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半結腸癌

左半結腸癌

左半結腸腸腔較細,腸內糞便由於水分被吸收變得乾硬。左半結腸癌多數為浸潤型,常引起環狀狹窄,故左半結腸癌的臨床表現主要為急、慢性腸梗阻。腫塊體積較小,既少潰破出血,又無毒素吸收,故罕見貧血、消瘦、惡液質等現象,也不易捫及腫塊。左半結腸癌的發生和血吸蟲病的發生是呈正相的關係,一旦發生血吸蟲病就很可能出現腸道的炎性病變,誘發左半結腸癌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另外,潰瘍性結腸炎發生癌變的可能性也占3%-5%。對左半結腸癌的高危人群,如40歲以上男性,家族性多發性腸息肉患者,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慢性血吸蟲病患者及有大腸癌家族史的人應定期進行檢查,警惕左半結腸癌的信號及早期症狀,如大便帶血或黑便,大便形狀變扁變細等。

簡述

左半結腸癌左半結腸癌

發病原因

1、環境因素。通過長時間的調查研究表明,左半結腸癌的發生和環境因素有著密切的關係,而飲食因素是最為重要的一種左半結腸癌的發病原因。在左半結腸癌的患者中,他們的飲食都以高脂肪為主,而高脂肪的消耗量和左半結腸癌的發生是呈正比的。

2、遺傳因素。在臨床上,多發性家庭性腺瘤病這種大腸腺瘤,是一種具有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的疾病,家族中發生疾病的可能性能夠達到50%左右,這也是很重要的左半結腸癌的病因。患有疾病後如果不能及時進行治療,十歲之後就會誘發為左半結腸癌。

3、慢性大腸炎症。左半結腸癌的發生和血吸蟲病的發生是呈正相的關係,一旦發生血吸蟲病就很可能出現腸道的炎性病變,誘發左半結腸癌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另外,潰瘍性結腸炎發生癌變的可能性也占3%-5%。

臨床症狀

1、腹部絞痛是癌腫伴發腸梗阻的主要表現梗阻可突發,出現腹部絞痛,伴腹脹、腸蠕動亢進、便秘和排氣受阻;慢性梗阻時則表現為腹脹不適、陣發性腹痛、腸鳴音亢進、便秘、糞便帶血和粘液,部分性腸梗阻有時持續數月才轉變成完全性腸梗阻。

2、排便困難半數病人有此症狀,隨著病程的進展,便秘情況愈見嚴重。如癌腫位置較低,還可有排便不暢和里急後重的感覺。

3、糞便帶血或粘液由於左半結腸中的糞便漸趨成形,血液和粘液不與糞便相混,約25%左半結腸癌患者的糞便中肉眼觀察可見鮮血和粘液。

4、消化道症狀 表現為腹脹、不適或、消化不良樣症狀。其中右半結腸癌時,多為腹痛不適或隱痛。開始時可為間歇性,後轉為持續性,常位於右下腹部,很象慢性闌尾炎發作;而左半結腸癌時,多表現為梗阻可突發,出現腹部絞痛,伴腹脹、腸蠕動亢進、便秘和排氣受阻,或慢性梗阻症狀如腹脹不適、陣發性腹痛、腸鳴音亢進、便秘、糞便帶血和粘液等。

預防措施

1、定期進行體檢。對左半結腸癌的高危人群,如40歲以上男性,家族性多發性腸息肉患者,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慢性血吸蟲病患者及有大腸癌家族史的人應定期進行檢查,警惕左半結腸癌的信號及早期症狀,如大便帶血或黑便,大便形狀變扁變細等。

2、改善飲食習慣。改變以肉類及高蛋白食物為主食的習慣,少吃高脂肪性食物,特別是要控制動物性脂肪的攝入。合理安排每日飲食,多吃新鮮水果、蔬菜等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纖維的食物,適當增加主食中粗糧、雜糧的比例,不宜過細過精。

3、防治腸道疾病。積極預防各種息肉、慢性腸炎(包括潰瘍性結腸炎)、血吸蟲病、慢性痢疾等,對於腸道息肉更應及早處理。大腸息肉分為五大類,即腺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錯構瘤性息肉、生化性息肉及黏膜肥大贅生物等,其中腺瘤性息肉是真性腫瘤性息肉,是左半結腸癌的癌前病變,所以當發現結腸腺瘤時,應在良性腺瘤階段予以摘除,並進行病理學檢查。如果不在早期及時進行治療,絕大多數會變成左半結腸癌。另外,應積極治療習慣性便秘,注意保持大便通暢。

4、早在上世紀70年代,醫學專家和科學家們就發現,微量元素硒對結腸癌的治療和預防有著非凡的作用。硒麥芽是胃、肝、食管、乳腺、結腸等腫瘤的強抑制劑,它能自動識別人體腫瘤細胞,快速準確地作用於腫瘤組織,而對正常細胞的生長沒有絲毫抑制作用,相反還有一定的保護作用。硒對腫瘤細胞的作用主要表現為:硒是腫瘤細胞的殺傷劑;硒是腫瘤細胞的能量阻斷劑;硒是抗腫瘤藥物的藥效增強劑。

治療方法

1、手術治療:是根治結、最佳的左半結腸癌的治療方法,凡適合手術的患者,應及早行手術切除治療。

2、化學藥物治療:大腸癌根治術後,仍有50%的病例復發和轉移,因此術前、術後化療有可能提高根治術後5年生存率。抗癌藥物首選氟脲嘧啶,其次為絲裂黴素和阿黴素。

3、放射治療:術前放療,可縮小腫瘤,提高切除率,術後放療,可殺死殘留的腫瘤細胞。單純放療,僅用於晚期直腸癌病例,有止血,鎮痛、延長存活期的作用,這就是左半結腸癌的治療方法。

4、內鏡下治療:對於早期黏膜層癌,可內鏡下切除,晚期腫瘤,可在內鏡下放置支架,以防狹窄及梗阻。

術後調理

1、左半結腸癌患者大多會出現便中帶血現象,晚期患者常常會大量便血,所以應多吃或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應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少吃雞鴨魚肉等,使體液達到一個弱鹼性,改變酸性體質。病人久瀉或晚期病人長期發熱、出汗,損傷津液,故宜多飲水或湯液,主食可以粥,麵條等半流質飲食為主。

2、在進行左半結腸癌手術治療後飲食宜選用高蛋白、高熱量、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並根據大便的性狀、次數、量等進行加減增補,術後患者應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堅持人工肛門用手指擴張,防止狹窄。如果患者出現久瀉、便血、發熱的現象,可導致大量營養物質和水分丟失,宜服富有營養的滋補流汁藥膳。

3、術後左半結腸癌患者應保持心情愉快,心理平衡,特別是已施行人工肛門患者要勇於接受事實,並掌握管理好新的排泄路徑,人工肛門周圍皮膚保持清潔、乾燥,可使用滑石粉、氧化鋅軟膏塗皮膚,以防止皮膚糜爛現象發生。

鑑別

結腸基於胚胎髮育、血液供應、解剖和功能等的差異,可將其分為右半結腸(盲腸、升結腸和橫結腸右半部)和左半結腸(橫結腸左半部、降結腸和乙狀結腸)。結腸癌由於發生部位不同,臨床症狀及體徵也各異,應當注意鑑別。

左半結腸癌左半結腸癌

右半結腸發生於胚胎的中原腸,血液由腸系膜上動脈供應,靜脈血經腸系膜上靜脈主要回流入右半肝,故右半結腸癌多轉移到右半肝;而左半結腸發生於胚胎後原腸,血液由腸系膜下動脈供應,靜脈血經由腸系膜下靜脈進入脾靜脈,再經門靜脈到左半肝,故左半結腸癌比較易發生左半肝轉移。

右半結腸腸腔較大,腸壁薄易擴張,生理功能是吸收水、電解質及部分葡萄糖,腸內容物多呈液態或半液態,所以右半結腸癌不易發生腸梗阻;而左半結腸腸腔狹小,生理功能主要是吸收水分及貯存大便,所以腸內容物成形且較乾硬呈半固態。

原發癌腫多為浸潤型硬癌,環狀生長,故左半結腸癌臨床上有近一半的病人表現為腸梗阻。而這種腸梗阻的出現往往是漸進性的,病變早期僅有大便習慣改變,隨著病情的發展,環狀生長的腫瘤導致 腸腔縮窄而出現便秘症狀。爾後縮窄上端腸腔積液增多,腸蠕動增強,故便秘後又可出現腹瀉,常為兩者交替出現。腫瘤再進一步發展引起完全性腸梗阻,臨床上表現為噁心嘔吐、腹脹、痙攣性腹痛、腸鳴音亢進及無排便排氣等症狀。

右半結腸血供豐富,結腸癌腫生長快,瘤體大,故80%的病人可於右腹部觸及腫塊,回盲部腫塊尤為常見。由於癌腫侵及血管,常發生中央性缺血性壞死脫落,導致潰爛出血,早期出血不多時表現為大便隱血,以後出血漸多大便呈暗紅或醬色。

癌性潰瘍繼發感染,致腸粘液分泌增加,臨床上出現粘液血便及貧血。而左半結腸患者因腫瘤壞死繼發出血,可出現粘液血便或血便,但量一般較少,且血與大便相混合,色澤呈暗紅或鮮紅色,大出血者少見。

右半結腸癌早期 70%-80%的病人常有飯後右側腹部隱痛和脹痛,活動加劇,偶爾為陣發性,出現類似慢性膽囊炎或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闌尾炎等症狀,易造成誤診。癌腫中心性壞死繼發感染,毒血症狀顯著,臨床上常表現為消瘦、虛弱、食慾減退、發熱等全身中毒症狀。而左半結腸癌在早期就可出現大便改變及梗阻症狀,且比右半結腸癌多1倍左右,因此該類病人就診往往較右半結腸為早。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