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華

廖華:婁底愛爾眼科醫院院長,湖南省中醫眼科學會副主任委員,湖南醫學會眼科分會委員。 廖華(1903-1969.8.8),原名陳國柱。福建省莆田縣人。1924年在上海大廈大學參加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轉為中共黨員。

基本信息


眼科醫生

職稱職務:主任醫師、院長
專長: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脫離
經歷:湖南省中醫眼科學會副主任委員,湖南醫學會眼科分會委員。
廖華於1986年畢業於湖南中醫學院醫療系眼科專業,畢業後即分配在漣源市中醫院眼科工作,歷任眼科主任、院長、漣源市衛生局副局長等。為了開展新手術,
他每年求學於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大醫院,並於1987年進修於湖南省衛生廳舉辦的高級眼科醫師提高班,2000年進修於全國最大的眼科醫院--中山醫
科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專攻白內障和視網膜脫離;二十餘年來,共開展各類眼科手術二萬例,其中白內障手術近萬例,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為此,他多次被省衛生
廳,省殘聯點名參加“視覺第一,中國行動”國家醫療隊,並擔任白內障組組長,在全國各地開展白內障手術,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被人們稱為“眼睛的保護
神”、“光明使者”。
在繁重的工作之餘,他積極總結臨床經驗,進行科研,先後五次榮獲省、地、市科研成果獎,十餘篇論文在全國性學術會議上交流或省以上雜誌發表,並參與編寫由
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國內外公開發行的《中醫眼科臨床治療手冊》,《中醫眼科全書》等長篇專著、憑著其卓著的業績,極具學術權威的全國中醫眼科手術研討會
破例在廖華當時所在的小小的漣源中醫院召開,來自全國各省市的150名專家、教授薈萃漣源,研討廖華的成功經驗,觀摩其先進手術……
廖華的艱辛創業,豐碩成果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連年被評為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先後當選為湖南省、婁底市人大代表,先後榮獲全國百名傑出青年中醫、地勞
模、婁底十大傑出青年等榮譽稱號,並榮立三等功多次,湖南日報、湖南電視台、大眾衛生報、婁底日報婁底電視台等媒體數十次報到過他的先進事跡,現任婁底市
政協常委。
為充分施展自己的醫學才華,他於2002年9月毅然辭去公職,來到婁底,創辦婁底眼科醫院,在社會各界的大辦支持下,醫院迅速發展壯大,目前,醫院每年行
白內障、青光眼、近視眼等種類眼科手術五千餘例,約占婁底市內所有眼科手術的80%以上,成功率達98%以上,因效果良好,社會影響日益擴大,獲得了湖南
省眼科界的高度重視,經省眼科學會批准,湖南省眼科學術經驗交流會在婁底眼科醫院召開,學術會盛況空前,全省的眼科精英,學術名流薈萃婁底,總結近年來湖
南眼科所取得的成就;交流全世界眼科最新成果,極大地促進了婁底眼科的發展。

肝病醫生

基本簡介

廖華,女,北京武警總院醫學科技委員會委員,從事肝臟疾病預防和傳染病臨床診治工作40餘年,在肝臟疾病診療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對B肝大小三陽、病毒性肝炎、肝纖維化、肝硬化、肝腹水等各類肝臟疾病的治療有獨到的見解。長於中西醫結合治療各型肝炎及其他各種傳染病診治、各種危重/疑難病症。

主要職務

中華醫學會傳染病學會委員
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會員
北京武警總院醫學科技委員會委員
北京市醫療事故鑑定專家庫專家
北京市病毒性肝炎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擅長領域

廖華,從事肝病臨床診療及科研工作四十多年,長期致力於肝病疑難診療的可行性研究,對肝臟疾病的診斷、鑑別、治療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對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腹水、原發性膽汁性淤滯肝硬化等肝病的診斷與治療,尤其在B肝治療方面有獨到的見解。

主要成就

廖華主任曾任《中華傳染病雜誌》、《傳染病信息雜誌》、《熱帶病與寄生蟲病雜誌》等雜誌編委,在省級以上專業雜誌發表論文37篇,參編專著2部。同時,獲全軍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6項。由於其出色的肝病診療技術,先後被評為全國優秀先進個人、全國優秀醫務工作者等一系列榮譽稱號,被肝病患者讚譽為“中國肝病診療第一人”。

學術活動

廖華,曾多次參加國內傳染病學術研討會,並多次受邀前往廣州、上海等地軍區醫院進行臨床交流主講肝病的辯證醫治。1994年曾赴美國參觀學習,1999年11月赴美國達拉斯市參加第50屆美國世界肝炎會議。2011年赴科研成果研討會,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2次,三等獎5次,四等獎1次,發表論文50餘篇,也曾獲北京市政府醫學研究進步二等獎。
從醫格言
“醫生生命的意義在於患者的生命”。一個優秀的醫務工作者要通過誠信的服務,精湛的技術,優秀的質量贏得病人的信賴,社會的認可。——廖華

原國務院參事

概述

曾任莆田縣農民協會委員長,中共福建省委委員,上海滬西區委、法南區委委員,全國互濟會組織部長等職。1931年4月赴北平,任全國鐵路總工會組織部長、北平互濟會主任。同年8月,任中共北平市委書記。後調到天津,任中共天津市委委員、天津互濟會黨團書記。1933年上半年,曾任北平互濟會主任、黨團書記。1933年9月至1937年9月,被關押在南京中央軍人監獄。1937年10月獲釋後赴鄂東新四軍四支隊工作,後到延安軍政學院、中央高級黨校學習。解放戰爭時期,曾任遼北省政府教育廳長,關東公署民政委員會主委、公署委員,旅大行政公署委員、文物保管委員會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福建省人民政府文教廳長,政務院參事,中央文史研究館辦公室主任,國務院參事。1969年8月8日病逝於北京

相關

廖華,1898年8月生,福建省莆田縣人。曾用名陳繼周、陳國柱。七大正式代表。在中學時期參加護法鬥爭和五四運動。1922年考入廈門大學,參加反殖民地教育運動。1924年隨進步師生轉到上海創辦大夏大學,當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5年轉為中國GCD黨員。1926年初由黨中央介紹回福建莆田創建黨組織。3月到廣州參加全國第三次勞動大會,後任國民革命軍第六軍第三團第三營黨代表。7月又由黨中央介紹回福建參加LD大革命運動,接應北伐軍入閩。12月任莆田特區區委書記。1927年4月因國民黨右派發動政變,遂秘密轉赴武漢向黨中央匯報,鏇又被派回福建開展地下鬥爭。11月在仙遊建立黨的縣委組織,任縣委書記。1928年4月因LD開展反菸苗捐鬥爭被通緝,從而離開莆仙,到上海工作。曾任滬西區委秘書長,代理組織部部長,法南區委宣傳部部長,上海工聯會宣傳部秘書。1929年底因參加工人集會而集體被捕,1931年2月出獄後,任滬西區委組織部部長,全國互濟會組織部部長兼黨組委員。不久調北平和天津市委工作。7月至9月任北平市委員會書記。1933年夏任河北省委常委兼北方互濟會書記。9月因叛徒出賣再次被捕入獄。1937年由周恩來、董必武派人接應出獄後,調入新四軍工作。1939年5月起任新四軍江北指揮部秘書。1940年赴延安學習,參加整風運動和大生產運動。1945年4月至6月作為華中代表團成員出席七大。抗日戰爭結束後調東北工作,任遼寧省教育廳廳長。1946年任旅大行政聯合辦事處黨團成員。後任旅大行政公署民政委員會主任,關東行政公署委員兼文管會主任。1948年10月任大連地委文物委員會主任。後隨軍南下。福建解放後,任福建省人民ZF委員兼教育廳副廳長。1951年調任中央文史館辦公室主任兼參事。1954年起任國務院參事。1969年8月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