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何量精度設計與測量技術(第2版)

幾何量精度設計與測量技術(第2版)

《幾何量精度設計與測量技術(第2版)》是2017年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孔曉玲。

內容簡介

本書是第2版,保留了第1版的寫作風格。全書共11章,以精度設計為主題,詳細闡述了精度設計作為機械設計的重要內容在生產中的套用。主要內容如下:緒論,孔、軸尺寸精度設計,幾何精度設計,表面輪廓精度設計,測量技術基礎,滾動軸承、鍵與花鍵、圓柱螺紋、齒輪和圓錐結合精度設計,並附有精度設計與精度分析的案例介紹。本書還結合計算機輔助公差分析軟體的套用,介紹了精度設計中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書中的每章都附有習題,並提供部分習題和習題參考答案。 本書特點可以用3個字來描述:新——以最新的國家標準為依據;精——吸取同類教材之長;亮——傳達了計算機技術在精度設計中的套用。

圖書目錄

第1章 緒論 1

1.1 概述 1

1.1.1 幾何量精度設計 1

1.1.2 測量技術 2

1.1.3 本課程的學習要求 2

1.2 互換性與公差 2

1.2.1 互換性與公差的概念 3

1.2.2 互換性的作用 3

1.2.3 互換性的種類 4

1.3 標準化與優先數系 5

1.3.1 標準與標準化的概念 5

1.3.2 標準的分類及代號 6

1.3.3 優先數系和優先數 6

本章小結 8

習題 8

第2章 孔、軸尺寸精度設計 9

2.1 概述 9

2.2 極限與配合的基本術語及定義 10

2.2.1 有關尺寸方面的術語及定義 10

2.2.2 有關孔和軸的定義 11

2.2.3 有關偏差和公差的術語及定義 11

2.2.4 有關配合方面的術語及定義 14

2.3 尺寸公差標準和基本偏差標準的構成 17

2.3.1 標準公差系列 17

2.3.2 基本偏差系列 20

2.3.3 孔、軸的常用公差帶與配合 28

2.3.4 極限與配合在圖樣上的標註 30

2.4 孔、軸的尺寸精度設計 32

2.4.1 基準制 32

2.4.2 標準公差等級 33

2.4.3 配合種類 35

2.5 一般公差 39

2.5.1 一般公差的概念 39

2.5.2 一般公差的公差等級和極限偏差數值 40

2.5.3 一般公差的圖樣表示法 40

本章小結 41

習題 41

第3章 幾何精度設計 43

3.1 概述 43

3.1.1 幾何要素及其分類 44

3.1.2 幾何公差的特徵項目及其符號 45

3.1.3 幾何公差在圖樣上的標註方法 46

3.1.4 幾何公差和幾何公差帶的特徵 47

3.2 形狀公差及誤差評定 48

3.2.1 形狀誤差及其評定 48

3.2.2 形狀公差 48

3.3 方向公差、位置公差和跳動公差及誤差評定 53

3.3.1 基準及誤差評定 53

3.3.2 方向公差 54

3.3.3 位置公差 60

3.3.4 跳動公差 62

3.4 公差原則與相關要求 65

3.4.1 基本概念 65

3.4.2 獨立原則 68

3.4.3 包容要求(ER) 68

3.4.4 最大實體要求(MMR) 70

3.4.5 最小實體要求(LMR) 74

3.4.6 可逆要求(RDR) 75

3.5 幾何公差的選用 77

3.5.1 幾何公差特徵項目的選用 77

3.5.2 公差原則的選用 78

3.5.3 基準要素的選用 79

3.5.4 幾何公差值的選用 80

本章小結 86

習題 86

第4章 表面輪廓精度設計 89

4.1 概述 89

4.1.1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89

4.1.2 表面粗糙度對零件工作性能的影響 90

4.2 表面粗糙度的評定 91

4.2.1 基本術語 91

4.2.3 表面輪廓(粗糙度)的評定參數 93

4.3 表面粗糙度的符號及其標註方法 96

4.3.1 表面粗糙度的符號 96

4.3.2 表面粗糙度的標註方法 97

4.4 表面粗糙度的選用 103

4.4.1 表面粗糙度評定參數的選用 103

4.4.2 表面粗糙度評定參數值的選用 104

4.5 表面粗糙度的檢測 109

本章小結 111

習題 111

第5章 測量技術基礎 113

5.1 測量的基本概念 113

5.1.1 測量的定義 114

5.1.2 測量過程的四個要素 114

5.1.3 計量基準 114

5.1.4 量塊 116

5.2 測量儀器和測量方法 118

5.2.1 測量技術性能指標 118

5.2.2 測量儀器 120

5.2.3 測量方法 120

5.3 測量誤差及數據處理 122

5.3.1 基本概念 122

5.3.2 測量誤差的來源 123

5.3.3 測量誤差的分類 124

5.3.4 測量精度的分類 125

5.3.5 測量數據的處理 125

5.4 光滑工件尺寸檢測 134

5.4.1 孔、軸實際尺寸的驗收極限 135

5.4.2 光滑極限量規 139

本章小結 144

習題 144

第6章 滾動軸承精度設計 145

6.1 概述 145

6.2 滾動軸承內徑和外徑的公差帶及其特點 146

6.2.1 滾動軸承的公差帶 146

6.2.2 滾動軸承的尺寸精度和旋轉精度 147

6.2.3 軸頸和軸承座孔的尺寸公差帶 149

6.2.4 滾動軸承內徑、外徑公差帶的特點 149

6.3 滾動軸承與軸和軸承座孔的配合及其選擇 150

6.3.1 軸承配合的選擇 150

6.3.2 軸頸和軸承座孔的形位公差與表面粗糙度參數值的選擇 153

6.3.3 軸頸和軸承座孔精度設計舉例 154

本章小結 155

習題 156

第7章 鍵與花鍵的精度設計 157

7.1 鍵連線概述 157

7.2 普通平鍵連線的精度設計 158

7.2.1 普通平鍵連線的結構和幾何參數 158

7.2.2 普通平鍵連線的公差與配合 159

7.3 矩形花鍵連線的精度設計 161

7.3.1 矩形花鍵連線的尺寸系列 161

7.3.2 矩形花鍵的幾何參數和定心方式 162

7.3.3 矩形花鍵連線的公差與配合 163

本章小結 167

習題 167

第8章 螺紋精度設計 168

8.1 概述 168

8.1.1 螺紋的種類及使用要求 169

8.1.2 普通螺紋的基本牙型和主要幾何參數 169

8.2 普通螺紋幾何參數誤差對互換性的影響 171

8.2.1 螺距誤差的影響 171

8.2.2 牙側角偏差的影響 172

8.2.3 螺紋直徑偏差的影響 173

8.2.4 作用中徑和螺紋中徑合格性的判斷 173

8.3 普通螺紋的公差與配合 174

8.3.1 螺紋公差帶 174

8.3.2 螺紋公差帶的選用 176

8.3.3 普通螺紋標記 177

8.4 普通螺紋的檢測 179

8.4.1 綜合檢驗 179

8.4.2 單項測量 179

本章小結 179

習題 180

第9章 圓柱齒輪精度設計 181

9.1 齒輪傳動及其使用要求 181

9.1.1 齒輪傳動 181

9.1.2 齒輪傳動的使用要求 182

9.2 圓柱齒輪的加工誤差分析 183

9.2.1 齒輪加工誤差的主要來源 183

9.2.2 齒輪加工誤差的分類 184

9.3 圓柱齒輪精度的評定指標及其檢測 185

9.3.1 傳遞運動準確性的評定指標及檢測 185

9.3.2 傳動平穩性的評定指標及檢測 188

9.3.3 載荷分布均勻性的評定指標及檢測 191

9.3.4 側隙的評定指標及檢測 193

9.4 齒輪副安裝誤差的評定指標 195

9.4.1 齒輪副中心距偏差 195

9.4.2 齒輪副軸線平行度偏差 195

9.5 漸開線圓柱齒輪精度標準 196

9.5.1 齒輪評定指標的精度等級及選擇 196

9.5.2 齒輪側隙精度指標的確定 200

9.5.3 檢驗項目的選擇 202

9.5.4 輪坯公差 202

9.5.5 齒輪齒面和基準面的表面粗糙度要求 204

9.5.6 圖樣上齒輪精度等級的標註 204

本章小結 205

習題 205

第10章 圓錐結合精度設計 206

10.1 概述 206

10.1.1 圓錐的主要幾何參數 207

10.1.2 有關圓錐公差的術語 207

10.1.3 有關圓錐配合的術語 208

10.2 圓錐公差與配合 210

10.2.1 圓錐公差項目 210

10.2.2 圓錐公差的給定及標註方法 211

10.2.3 圓錐配合的一般規定 212

10.3 錐度和圓錐角的檢測 213

10.3.1 直接測量法測量錐度和圓錐角 213

10.3.2 用量規檢驗圓錐角偏差 213

10.3.3 間接測量圓錐角 214

本章小結 214

習題 215

第11章 精度設計與精度分析 216

11.1 尺寸鏈的精度設計 216

11.1.1 尺寸鏈概述 216

11.1.2 尺寸鏈的計算 219

11.2 精度設計案例 223

11.2.1 尺寸精度設計 224

11.2.2 軸的幾何精度設計 225

11.2.3 零件表面粗糙度參數及參數值的選擇 226

11.3 計算機輔助精度分析 227

本章小結 229

習題 230

參考文獻 23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