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陽話

平陽話

平陽話主要分布在長江以下一帶,福建寧德市霞浦縣牙城鎮、三沙鎮、浙江溫州蒼南縣及其周邊地區。其中以牙城鎮東街頭村保留的最為悠久,最為正宗。蒼南的龍港、宜山、靈溪等鰲江中下游南岸通行的吳語東甌片方言也屬於此範疇,因為在1981年分縣之前這些,蒼南和平陽本是一個縣,其境內方言的分布存在著連續性。

涵義

(1)平陽話分布在飛雲江下游南岸和鰲江(古橫陽江)下游和上游部分地區,包括錢倉、蕭江、鄭樓、榆垟、宋埠、宋橋、順溪、吳垟、維新等鄉鎮,昆陽、鰲江、西灣、桃源、曉坑、懷溪6鄉鎮大部,麻步鎮東南端、南雁鎮西部、山門鎮西南角、朝陽鄉東端和梅溪鄉南端,包括水頭、騰蛟鎮的老水頭話、老騰蛟話(甌語)。以及蒼南縣的龍港鎮北部,宜山鎮部分地區,靈溪鎮部分地區(1981年老平陽分縣以前,蒼南,平陽就叫平陽縣)

(2)蠻話 屬閩東話(歸屬存在爭議,一說歸屬於吳語甌江片-溫州話-蠻話。口音和溫州話極其形似,但又有不同)主要分布在蒼南龍港和龍港南部,宜山鎮部分,錢庫鎮,金鄉鎮部分,炎亭,巴曹,望里等地。使用人口大約25萬。

(3)福建話 屬閩南話,分布在西部鰲江中上游山谷地區,包括水頭、鶴溪、騰蛟、鳳臥、南麂、南湖、鬧村、龍尾、鳳巢、梅源、青街等鄉鎮,麻步、漁塘、南雁、山門、朝陽、梅溪等鄉鎮大部,昆陽鎮西角,桃源鄉西北角,曉坑、懷溪兩鄉北端,以及東南沿海的墨城、西灣等鄉部分地區,使用人口24.3萬。

(4)金鄉話 屬吳語-太湖片,分布在蒼南金鄉鎮護城河內部,金鄉明代為抗倭重鎮,稱‘金鄉衛“城內士兵都為明代蘇南浙北地區官兵攜帶家屬前來居住。使用人口大約為3萬。

(5)畲客話 順溪、新田、維新、懷溪、朝陽、鬧村、青街等鄉鎮的畲族人使用。

引申

平陽話(PinYangHua,又稱溫州方言 東街頭方言,在閩南部分地區(寧德)稱作"鐺歸桃"),影響力不是很大,但其分布極其廣泛,卻稀疏。語言學史上,平陽話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漢語方言。平陽話隸屬於閩語系。追溯於淵源,閩南語發始於平陽話。因為平陽在秦統一六國後雖屬閩中郡,到了漢朝,閩君騶搖因為助漢有功,封為東海王,王都就設在東甌,也就是現在的溫州。至於平陽話與閩南語有區別,那很正常,因為在南方,本來就有"五里一方言"的說法。平陽話的主體是甌語平陽方言,不是閩南話(浙南閩語),所以,本詞條是不準確的,容易造成混淆。

歷史

歷史由來及分布地區:

主要分布在長江以下一帶,福建寧德市霞浦縣牙城鎮、三沙鎮、浙江溫州蒼南縣及其周邊地區。其中以牙城鎮東街頭村保留的最為悠久,最為正宗,在辭彙上也保留了早期漢語的許多蹤跡,是專家研究早期漢語的活材料,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平陽話的形成同歷史上中原漢人遷徙入閩是很有關係的。歷史上第一次中原漢人大規模遷移入閩發生在西晉末年永嘉之亂以後,史書上就有所"永嘉之亂,衣冠南渡如閩八族"的記載。隨著時間的推移,山地的阻隔,於外界的交流越來越少。逐漸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平陽話。

方言特色:

比如:"我愛你"當地的方言就說:"唔啊倪";

"我要和你一起"翻譯過來就是:" 唔越吳(達)倪,薩亦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