦了《羊城國際粵劇節》等大型文化藝術活動。2002年成功舉辦了有20多個來自亞、歐及太平洋地區的國家、地區和國內20多個城市的管樂團參加的《2002年廣州國際管樂演奏大會》。2003年參與承辦了《第三屆中國音樂金鐘獎》。
現有作家、戲劇家、美術家、音樂家、電視藝術家、舞蹈家、攝影家、民間文藝家、曲藝家、書法家等10個專業協會和東山、越秀、荔灣、海珠、芳村、天河、白雲、黃埔、花都、番禺、增城、從化等區、縣級市文聯以及廣紙文聯、廣鋼文聯等為廣州市文聯團體會員。

內設機構

辦公室

主要職能:組織協調機關行政、黨務及日常工作,負責會議組織和起草本會工作計畫、總結及有關檔案;負責組織、人事、機構編制、文秘、信訪、宣教、普法、保衛、計畫生育、 老乾管理服務、財務、勞資、統計、審計、保密、檔案、信息、基建、培訓、統戰、僑務、外事、紀檢、監察等工作。
負責組織實施全市高級文藝人才理論研修班。負責編印《廣州文聯簡訊》。

組織聯絡部

主要職能:協調、指導區、縣級市文聯、企業文聯和基層文聯工作;負責與全國各地文聯的聯絡、溝通;組織協調實施中外文化藝術交流。
負責組織實施交流藝術家異地採風。負責組織編輯《中國文化報》“羊城文藝之窗”專欄。

藝術拓展部

主要職能:負責開發與協調本地區文化藝術資源,開展文藝普及、提高工作;舉辦藝術培訓、文藝展演等活動; 協調、指導、管理我會所屬文藝家協會、學會的業務工作;協同行政主管部門辦理社團登記、年審、換屆方面的工作;開發文化產業,對口聯繫文聯直屬有經營業務的事業單位,拓展與文聯性質、任務相符的業務。
負責組織“一家親”藝術團演出活動。

創作研究部

主要職能:負責研究文藝政策與動態,對口聯繫文聯直屬從事文藝創作與研究的事業單位,積極開展文藝評論,宣傳、推介優秀文藝人才和創作成果;主編相關的內部刊物;組織文藝評獎和理論研討活動,促進文藝隊伍建設;規劃、協調與組織重大創作活動和書刊出版工作,推進學術交流與合作。
負責組織藝術家與青年對話活動。負責編印《廣州文藝家》和編輯、管理廣州文化藝術網及網站的日常維護工作。

直屬單位

廣州市文學創作研究所
廣州市文學創作研究所於1992年9月經廣州市機構編制委員會批准成立,初始稱廣州市文學創作研究室,1997年4月更名為廣州市文學創作研究所,是廣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直屬事業單位。現任所長張梅。
廣州市文學創作研究所,是廣州市文學創作研究專業機構,承擔我市文學創作,開展文學理論研究與批評,培養與推介文學新人新作的職能,並發揮聯繫、組織、協調我市文學作者的樞紐作用,為帶動全市文學事業的發展,促進我市精神文明建設發揮職能作用。
該所工作重點:一是抓好“出作品、出人才”,樹立精品意識,實施精品創作。尊重作家的創造性勞動,鼓勵作家關注現實、反映生活、謳歌時代,實現社會責任感和創作自由的統一。二是注重深入生活、體驗生活。努力組織作家到基層掛職鍛鍊,讓作家更好地去接觸社會,貼近實際,積極組織作家到各地進行採風,讓作家更多地了解社會,拓寬視野,積累創作素材。三是發揮自身優勢,開展廣泛的交流,組織各類型的筆會、作品研討會、文學交流評論、國學講座等形式的活動,為廣州市文學愛好者提供學習交流的機會和相聚的平台,推動和繁榮我市的文學創作與研究。
辦公地址:廣州市華樂路53號華樂大廈(南塔)7樓
廣州書畫研究院

廣州市文藝報刊社
《廣州文藝》創刊於1973年,是由廣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的一本大型文藝月刊,大16開本,國內外公開發行,讀者遍及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包括港、澳、台),並通過北京國際書店向美、英、日等國家及東南亞地區發行。
《廣州文藝》自創刊後,一直銳意開拓,力推新人新作。三十年來,《廣州文藝》以廣州獨特的文化優勢為依託,建造了以現代都市文學為主體的期刊風格,所載的作品,素以新鮮活潑,真實親切為人所稱道,其中不少的作品曾被多家報刊雜誌選載。也曾被評為廣東省優秀期刊,被稱之為“南中國的文化彩虹,大時代的精神綠州”。
《廣州文藝》到目前為止已連續出版發行了350期。設有 “獨家精選”;“時代風流”;“特別推薦”;“散文選家”;“文學新生態”等 欄目。
《廣州文藝》現任社長、主編:吳東峰;副社長:龍智揚;副主編:陸龍威、 鮑十
聯繫地址:中國廣東省廣州市文德北路170號南座四樓
廣州市文藝經濟發展中心
 廣州市文藝經濟發展中心是1992年9月經廣州市機構編制委員會[穗編字(1992)244號]批准成立的,隸屬廣州市文聯。屬於人員經費自收自支,實行企業管理的事業單位。其機構規格與廣州市文聯內設部室相同,暫配編制人員15名。
廣州市文藝經濟發展中心主要是承擔文藝演出、傳播策劃和影視業務諮詢服務。
廣州市文藝經濟發展中心法定代表人:賀建國(主任)
文藝演出團體
風采歌舞團
廣州詩社
 1983年,廣州市喜愛詩詞的老幹部、報刊高級編輯、學校的學者,以及一些書畫界名人,在市領導幹部歐初的領導下,正式成立廣州詩社。後歸入市文聯屬下。從20世紀80年代至21世紀初,第一、二屆社長為歐初、第三屆社長為楊資元、第四屆社長為鄔夢兆、第五屆社長為梁鑒江。幾位社長和老幹部劉田夫、楊應彬、黃施民、張漢青、羅培元等常常發表詩詞作品或出詩集。該社負責人或成員中,有不少文學藝術水平較高的詩人,如劉逸生、關振東、張采庵、盧叔度、王起、徐續、朱帆、劉斯奮、陳永正等,還主辦有公開刊號的報紙《詩詞》,每年出版詩詞專集或名家作品集。2002年、2003年,先後出版大型詩集《山水吟》、《騷客情》,集中配以書法、國畫、精美非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