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季鴻公館

康季鴻公館

康季鴻公館現有建築面積約444.36平方米,是上世紀中期成都著名的新派建築代表,處處體現出集中西建築之長的特點。2002年1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印發《成都市東郊工業企業搬遷改造暫行辦法》,隨後,列入搬遷改造企業名單的160多戶規模以上企業陸續搬離了東郊。2013年,受公館產權所有者委託,康季鴻公館在保持原貌的基礎上進行修繕。

基本信息

介紹

康季鴻公館隱匿在通盈街一片寬敞安寧的住宅區中,在四周現代高層住宅樓的包圍下,

康季鴻公館康季鴻公館
久未修繕過的公館顯得破敗寒酸。但就是這座公館,記錄了成都近現代民族私營企業演變成為民營企業的全過程。
據了解,康季鴻公館,是民國時期成都知名企業家康季鴻的寓所,始建於上個世紀40年代,占地面積約為444平方米。獨棟中西結合式的近現代建築,在當時曾是成都著名的新派建築代表。
“公館的瓦片屋頂、青磚牆壁都是中式建築材料,但整個房子是用混凝土方式修建,這是典型的西式建築方法。而公館的地下室也是典型的西式風格。”成都知名民俗專家袁庭棟提起這座老建築有些激動,他介紹說,格局上,公館的正廳、側廳都是傳統的中式結構,“康季鴻公館成為了近現代中西結合建築的典範。”
鑒於此,康季鴻公館建成之後,一直到成都解放初期,都是民族資本家喜歡光顧流連,進行社交活動的知名場所,後一度被用作日本駐成都領事館

罐頭廠

康季鴻公館是老成都非常著名的地標式建築,目前也是成都舊時民族資本家公館中的罕見遺存。我們從成都文史資料了解到,這座公館的主人康季鴻,早年留洋學習,他回國後在成都城東開闢了沙場,後開始製造罐頭食品。而他的罐頭食品廠,就建在公館旁邊。
解放後,康季鴻繼續經營罐頭食品廠。後來通過公私合營,工廠抵讓給國有,最終發展為國營食品公司,也就是成都市罐頭食品公司。以後,工廠規模越來越大,而公館也慢慢演變為公司辦公的場所。
2006年,成都罐頭食品公司搬遷至資陽,康季鴻公館被一公司買下,從此閒置。之後,有地產商看中這片土地,在廠房舊址修建了大片住宅樓。知情人士介紹,曾經有地產商欲出價1000萬元將公館買下拆除,但遭到公館所有者的拒絕。這樣,康季鴻公館幸而得以保存。

現狀

眼下的康季鴻公館,因閒置多年,加上歲月的摧殘,公館外部顯得破舊不堪。它面朝沙河、塔子山公園,背靠金融中心、繁華鬧市。曾經顯赫一時的老建築有著幾分無處話淒涼的滄桑感。
站在門口,撫今追昔,想像著七十年前,公館內高朋滿座、迎來送往的熱鬧場景,想像著主人意氣風發,遊走於社交場所的場景,不禁感慨萬千。
公館附近的住戶們,大多數都搬過來不久,並不清楚這裡的故事細節。
在公館附近徘徊許久,我們遇到一位知情的黨大爺。老人家今年六十多歲了,他介紹說:“原本這個院子裡有兩座老房子,一座是木製的,一座就是現在看到的。十幾年前因為白蟻泛濫,那座木製的房子就垮掉了。”黨大爺還說,公館附近的住戶均為2008年以後才搬來的,曾經公館的附近都是工廠,後來全都拆除建起了住宅小區,人們都走了,只有這個公館留了下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