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維爾·米哈伊洛維奇·特列季亞科夫

帕維爾·米哈伊洛維奇·特列季亞科夫

帕維爾·米哈伊洛維奇·特列季亞科夫(俄語:Па́велМиха́йловичТретьяко́в)(1832年12月27日——1898年12月16日)俄羅斯商人、鑑賞家、收藏家和俄羅斯國立特列季亞科夫畫廊的創始人。他的哥哥謝爾蓋·米哈伊洛維奇·特列季亞科夫也是一個著名的藝術鑑賞家和慈善家。

生平經歷

蘇聯特列季亞科夫郵票 蘇聯特列季亞科夫郵票

帕維爾·米哈伊洛維奇·特列季亞科夫於1832年12月27日出生於莫斯科一個商人家庭。由於家庭背景的原因,他的在商人父親開始教育他學習商業經營。後來長大以後帕維爾和謝爾蓋共同開辦了一個能使數千人就業的棉廠。他的父親死後他分得了價值380萬盧布的遺產。

從19世紀50年代開始,特列季亞科夫和他的哥哥開始收集和收藏俄羅斯藝術品。一開始,他們就打算將藝術品捐獻給城市。1856年,他正式收藏了俄羅斯兩位畫家的作品,瓦西里·胡佳科夫的《與芬蘭走私者的衝突》與尼古拉·什德爾的《誘惑》,這一年因此被研究者們認為是特列季亞科夫畫廊誕生的年代。

1860年,年輕的帕維爾·特列季亞科夫在自己的遺囑中這樣寫道:“我要把我資產中的150,000盧布用於在莫斯科建一座藝術博物館或對公眾開放的畫廊。”正是基於這個願望,他繼續著自己的收藏活動。但逐漸地,他明確了收藏的方向:正如給列夫·托爾斯泰的信中所說:“我要收藏具有獨立發展進程的俄羅斯繪畫”,“我只收藏能夠展示俄羅斯繪畫面貌的作品”。

然而,在帕維爾·特列季亞科夫進行收藏活動的初期,當時的社會意識還沒有達到那樣的高度:人們看不到藝術品其中的文化意義。除了自己的妻子和少數幾個朋友外,幾乎得不到其他人的理解,無人善意地評價他的做法,他的親戚甚至想以“極度浪費”的罪名將他訴諸法律;當他為某幅畫與畫家討價還價時,更激起了一些人的不滿,他們認為他只是個“毫無品味的商人”和“沽名釣譽之徒”。

特列季亞科夫明信片 特列季亞科夫明信片

1868年及1870年,在莫斯科與彼得堡分別舉辦的“俄羅斯傑出活動家肖像畫展”和“俄羅斯16世紀——17世紀著名人物畫展”促使他加快了收集肖像畫的動作。可以說,這不是一項艱難複雜的工作,但它需要收藏家一以貫之的執著和畫家與模特之間達成的默契;而其中最難的一個環節是說服那些業已成名的人同意自己的肖像被收入到這座尚不為人知的私人畫廊中。比如,特列季亞科夫用了四年多的時間才說服藝術觀迥然不同的列夫·托爾斯泰同意為畫家做模特。無論如何,收藏肖像畫的工作在最初的幾年中還是取得了成就,他主要向別洛夫、伊萬·尼古拉耶維奇·克拉姆斯柯依與列賓等與他同時代的最享有盛名的畫家訂購肖像畫;另一方面,他又不間斷地收集19世紀之前各個時代的精品。最終,他成功地為奧斯特洛夫斯基、陀斯妥耶夫斯基、瑪依科夫、屠格涅夫、涅克拉索夫等人留下了生動真實的形象,其中一些是這些人在人世留下的最後的畫像。肖像畫不斷地擴充著他的收藏,這項工作一直持續到了他生命的最後。

後期成就

由於他的慷慨捐贈及在國內外引起的強烈社會震動,莫斯科市於1894年召開了第一屆以特列恰科夫名字命名的藝術家與藝術愛好者大會,預備給他以應有的榮譽,因為令帕維爾·特列季亞科夫真正感到快樂並接受的是“莫斯科市榮譽市民”的稱號,他的侄子親自去參加了大會的開幕式。

19世紀80年代——90年代,俄羅斯的藝術氛圍令帕維爾·特列季亞科夫感到很難為畫廊選擇“最必需的作品”。在學院派與先鋒派、現實主義與現代主義的紛爭中產生了形形色色的藝術流派。很明顯的,老一代巡迴展覽派畫家此時已呈現出了題材、手法逐漸程式化的衰敗傾向,正如格拉巴里所寫:“我們只接受令我們惟一感到親切的列賓和蘇里科夫,我們想要更多的真理和對人性更多的理解,而少一些陳規戒律,我們從心底厭倦了被用濫了的色調,重複的手法··”而年輕一代的藝術傾向與美學思想還未最終形成。特列季亞科夫此時時常流露出對巡迴展覽畫派陳舊畫風的不滿,但甚至他這位藝術圈的行家也不知道俄羅斯繪畫會走向哪裡。在看了佳吉列夫主辦的雜誌《藝術世界》後,他以自己一貫簡潔的方式評論道:“裝幀很好,但內容空洞無物。”

此時,步入老年的特列季亞科夫對宗教越來越虔誠甚至痴迷,在某種個人的情感與愛好驅使下,他開始收集古俄羅斯聖像畫。在人生的最後幾年中,他共收集了62幅聖像畫,其中有極為珍貴的諾夫哥羅德畫派於15世紀創作的《眾王之王》,莫斯科畫派16世紀的《救贖》及16——17世紀莫斯科與斯特拉岡諾夫畫派的其它精品。由於當時畫廊正在擴建,這些聖像畫直到他去世時仍掛置在他的家裡,他在遺囑中告誡家人,一定要讓這些令他感到心靈寧靜的古俄羅斯繪畫對公眾開放。

家庭

帕維爾·米哈伊洛維奇·特列季亞科夫 帕維爾·米哈伊洛維奇·特列季亞科夫

1865年8月,他和商人薩瓦·伊萬諾維奇·馬蒙托夫的妹妹薇拉·馬蒙托娃結婚,婚後育有二子四女。薇拉(1866 - 1940)、亞歷山德拉(1867 - 1959)、柳波夫(1870 - 1928)、米哈伊爾(1871 - 1912)、瑪麗亞(1875 - 1952)、伊萬(1878 - 1887)。1887年他的小兒子得了繁化的猩紅熱腦膜炎去世,大兒子米哈伊洛維奇出生後就生病了,導致終生痴呆。

逝世

他逝世於1898年12月16日。他的遺言是:“我的畫廊要延續下來,願所有人都健康。”最後他被埋葬在莫斯科丹尼洛夫他的父母和1892年去世的哥哥的墓地旁邊。1948年,他的弟弟將他的骨灰移至新聖女公墓。

個人評價

據畫廊的工作人員回憶,特列季亞科夫在人生的最後幾年裡,常常一個人在畫廊的各個大廳里踱步,時而停在某幅畫前靜靜地欣賞片刻,對他而言,畫廊是有生命的,它讓他回想起那些已然流逝的歲月,那些已不在世的或仍健在的老朋友們。他在最後階段購買並深深喜愛的一幅作品是列維坦的《永遠的安寧》,他把它掛在了自己的房間裡。他擔心自己去世後,他在現實主義繁榮階段所形成的收藏整體性遭到破壞,從而於1898年5月做出了修改遺囑的決定:他把以前預備用來擴充收藏的資金改用在了畫廊的內部維護與管理上。

榮譽與成就

特列季亞科夫於1874年修建了自己收集收藏品的畫廊,在1881年開放供遊客普遍參觀。在1892年向莫斯科市杜馬捐出了自己的收藏和畫廊,其中包括俄羅斯藝術家的1805幅繪畫(油畫、素描、水彩等),9座雕塑及83幅國外(主要是法國與德國)畫家的繪畫作品,這批捐贈價值1,429,000盧布。由於對人類文化所做的巨大貢獻,一年後,這個畫廊被改名為“帕維爾·米哈伊洛維奇·特列季亞科夫和謝爾蓋·米哈伊洛維奇·特列季亞科夫城市藝術畫廊”。帕維爾被任命為特列季亞科夫畫廊會長,授予莫斯科市終身榮譽公民,莫斯科銀行特別股東。1892年被任命為莫斯科貿易和工廠商業顧問委員會成員,以及聖彼得堡美術學院院士(1893)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