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第一中學

常州市第一中學

常州市第一中學始建於1925年,是一所國家級示範高中、江蘇省四星級高中,學校連續被評為“江蘇省文明單位”,是“全國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學校”、 “江蘇省中國小校長培訓基地”、“江蘇省教科研先進集體”、“全國中國小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連續6次獲得“江蘇省科技教育五星級先進集體”榮譽,是清華大學“新百年領軍人才計畫”首批優質生源基地。學校占地面積108畝,有教職工230人。學校有2名“江蘇人民教育家培養工程”培養對象、7名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和7名江蘇省特級教師。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常州市第一中學,原名私立冠英國中,始建於1925年;1929年更名為私立正衡中學;1952年由常州市人民政府接收,改名為常州市第一中學。

1978年4月被確定為常州市重點中學。1979年9月受江蘇省人民政府嘉獎,同年被批准為“江蘇省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2000年,學校通過了國家示範高中驗收。2004年,學校升級為江蘇省四星級學校。

學校簡介

成立時間:1925年

學校始終堅持“尊重、支持、合作、發展”的辦學理念,形成了優良的校風、教風和學風,被評為常州市三年主動發展評估優秀學校(市區高中校唯一)。學校在全省率先啟動“增效減負”戰略,並申報成為全省重點課題,受到市局嘉獎,社會各界強烈關注,《常州日報》等媒體跟蹤報導,專著《行走在教育理想和教育實踐之間》已經出版。學校的硬體設施先進,有式樣別致的圖書館,藏書136000套冊;有歐式風格的藝術館,多功能大廳有896個座位,還設有音樂、美術多媒體教室、學生作品展覽室、音樂欣賞室、舞蹈訓練房、書畫寫生室等專用教室。有常州市唯一的微重力實驗室和先進的物理探究實驗室、有機化學實驗室、7個電子白板專用教室以及最為先進的全自動智慧型錄播教室。每個教室都配備了最先進的計算機、數字投影儀、實物展台等多媒體教學設備。安全舒適的教師宿舍、價廉物美的連鎖超市、麗華快餐等四家知名餐飲入駐的師生食堂,確保你足不出戶而能生活便利。校園環境也十分優美:春有綠草如茵、迎春盛開;夏有睡蓮初綻、梔子鬥妍;秋有金菊傲霜、丹桂飄香;冬有臘梅怒放、松柏常青。

常州一中相關圖片常州一中相關圖片

常州一中相關圖片(20張)

辦學成果

學生成績

2011年,有7人進入北大、清華。2012年,400分以上的高分考生有18人,人數在常州大市最多,其中有6人進入北大、清華。2013年文理科有7名學生進入全省前100名,其中9人達北大、清華線,有7人進入北大、清華。2013年理科二本達線達97%,文科二本達線率98%;15個班級中有7個班級二本達線率為100%。2014年聯考一本達線率為75%,二本達線率為99%。6人考進北大、清華。1人為常州市理科狀元。校訓一本達線近70%,二本在95%左右。

競賽成績

藝術樓藝術樓

學校學科奧林匹克競賽成績一直位於常州前列,2009-2012年就有100多名同學獲省一等獎;校機器人代表隊已三次奪得全球FFL機器人世界錦標賽機器人現場操作賽冠軍,是迄今為止中國青少年機器人代表隊在世界比賽中獲得的最好成績;校健美操隊已連續五次獲得江蘇省中學生健美操比賽團體總分一等獎;校民樂團在第二屆全國中國小生藝術展演中榮獲全國一等獎,多次應邀去韓國、俄羅斯以及香港、台灣等地區演出,受到熱烈歡迎;“新苗社”(小記者協會)被授予特色社團稱號,2009-2012年來有156人次在省、市作文和英語能力競賽中獲大獎。學校學子黃抒田獲全國大型國學知識總決賽冠軍。由學校2009屆高三畢業生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永遠的高三》受到媒體與社會的高度關注和好評。

2013年,第7屆亞洲和太平洋地區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於5月9日-13日在北京大學舉行,學校高二(1)班洪鑫焰同學獲得銀牌,高一(1)班許臻佳同學獲得銅牌。

2012年11月11日,第十八屆全國信息學奧林匹克聯賽(江蘇賽區)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落下帷幕。學校共有22位同學獲得了江蘇賽區一等獎。其中,全省前50名,學校有7人;高二(1)班洪鑫焰同學進入全省前十名。高三(1)班田菁曳同學獲得最佳女選手。

2012年,在第二十四屆國際科學與和平周全國中國小生金鑰匙科技競賽省市比賽中,學校多名同學獲獎。

教師成績

下沉廣場下沉廣場

2012年9月16日,第六屆江蘇省全民健身運動會健美操比賽在徐州體育館順利閉幕,學校體育組顧超老師和少體校高垚老師代表常州參加成人組競技混雙項目比賽,喜獲銀牌,顧超老師獲得“體育道德風尚運動員”稱號。

2012年,學校林厚從老師編寫的《高級數據結構》一書由東南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

2011年,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公布蘇教科院科12號檔案,學校房宏主任獲得“江蘇省教育科研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在2011年常州市高中綜合實踐活動基本功競賽中,學校朱志剛老師獲得一等獎第一名,高大玉老師獲得二等獎,都承峰老師獲得三等獎。

學校榮譽

學校雕塑學校雕塑

學校作為省首批重點中學,2008年被評為常州市區高中校唯一一所三年主動發展示範學校,21世紀以來連續十多年被評為江蘇省文明單位,連續六次榮獲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教育最高榮譽“五星級先進集體”稱號。是江蘇省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先進單位、“全國中國小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全國創建綠色學校先進集體”、“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平安江蘇創建先進集體”、“江蘇省教科研先進集體”、“江蘇省優秀家長學校”、國家級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學校、全國中國小陽光體育運動優秀案例學校。

文化傳統

社團:學校有校機器人代表隊、校健美操隊、新苗社”(小記者協會)等。校民樂團是江蘇省中學系統唯一的“十佳學生社團”(其餘九個為大學社團)。

俱樂部:學校有9個運動項目管理協會,下轄70多個體育俱樂部。

體育活動:學校“冬季校園體育達人秀”項目有:男子伏地挺身、引體向上、雙槓屈臂撐、助跑摸高、一分鐘跳繩雙搖;女子立臥撐、仰臥起坐、一分鐘抓握實心球、一分鐘踢毽、一分鐘跳繩單搖、集體長距離接力跑、20人跳長繩和拔河以及民族民間運動項目展示(抖空竹、抽陀螺、滾鐵環)等。“春季校園體育達人秀”項目有:男子籃球左右手跑籃、男子籃球一分鐘跳投、男子足球顛球、男子足球射門、女子排球對牆墊球、女子排球發球計分、女子健美操展示等。

其他活動:學校還有其他活動如:領袖人物、魅力人物評選、一中之春、職業規劃展示、自管會競選、體育達人秀、義工、愛心義賣、辯論賽、“我與校長面對面”、演講比賽、書畫秀等。

知名校友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毛漢英

台灣第七屆中央研究院院士、工業技術研究院首任院長:王兆振

著名飛機設計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陸孝彭

著名農業機械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蔣亦元

中國人民解放軍裝備指揮技術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莊逢辰

著名紡織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梅自強

航空智慧型材料的開拓者和結構測試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陶寶祺

上海市科技功臣、國家計生委科技功臣、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瑞麟

校名變遷

常州市第一中學創建於1925年夏,到2005年時已走過了80年的歷程。在這80年中,學校經歷了學生、校產轉編、校址遷移,八次更名的過程;由一所初級中學發展成為完全中學;由私立學校經常州市人民政府接辦為公立學校;又由單一公辦發展成公辦和公有民營兩種模式運行的學校;由一般中學辦成為我省首批辦好的省重點中學之一,以上乘的教育質量,良好的社會聲譽,於2000年4月高分通過國家級示範高中驗收,成為我市為數不多的國家級示範高中。為最佳化教育資源,擴大教育陣地,自2000年9月起學校國中部形成一中分校,命名為“常州市正衡初級中學”(2008年更名為常州市正衡中學),採用公有民營的模式運行,擴大招生規模,做強國中教育,發揮原有優勢,再創教學輝煌。從1996年以來,連續八年中考名列全市第一,成為常州市小升初擇校的主要熱點。

舉辦本校史館,旨在以詳實的史料和資料,忠實、客觀地介紹在這近80年中,該校幾代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和頑強奮鬥的情景,讚揚人民教師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敬業樂業、無私奉獻的精神。同時,也記載了我們學校不負人民的期望,尤其是在新中國建立以來,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銳意進取,深入探索中取得的豐碩成果和為國家培養人才作出的貢獻。

現在學校勇於開拓創新,在辦學思路上,著眼於未來,著眼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使學生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發展,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從而成為國家有用之才。學校師資雄厚,隊伍精良,治學嚴謹,並以現代化、高質量為目標,以“一中光榮我光榮,我為一中添光榮 ”為價值觀,以“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指導思想而齊心協力,共同奮鬥。學校在教育事業上取得的顯著實績,贏得了崇高的社會聲譽,為常州市的教育詩篇增添了絢麗燦爛的一頁!

學校歷史

【初創時期】

1925年因新學制(國小六年制)逐步得到貫徹,舊學制(國小七年制)結束,同時因直系軍閥與奉系軍閥之間矛盾激化,江浙戰起,省立中學停止招生,冠英國小(現常州覓渡橋國小)校長張應曾和該校語文教師盧鶴偕分析現狀,為適應當時形勢需要,建議校董會在國小內設立國中,這一建議 得到莊仲希等校董們的同意。不久就從冠英國小的校舍中劃出莊三賢祠一角,成立了私立武進冠英初級中學。莊仲希任校長,實際負責人是盧鶴偕老師。當年招生四十餘人,開設一個班級。

冠英國中創辦了三年,終因經費難籌,校舍十分擁擠,中國小同在一處辦學有諸多困難等原因,只得醞釀另建新校。

【命名正衡】

在冠英國中續辦有諸多困難之際,適奉常州工商界著名人士盧正衡先生有獨資辦學的意向。經其族叔盧鶴偕老師的動員、協調,並徵得冠英國中校董們的同意,盧正衡先生出資三萬元在東下塘烏衣橋南荊溪村(現常州市田家炳實驗中學處)購地9.86畝,建立校舍,創辦了私立武進正衡初級中學。原冠英國中的學生、校具、圖書,悉數移交給正衡國中。

1929年2月,私立武進正衡初級中學正式開學。當年農曆正月21日舉行成立典禮。學校設有國中一、二、三年級各一個班級,學生百餘人。同年暑假,已有第一屆國中畢業生(原冠英國中三年級學生)計27人。

盧正衡先生是私立武進正衡初級中學的創辦人,是校主。先後擔任校長的是盧鶴偕先生、陳牧丞先生。

【淪陷時期】

1937年10月13日因日寇入侵,學校被迫先後停課、停辦,直至1939年夏。在這期間,校舍大部分損壞,校具設備損失殆盡。1939年夏錢粟孟先生目睹常州城區已復校的少數幾所中學不能容納社會上失學青年的現狀,而倡議復校。他致信校主盧心培先生和當時僑居上海的陳牧丞原校長,均得到同意。後又與部分校董和教師商議,決定復校,定名“武進私立正行補習學社”。用“學社”以區別於敵偽統治下的正規學校,用“行”而不用“衡”,以音相近不忘其本,並顧名思義明確辦學志向。決定1939年5月16日為正行補習學社成立紀念日。當年招收男女學生346人,分為五個班級,於8月開學。

1940年夏,“學社”更名為“武進私立正行初級中學”,錢粟孟先生任校長。1942年5月,辦理立案核准手續。同年7月學校 受延陵教育基金社的委託,增辦告終。至此,學校成為一所完全中學,校名私立武進正行中學。當年學校教職工達30多人。因校舍緊張,學校借用學校東側的民房三十間,作為初一、初二年級男生班的教室和教師宿舍。

【抗戰勝利後】

私立正行中學在艱難的條件下辦學六年(1939年8月-1945年8月),學校已初具規模。抗戰勝利後,學校恢復“正衡”原名。

正行中學、正衡中學學校都沿用三三分段學制。課程設定有國文、數理化、史地、動植物、圖畫、音樂、體育、勞作等課。淪陷時期外語課只開設日語課,但學校卻暗中開設英語課,抗戰勝利後才全開英語課;公民課為各年級的必修課;高三年級增設簿記課、礦物課,形成了重視生產技能技術教育、職業教育的特色;初三年級開設商業簿記課,體育文娛活動也開展得相當活躍。在教材選擇上也切合實際,如初三年級的數學課,按學生的學習成績分成A、B、C三個班上課,選用教材各不相同。金品老師上數學課的教材都是他本人編寫的。當時學校的校長、教導主任、總務主任都上課。

學校的師資力量相當強。陳牧丞先生充滿愛國熱情,治學嚴謹,諄諄教誨;曹叔傑老師知識淵博,講課聲情並茂;金品老師有數學專著,授課出色;丁浩霖老師博學多才,講課妙趣橫生;呂叔元老師古文造詣很深,授課深受學生歡迎;翁以觀校長文學史嫻熟,講課生動……學校形成了良好的校風、教風、學風。學校在當年已是常州、武進地區知名教師多、教學質量好的名校之一。學校良好的校風、教風、學風使學生們較好的完成了學業,也為他們日後的深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該校校友中的五名兩院院士,其中就有三位是當年正衡中學的畢業生。

校址變遷

位於常州市市中心,坐落於運河旁,依傍著和平北路,地址為江蘇省常州市椿桂坊蘇家弄55號。周圍有保險大廈,還有新華書店和文化宮,交通方便。

分校正衡中學於2008暑假將校址遷到了旅遊學校(清涼路48號)。

校園特色

※運動會※

常州一中一年有春、秋兩場運動會,其中以秋季運動會最為引人注目,被稱為一中師生的一個盛大節日。春季運動會一般為1天,秋季運動會為2天。

在常州市正衡初級中學搬至原旅遊學校校址後,秋季運動會與春季運動會均由一中單獨舉辦。

一開學,你便會看到操場上各個班級的同學生龍活虎,老師也臨場指揮,甚至和同學們一起玩得不亦樂乎,這都是在為運動會做

學校雕塑學校雕塑

學校雕塑

準備。俗話說的好“生命在於運動”,學校充分貫徹積極運動的思想,每周兩節體育課除非下雨否則決不停課,活動課也照常上課。2008年開始開展了陽光體育活動。

一中運動會開幕式雖不能和奧運會開幕相媲美,但每每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表演。

自2009年秋季運動會開始,高三年級也參與到運動會的比賽當中

※增效減負※

說到一中,不能不說一中這幾年的增效減負取得的重大成功。

也許在升學壓力、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增效減負”也許在一些人看來只是喊口號,搞噱頭,但一中把此口號落到了實處,讓學生學得輕鬆,考得滿意。

※文藝特色※

2008年10月,學校組織高一全部年級和高二的部分班級參加了常州市第十一屆運動會的開幕式,獲得團體一等獎。

※體育俱樂部※

為回響國家“陽光體育運動”的號召,一中於2008年底成立了7個俱樂部,俱樂部隸屬於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體育部,可以自己組織比賽,目前有的體育俱樂部為:籃球俱樂部、足球俱樂部、排球俱樂部、羽毛球俱樂部、桌球俱樂部、綜合體育俱樂部、輪滑俱樂部

※一中領袖人物※

2009年第一屆十大領袖人物:馬一先、王皓、毛珏、閔妙琳、吳雪君、施海玲、徐哲、張軼嵐、 裴夢楊、王悅

2010年第二屆十大領袖人物:姚雨凌、杜榕、王政、毛曉潔、陸興、祝怡菁、丁若曦、杜安妮、潘明聰、潘雨婷

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

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這個名字響亮而負有沉甸甸的責任,它展現了高度自主,自立,自強的風尚,彰顯了一中學生自主管理,自我發展,建設校園,管理校園的才能。工作風尚繼續發揚。 我校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共設六個部門,分別為文藝部,體育部,宣傳部,外聯部,學習部,紀檢部。設學生會正副主 席各一人,每部設正副部長各一人,共十八位學生幹部構成自管會的領導組織核心,其餘每部各設委員若干。 (自2009屆以前紀檢部分為德育部、衛生部、生活部三個部門) 紀檢部負責日常常規的檢查並對學生在學校的生活情況進行調查和匯報,文藝部負責“一中之春”等文藝活動的組織,體育部負責體育俱樂部和一些體育比賽的組織,外聯部負責組織“愛心義賣”並為學校活動募集贊助,宣傳部負責對一中舉辦的活動進行大範圍的宣傳,學習部負責舉辦辯論賽等活動。 自2009級開始,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的競選將不再由學校舉辦,而由上一級的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負責,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將全權負責學校的一些日常活動。

管理會成員名單

2008級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成員名單

主席:王浩(J1) 副主席:馬一先(J2)

部門:德育部

部長:毛珏(J2)

副部長:周書樺(7)

委員:張力丹(10)、馬顥芸(10)、徐奧(J2)

部門:體育部

部長:嚴青洲(J1)

副部長:陸興(J2) 魏振宇(J2)

委員:楊戈(6)、江志偉(J1)、丁超立(J1)畢涵(9)、李心怡(9)、吳翔(8)

部門:文藝部

部長:王逸楠(6)

副部長:曹夢秋(5)

委員:陸涵茜(8)、掌明昕(J2)、蔣舒朦(6)

部門:外聯部

部長:胥元傑(10)

副部長:孫玥(J1)

委員:王璐(6)、吳梵(8)、趙心怡(3)

部門:生活部

部長:蔣童(J1)

副部長:柳雅琪(3)

委員:袁晟昱(9)、史琰聆(9)、朱雨青(1)

部門:衛生部

部長:趙璐(10)

副部長:馮潔(2)

委員:紀鵬飛(J1)、肖逸飛(4)、刁文杰(8)

部門:學習部

部長:王政(J2)

副部長:莊園(1)

委員:王宜(7)、周宇凡(J1)、錢航旦(3)

部門:宣傳部

部長:毛曉潔(J2)

副部長:李燁寰(J2)

委員:韓珺(5)、張莉(8)

校級領導

校長:完麗梅

副校長:奚全坤(安全)張為中 沈慧琴(正衡國中)

校長助理:李萬龍(2011年9月1日成為副校長)

學生處:季一鳴 滿春燕

教導處:房宏

調研員:金建華

高三年級組長:陳玉萍

2013年8月,常州市第一中學校領導班子進行調整,奚全坤調任常州市教育基本建設與裝備管理中心黨支部書記、副主任,任欣偉調任常州市第一中學調研員,高儉由常州市田家炳高級中學副校長調任常州市第一中學副校長;胡文生由常州市第三中學副校長調任常州市第一中學副校長

現校級領導成員有

校長:完利梅

黨委書記:顧錫洪

副校長:高儉 胡文生 李萬龍

學生處:季一鳴

調研員:任欣偉

公交信息

常州市第一中學:乘坐常州公交2路、6路、8路、14路、16路、20路、28路、33路、38路、66路、68路、78路、78A路、80路、217路、231路、308路到保險大廈站下車。

一中地址一中地址

一中地址

常州市正衡中學:乘坐常州公交225路、225-1路、231路到正衡中學站下車;或乘坐常州公交2路、6路、20路、33路、78路、78A路、80路、217路、225路上行、225-1路上行、231路在清涼寺站下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