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舌

常山舌

唐代安祿山叛亂,常山太守顏杲卿因城陷被俘,罵不絕口,祿山割其舌,問:‘復能罵否?”杲卿乃不屈而死(見《新唐書·顏杲卿傳》)。後以“常山舌”指其事,為寧死不屈之典。宋文天祥《正氣歌》:“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顏杲卿和顏真卿同為顏師古五代孫,顏之推六代孫。父親顏元孫(著有<乾祿字書>),任濠州刺史。安祿山任范陽戶曹參軍時,曾是安祿山的部下,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時,顏杲卿和兒子季明守常山(河北正定縣西南),任太守,顏真卿守平原(山東陵縣),設計殺安祿山部將李欽湊,擒高邈、何千年。河北有十七郡回響。

天寶十五載(756年),安祿山叛軍圍攻常山,安祿山軍隊抓到顏季明,藉此逼迫顏杲卿投降,但顏杲卿不肯屈服,還大罵安祿山,季明被殺。不久城為史思明所破,顏杲卿被押到洛陽,見到安祿山,安責問顏杲卿背叛他,顏杲卿說“我世為唐臣,常守忠義,怎么會跟一個牧羊羯奴叛亂。”安大怒,命令割掉顏杲卿的舌頭,顏杲卿仍大罵不止,直至氣絕。顏杲卿受著斷舌的劇痛,仍然追求著忠義的信念。  顏真卿後尋得顏季明的頭顱,寫下了《祭侄文稿》一文。

歷史來歷

唐代安祿山叛亂,常山太守顏杲卿因城陷被俘,罵不絕口,祿山割其舌,問:‘復能罵否?”杲卿乃不屈而死(見《新唐書·顏杲卿傳》)。後以“常山舌”指其事,為寧死不屈之典。宋文天祥《正氣歌》:“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