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物處理:綜合污染預防與控制最佳可行技術

廢物的物化處理 廢水的物化處理 1.廢物指令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化學工業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10月1日)
精裝: 489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122059093
條形碼: 9787122059093
尺寸: 26 x 18.8 x 2.8 cm
重量: 1 Kg

內容簡介

《廢物處理:綜合污染預防與控制最佳可行技術》系統地介紹了歐盟廢物處理行業的實際運行和管理現狀,能夠緊密結合實際,具有內容翔實、通俗易懂、操作性強等特點。適合於從事固體廢物管理的人員和廢物利用與處置企業人員參考。基於此,環境保護部固體廢物管理中心和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固體廢物分會組織相關人員著手該書的翻譯出版工作。《廢物處理:綜合污染預防與控制最佳可行技術》的編譯獲得了歐盟綜合污染與預防控制局的許可與支持,與此同時還得到環境保護部環境發展中心領導的幫助與關懷。

目錄

0 緒論
0.1 概要
0.2 引言
0.3 適用範圍
1 基礎知識
1.1 廢物處理的目的
1.2 廢物處理的設施
1.2.1 廢物轉運設施
1.2.2 廢物生物處理裝置
1.2.3 廢水物化處理裝置
1.2.4 處理燃燒灰渣和煙氣淨化殘渣的裝置
1.2.5 處理多氯聯苯污染廢物的裝置
1.2.6 處理廢油的裝置
1.2.7 處理廢溶劑的裝置
1.2.8 處理廢催化劑、來自污染防治產生的廢物和其他無機廢物的裝置
1.2.9 處理活性炭和樹脂的裝置
1.2.10 處理廢酸、廢鹼的裝置
1.2.11 處理污染木材的裝置
1.2.12 處理受污染的耐火陶瓷的裝置
1.2.13 廢物經處理後作為燃料的裝置
1.3 廢物處理行業的經濟政策影響
1.3.1 新廢物法規對廢物處理行業的影響
1.3.2 廢油
1.3.3 物化處理廠
1.3.4 城市固體廢物製備燃料
1.4 與廢物處理設施相關的常規環境問題
1.4.1 廢氣
1.4.2 廢水
1.4.3 廢物
1.4.4 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2 套用工藝和技術
2.1 常規套用技術
2.1.1 接收、驗收、可追溯和質量保證
2.1.2 管理技術
2.1.3 能源系統
2.1.4 貯存和處理
2.1.5 混勻和攪拌
2.1.6 退役
2.1.7 小件處理
2.1.8 粉碎
2.1.9 其他常規技術
2.1.10 套用常規技術的廢物處理裝置案例
2.2 廢物的生物處理
2.2.1 厭氧消化
2.2.2 機械生物處理
2.2.3 生物處理法處理受污染的土壤
2.3 廢物的物化處理
2.3.1 廢水的物化處理
2.3.2 物化處理廠處理廢水所用的單元操作
2.3.3 固體廢物和污泥的物化處理
2.3.4 固體廢物和污泥物化處理使用的單元操作
2.3.5 其他廢物的物化處理
2.4 從廢物中回收原料的處理方法
2.4.1 廢油再精煉
2.4.2 廢溶劑的再生
2.4.3 廢催化劑再生和從削減工藝中回收組分
2.4.4 活性炭再生
2.4.5 樹脂再生
2.4.6 廢酸和廢鹼的再生
2.4.7 固體感光材料廢物處理
2.4.8 液態感光材料廢物處理
2.5 以製備廢物燃料或改善能量回收為主要目的的處理
2.5.1 固體廢物燃料製備
2.5.2 液態廢物燃料製備
2.5.3 氣態燃料製備
2.6 污染控制技術
3 當前消耗和排放水平
3.1 常規廢物處理工藝/活動的消耗和排放
3.1.1 常規處理的廢物輸入
3.1.2 常規處理的消耗
3.1.3 常規處理的排放
3.1.4 常規廢物處理的廢物產出
3.2 生物處理的消耗和排放
3.2.1 生物處理的廢物輸入
3.2.2 生物處理的消耗
3.2.3 生物處理的排放
3.2.4 生物處理的廢物產出
3.3 物化處理的消耗和排放
3.3.1 物化處理的廢物輸入
3.3.2 物化處理的消耗
3.3.3 物化處理的排放
3.3.4 物化處理的廢物產出
3.4 用於從廢物中回收材料的廢物處理方法的排放和消耗
3.4.1 獲得循環使用材料的廢物輸入
3.4.2 獲得循環使用材料的消耗
3.4.3 獲得循環使用材料的排放
3.4.4 再循環和再生處理的廢物產出
3.5 廢物處理生產燃料的排放和消耗
3.5.1 製備廢物燃料的廢物輸入
3.5.2 製備廢物燃料的消耗
3.5.3 製備廢物燃料的排放
3.5.4 廢物燃料(廢物產出)
3.6 末端治理的排放和消耗
3.7 監測
3.7.1 廢水物化處理廠監測實踐
3.7.2 危險廢物製備廢物燃料的監測和採樣實踐
4 判定最佳可行技術考慮的技術問題
4.1 判定最佳可行技術考慮的常規技術
4.1.1 提高“廢物輸入”認識的技術
4.1.2 管理體系
4.1.3 基礎設施和原料管理
4.1.4 貯存及裝卸
4.1.5 隔離和兼容性測試
4.1.6 其他常見的環境改善技術
4.1.7 預防事故及其後果的技術
4.1.8 減少噪聲和振動的技術
4.1.9 設施報廢的相關技術
4.2 生物處理技術
4.2.1 選擇合適的生物處理系統
4.2.2 生物處理的特殊貯存和裝卸技術
4.2.3 生物系統的給料選擇
4.2.4 厭氧消化的常規技術
4.2.5 在厭氧消化過程中增加停留時間
4.2.6 沼氣用作燃料時的減排技術
4.2.7 提高發電機和厭氧消化系統的能源效率
4.2.8 改善機械生物處理的技術
4.2.9 泥漿的好氧消化
4.2.10 生物降解的通風控制
4.2.11 機械生物處理廠廢氣管
4.2.12 生物處理的治理技術
4.3 物化處理技術
4.3.1 物化處理廠的廢水處理技術
4.3.2 固體廢物和污泥的物化處理技術
4.3.3 特定廢物的物化處理
4.4 從廢物中回收材料的處理技術
4.4.1 廢油
4.4.2 廢溶劑
4.4.3 廢催化劑
4.4.4 活性炭
4.4.5 樹脂再生
4.5 廢物製備燃料的技術
4.5.1 提高對廢物燃料製備的了解
4.5.2 製備不同類型的廢物燃料
4.5.3 固體廢物燃料的製備技術
4.5.4 液體廢物燃料的製備技術
4.5.5 廢物製備氣體燃料
4.5.6 危險廢物製備廢物燃料的污染防治技術
4.6 廢氣處理
4.6.1 常規防治技術
4.6.2 泄漏探測與維修方案
4.6.3 旋風除塵器
4.6.4 靜電除塵器
4.6.5 袋式除塵器
4.6.6 薄板除塵器
4.6.7 吸附
4.6.8 冷凝
4.6.9 短效和長效泡沫劑
4.6.10 生物過濾器
4.6.11 洗滌器
4.6.12 化學洗滌
4.6.13 淺度氧化工藝
4.6.14 焚燒
4.6.15 共(混合)燃燒
4.6.16 催化燃燒
4.6.17 蓄熱式催化燃燒器
4.6.18 蓄熱式熱氧化器
4.6.1 9氧化處理
4.6.20 低溫電漿處理
4.6.21 氮氧化物削減技術
4.6.22 惡臭消除技術
4.6.23 生物處理廠惡臭管理
4.6.24 適用於不同廢物處理的廢氣處理案例
4.6.25 廢氣綜合處理案例
4.6.26 危險廢物製備廢物燃料的污染削減技術比較案例
4.7 廢水管理
4.7.1 廢物處理行業廢水管理
4.7.2 廢水混合之前需要考慮的因素
4.7.3 廢水的一級處理
4.7.4 廢水的二級處理
4.7.5 廢水的三級處理
4.7.6 廢水的深度處理
4.7.7 廢水處理設施的出水成分
4.7.8 廢物處理行業的廢水處理廠案例
4.8 殘餘物管理
4.8.1 殘餘物管理計畫
4.8.2 預防土壤污染的技術
4.8.3 減少設施中殘餘物積聚的技術
4.8.4 促進殘餘物的外部交換
5 最佳可行技術
5.1 常規最佳可行技術
5.1.1 環境管理
5.1.2 廢物輸入
5.1.3 廢物產出
5.1.4 管理系統
5.1.5 基礎設施和原料管理
5.1.6 貯存和處理
5.1.7 其他前面未提及的常規技術
5.1.8 大氣排放處理
5.1.9 廢水管理
5.1.10 處理過程產生的殘餘物管理
5.1.11 土壤污染
5.2 特定類型廢物處理的最佳可行技術
5.2.1 生物處理
5.2.2 物化處理
5.2.3 從廢物中回收材料
5.2.4 廢物製備燃料
6 新興技術
6.1 線上分析
6.2 機械生物處理工藝中的生物降解
6.3 重金屬氯化物的固化
6.4 用硫酸亞鐵穩定化處理煙氣處理廢物
6.5 二氧化碳和磷酸鹽穩定化處理煙氣處理廢物
6.6 運用土壤氣體抽除法進行土壤修復的新興技術
6.7 從土壤中植物萃取金屬
6.8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處理
6.9 處理廢油的新興技術
6.10 活性炭再生
6.11 從有機/水混合物中製備固體燃料
6.12 用於能量回收的危險廢物製備新興技術
6.13 聚合物裂解
7 結束語
7.1 時間進度安排
7.2 信息來源
7.3 達成共識的程度
7.4 未來工作的幾點建議
7.5 未來研發項目的建議主題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一:廢物處理行業的環境法規和排放限值
1.廢物指令
2.歐盟廢油指令
3.歐盟其他廢物法規
4.一些歐盟國家的相關法規
5.其他國家的廢物法規
附錄二:收集歐洲廢物處理工廠信息的調查問卷
附錄三:歐盟廢物種類和產生的廢物
1.城市固體廢物
2.污水
3.污水污泥
4.廢酸和廢鹼
5.廢吸附劑
6.廢催化劑
7.燃燒過程產生的廢物
8.廢油
9.廢溶劑
10.廢塑膠
11.廢木料
12.氰化物廢物
13.其他無機廢物
14.耐火陶瓷廢物
15.建築和拆除行業的危險廢物
16.多氯聯苯污染的廢物
附錄四:再生回收燃料質量保證體系
1.質量保證體系
2. SFS5875
3. CEN/BT/TF 118
4. G SET
5.其他
6.不同質量保證體系的比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