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靈的節日

內容介紹

本書首先綜述鬼節的主要活動、在中國及東亞流行情況與鬼節的多重意義,進而提出對中國社會中宗教形態的認識。作者將社會中的宗教區分為“制度型”與“擴散型”兩種,並加以修正來為鬼節定位,視之為涵蓋了從擴散型宗教到制度型宗教的所有形式。由此引出對資料性質的關注,強調不同資料的價值,突出視角的多樣性。最後由提示宗教形態轉到具體考察佛教在中國社會中的地位。

作品目錄

“外國學者筆下的傳統中國”總序
譯者序言
原序
一、導論
鬼的傳布
鬼節的意義
中國社會中宗教的諸形式
佛教在中國社會的地位
二、鬼節前史
本土宗教中的七月節慶
僧人日程
道教類似的行事
結論
三、中國中世紀鬼節史片斷
四、神話背景
一個事例
目連的身世
餓鬼
母親與僧眾
結論
五、作為巫的目連
社會背景
佛教背景
作為巫的目連
結論
六、鬼節的宇宙觀
《目連救母變文》中的宇宙觀
背景中的鬼節宇宙觀
結論
七、佛教與家庭
親屬關係的束縛
僧人的力量
結論
八、結語
社會學角度的把握
儀式角度的把握
歷史角度的把握
參考書目
譯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