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上去入

平上去入

“平上去入”是唐宋時期中古漢語的四聲,是傳統漢語音韻學的音系根源,是唐詩宋詞格律的基礎。掌握四種發音,閱讀詩詞,能夠體會到漢語的博大精深和韻律之美。平上去入四聲中,上聲、去聲、入聲為仄,其餘都為平。元代以後北方很多方言入派三聲(入聲派入其他三聲),而吳語 、晉語、贛語、新湘語、粵語、閩語、客家語、江淮官話、極少數西南官話、極少數北方零散方言點存在整齊的平聲、上聲、去聲和入聲。

基本內容

古代漢語中分為平、上、去、入四聲,而現代漢語則由陰平、陽平、上聲、去聲構成,因此從古代到現代語音變化可概括為八個字:平分陰陽,入派三聲(入聲合入到平、上、去三聲中)。即我們現在說的國語里已經沒有入聲(但是有些方言裡還保留有部分入聲)。古人作詩講究平仄,如果以現代漢語來看,陰平、陽平屬於平聲,上聲、去聲屬於仄聲,現在國語里不存在的入聲也屬於仄聲。這樣就會出現一個問題,即現代漢語中的陰平、陽平中的一些字,雖然在今天看屬於平聲,但是如果它們是由古代漢語中的入聲轉化來的,那么在古代就應該歸入仄聲,而非平聲。

三字經中講到:曰平上,曰去入。此四聲,宜調葉(xie)。平.上.去.入是古代漢語的四聲,誦讀時應加以協調。古代漢語中這四種聲調,現在國語中已經沒有了,僅存留在一些方言中。

唐詩格律

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為平聲

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為仄聲

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聲

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聲

五絕

【1】五絕平起首句押韻

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2】五絕平起首句不押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3】五絕仄起首句押韻

(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4】五絕仄起首句不押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七絕

【1】七絕平起首句押韻

(平)平(仄)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仄仄◎(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韻)

【2】七絕平起首句不押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韻)

【3】七絕仄起首句押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4】七絕仄起首句不押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韻)

五律

【1】五律平起首句押韻

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2】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3】五律仄起首句押韻

(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4】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韻)

七律

【1】七律平起首句押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2】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3】七律仄起首句押韻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4】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宋詞格律

詞牌,就是詞的格式。詞的格式和律詩的格式不同:律詩只有四種格式,而詞則總共有一千多個格式。人們為了便於記憶和使用,所以給它們起了一些名字,這些名字就是詞牌。

知名的詞牌名有:如夢令、生查子、浣溪沙、菩薩蠻、卜運算元、清平樂、南歌子、浪淘沙、鷓鴣天、虞美人、南鄉子、蝶戀花、臨江仙、漁家傲、蘇幕遮、定風波、青玉案、天仙子、江城子、滿江紅、聲聲慢等等。

如果用國語讀宋詞,會發現很多讀音都不能夠和與詞牌名所對應的格律相印證,因為北方方言的一些入聲不但混入仄聲(上聲、去聲),為數不少還混入了平聲,“仄混入平”導致與格律不匹配。

入聲在國語中的音變

入聲字在漢字中的比例很大,以下列舉的只是一小部分常用字。

一些入聲字甚至在國語中被定義為多音字,如"只"(一隻狗、只有)、"角"(角落、角色)、"發"(發現、頭髮)、扎(駐紮、掙扎)、答(答應、回答),而它們實際上是入聲字,也就是說只有一個音。

入聲混入平聲

1.混入陰平

一、八、擦、插、鍤、答、搭、嗒、褡、耷、大、發、刮、栝、夾、浹、邋、掐、撒、殺、鎩、禢、挖、瞎、鴨、壓、押、匝、咂、扎、剝、撥、缽、鮁、戌、戳、撮、掇、咄、裰、踔、剟、郭、蟈、嘓、摸、潑、朴、說、縮、脫、托、飥、桌、捉、拙、涿、梲、卓、作、鴿、割、胳、疙、紇、咯、喝、嗑、瞌、搕、蟄、鱉、憋、跌、接、揭、撅、撧、捏、瞥、切、缺、闕、貼、帖、歇、蠍、楔、削、薛、噎、約、曰、噦、吃、濕、虱、只、汁、織、逼、滴、積、跡、激、績、擊、咭、唧、襀、劈、霹、七、柒、漆、嘁、緝、剔、踢、息、昔、惜、夕、吸、悉、膝、析、淅、蜥、錫、晰、窸、蟋、螅、熄、晳、壹、揖、忽、惚、唿、歘、哭、窟、撲、噗、淑、菽、叔、禿、突、屋、鋦、掬、鞠、踘、鞫、曲、屈、蛐、詘……

2.混入陽平

拔、跋、察、達、答、怛、瘩、繨、韃、笪、乏、伐、罰、筏、閥、垡、茷、軋、滑、猾、劃、夾、浹、鋏、莢、頰、戛、蛺、鵊、恝、俠、狹、匣、轄、狎、硤、柙、黠、呷、挾、雜、砸、閘、札、扎、扎、炸、軋、鍘、喋、哳、伯、薄、白、柏、箔、駁、帛、舶、膊、勃、鈸、搏、 鵓、渤、孛、浡、荸、鉑、奪、鐸、凙、佛、國、幗、虢、活、膜、橐、酌、濁、斫、濯、茁、著、灼、啄、琢、鐲、擢、笮、捽、得、德、額、格、閣、革、隔、骼、轕、膈、嗝、鬲、合、涸、盒、劾、核、翮、闔、齕、貉、紇、曷、盍、鶡、咳、殼、揢、舌、折、責、則、澤、賊、擇、賾、幘、嘖、折、謫、蟄、磔、輒、轍、蜇、晢、別、蹩、蝶、疊、迭、牒、堞、諜、碟、喋、蹀、耋、鰈、瓞、昳、垤、咥、跕、結、潔、傑、節、截、竭、劫、捷、睫、碣、詰、孑 、癤、擷、桀、訐、桔、拮、楬、頡、角、腳、覺、決、絕、爵、訣、譎、厥、蕨、崛、抉、嚼、掘、潏、玦 、珏、孓、觖、倔、學、穴、噱、石、食、實、識、蝕、拾、十、什、直、值、植、殖、執、職、侄、跖、縶、摭、鼻、荸、敵、笛、滌、的、荻、迪、狄、糴、覿、鏑、嫡、蹢、靮、極、級、疾、集、吉、即、及、急、籍、瘠、楫、輯、脊、唧、笈、岌、汲、棘、亟、革、借、嫉、芨、踖、蒺、鶺、戢、殛、席、習、襲、媳、 檄、隰、裼、讀、毒、獨、牘、犢、瀆、櫝、讟、黷、髑、纛、福、服、伏、拂、幅、輻、袱、幞、佛、茀、紼、祓、紱、洑、匐、蝠、黻、怫、艴、茯 、訃、氟 、鵠、鶻、斛、觳、仆、璞、醭、濮、蹼、熟、贖、孰、塾、秫、俗、竹、逐、燭、躅、蠋、舳、竺、瘃、足、族、卒、鏃、局、橘、菊、局、軸、妯……

入聲混入上聲

法、塔、眨、抹、葛、渴、惡、筆、匹、劈、給、脊、尺、卜、朴、骨、谷、囑、屬、蜀、辱、百、陌、柏、柏、窄、北、郝、甲、卡、癟、撇、鐵、帖、血、腳、角、索、雪……

入聲混入去聲

入、發、踏、納、捺、辣、臘、柵、霎、煞、迫、魄、墨、默、沒、末、沫、莫、寞、漠、特、樂、勒、各、褐、嚇、赫、鶴、浙、設、涉、攝、熱、策、側、測、冊、色、塞、澀、瑟、嗇、惡、扼、齶、畢、壁、辟、碧、必、密、匿、溺、逆、力、歷、立、泣、粒、栗、績、寂、跡、鯽、訖、迄、隙、益、疫、役、譯、抑、質、斥、赤、式、室、適、飾、釋、日、不、木、目、牧、幕、復、腹、縛、陸、綠、錄、鹿、轆、酷、祝、築、畜、觸、術、述、束、褥、促、簇、速、宿、粟、物、律、率、劇、續、畜、蓄、恤、育、玉、域、浴、欲、獄、郁、麥、脈、肋、烙、酪、肉、恰、洽、軋、滅、蔑、帖、鑷、列、烈、劣、獵、切、怯、竊、瀉、泄、屑、頁、業、謁、覺、殼、藥、鑰、六、陸、劃、襪、諾、落、絡、洛、駱、擴、闊、括、廓、或、獲、惑、霍、豁、爍、碩、若、弱、作、握、沃、蟀、略、掠、確、卻、雀、鵲、血、越、月、樂、躍、閱、悅、粵……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