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子大王

李建國,黃岩院橋人,紅楓林帽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義烏台州商會常務副會長、義烏市帽業協會副會長、中國小商品市場同業公會常務理事。從最早在義烏小百貨市場搭攤賣帽到如今成為義烏篁園市場的帽子經銷“大佬”之一,李建國用了19年時間。

李建國,黃岩院橋人,紅楓林帽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義烏台州商會常務副會長、義烏市帽業協會副會長、中國小商品市場同業公會常務理事。從最早在義烏小百貨市場搭攤賣帽到如今成為義烏篁園市場的帽子經銷“大佬”之一,李建國用了19年時間。如今,他的帽子幾乎搜羅了國內絕大多數品牌,銷路遍布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他的紅楓林針織品商行在義烏市場近800家帽子經銷商中鼎鼎有名。

在義烏這個世界小商品的海洋里,任何一樣商品都可能蘊藏一個財富故事。拿幾元、幾十元一頂的帽子來說,台州商人李建國就用它演繹了一段創富神奇。
  李建國商戰經典案例
做內銷生意,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拖欠貨款嚴重,存在很大風險,而做外銷生意就好得多。這是李建國做生意多年來的經驗總結,也是深刻的教訓。
2002年,廣東揭陽一個做帽子生意的客商,到李建國那裡進貨時互相認識。後來,兩人發現義烏和廣東兩地市場,有很多商品可以形成互補,於是達成合作協定,雙方進行產品互換交易。李建國在義烏組織針織帽發給對方,對方將廣東那邊的棒球帽發過來。當時,義烏批發市場上的棒球帽很少,比較暢銷。而李建國發給對方的針織帽子在廣東那邊也賣得不錯。
雙方合作了兩年多後,問題出現了。由於李建國發給對方的貨很多,造成了產品積壓。此時恰逢對方生意上出現虧損,欠了不少錢。於是對方就將李建國發來的貨作為債務抵給了別人。最後一算,對方還拖欠李建國貨款10多萬元。對方是一個25歲的小伙,花錢大手大腳,生意虧本後不知去向。拖欠李建國的貨款也不了了之。
還有一位在義大利做生意的溫州客商,拖欠李建國的貨款60多萬元,多年沒有要回。一位義烏的客商,因賭博輸了個精光,欠李建國的貨款10多萬元,也無法討回。
“做生意也有風險,有了一定基礎才能扛得住,才不致於產生很大影響。”經歷過這樣的切膚之痛以後,李建國儘量減少內銷生意,到現在基本上已經不做內銷了,而將目標全部轉向了國外市場。
1989年農曆正月廿六,一個李建國無法忘記的日子。
那天清晨,他和妻子、女兒一家三口,與父母依依惜別,乘上開往義烏的班車,開始了在他鄉的創業歷程。
李建國是家中的獨子,靠種五六畝土地為生的父母希望兒子待在他們身邊,不要走得太遠。但年輕的李建國卻有著很多想法。那時,他的鄰居辦了一家工廠,生產工藝品之類的東西,日子一天天紅火起來,還蓋起了氣派的樓房。看著別人都離開土地,找到了發展的路子,不甘落後的李建國心裡很不是滋味。如果自己還是守著家中的那幾畝土地,這輩子就永遠沒法出去闖蕩了。他將自己想出去闖一闖的想法告訴父母,卻遭到他們的反對。但他的想法得到了妻子的堅決支持,她願意跟隨丈夫出去闖蕩,即使浪跡天涯也願意。
李建國此前也曾在外闖蕩過一段時間,但生意沒有做順手,也沒有掙到多少錢。1985年,路橋市場剛剛興起的時候,李建國就到那裡拉過板車,走街串戶賣一些乾海鮮產品。做了兩年以後,一些義烏人來到台州進帽子,看到生意挺好做,李建國就撂下板車,在家中辦起了手工作坊,專門給義烏人生產帽子。
有的客戶將帽子收走後,一直拖欠著貨款,李建國催要幾次仍然沒有結果,沒有辦法,李建國只得親自跑到義烏討債。李建國到義烏市場轉悠時發現,義烏原來這樣熱鬧,什麼商品都有,什麼商品都有人購買,在這裡,做生意的人也很多。台州老家農村生產的一些帽子,在這裡很暢銷。
不久以後,李建國第二次來到義烏討債。這次,他順便帶了一批帽子,準備在義烏市場上賣掉。但由於沒有固定的客戶,也沒有任何賣帽子的經驗,他的帽子沒有賣出去幾頂,大部分又帶回了台州。但是,不甘心的李建國第三次來到義烏,又帶來了大批的帽子,他不相信自己的帽子會沒人要。終於,他的執著換來了回報,他這次帶來的所有帽子全被一個客商看中買走。
三探義烏市場的李建國發現了義烏市場所蘊含的巨大商機,他決定到義烏來試試運氣。
到義烏後,李建國用帶來的2萬多元作為本錢,擺了一個小地攤,經營台州生產的帽子。因為是小本生意,為了進貨,他每個月都要從義烏坐貨車跑到台州七八次,很辛苦。當年除去所有的開支外,李建國淨賺1萬元,這筆收入對於當時的他來說,已經相當可觀了。
小本經營一直持續到1996年,李建國終於在義烏市場租到了一個攤位。在新攤位上,李建國的帽子生意青雲直上。1997年,看到店面租金不斷上漲,機靈的李建國覺得,不如自己購買店鋪。於是他籌措了80萬元,在義烏下埠頭專業街購買了一幢商住樓,下面作商鋪,樓上作住宅。當時他的這一決定,很多老鄉不理解,都勸他說,遲早要回台州的,在這裡買房乾什麼?但李建國的這一招,在今天看來,沒有人不佩服他當時的眼光和膽識。現在,他的這幢房子,市值已經翻了數倍。而他的店鋪,已經擴展到了4家。
2000年,李建國做成了第一筆外貿生意。那一次,一位韓國的老闆逛到李建國的攤位前,說是要幫他的墨西哥朋友訂一批帽子。剛開始的時候,李建國還有些將信將疑,後來老外還真的簽了訂單,第一批20多萬元的貨居然有驚無險地發了出去。
第一次外銷讓李建國嘗到了甜頭。之後,他與這位老客戶建立了真誠的合作關係,依靠這位客戶,李建國的國外客戶越來越多。如今,李建國的生意已經做到各大洲,包括墨西哥、阿聯、巴基斯坦、俄羅斯、義大利在內的50多個國家和地區,長期合作的國外客戶有幾百個,他的帽子90%以上銷往國外。
外銷渠道的打開,使李建國在行業內的名氣大增。他再也不用親自跑到全國各地尋找進貨渠道,很多廠家都是慕名而來,紛紛找他做義烏的總經銷商。現在常年為李建國供貨的國內廠商多達100多家,絕大多數廠家甚至將他這裡作為視窗,只要新品一出來,就會第一時間把樣品郵寄過來,請李建國拿主意。李建國一時間成了國內許多帽子廠家的香餑餑。
李建國成了現代的生意人。市場裡的商鋪成了李建國展示商品的地方,國外顧客在那裡看樣下單,他便可以通過網路或電話第一時間把貨發過來,通過外貿公司把貨發到國外客戶手中。2002年,他擴大了展示規模,將1997年買下的篁園路專業街的一套房子改成更大的展示廳,裡面樣品琳琅滿目。
在如今的義烏篁園市場,李建國這些年來“以親帶親”,已經從老家台州帶出60多人和他一樣做起了帽子批發生意。“只要坐在家裡,就能輕鬆賺錢。”這大概能形容李建國在義烏的一種生活狀態,不過這個“大佬”級的帽子商人眼光卻始終瞄向全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