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實踐創新理念

1.“工程實踐創新項目”的教育理念
1919年,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第一次把“創造”引入教育領域。他在《第一流教育家》一文中提出要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開闢精神”的人才,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創新能力,對國家富強和民族興旺,具有重要意義!
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獲得者呂景泉教授提出將專業教學中的多項技術在高仿真現場環境下進行綜合套用, 結合賽項內容和裝備在局部與整體、單體與總體、機械與電氣、機構搭建與編程調試, 協同設計的條件下,增強了專業課程體系中各門課程、各個實驗、實訓場所的有機關聯,融匯貫通……
工程實踐創新項目是給學生提供一個能夠展現創新意識、激發創意思維、提高創造能力、培養創業精神的舞台。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浪潮的席捲下,創新儼然成為企業在新時代突破發展瓶頸的密鑰。 在我們看來,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的。 因此,必須有一種系統貫通+國際融通,先進的現代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意識、工程科技素養,從而達到創造快樂素質教育目的。法國諾貝爾獎獲得者貝爾納說:“創造力是沒法教的,必須在實踐中讓學生動手,有機會把自己的創新思想付諸實施。
工程實踐創新項目8度特色

工程實踐創新工程實踐創新

實踐案例的“真度”技術套用的“深度”
創新空間的“廣度”教學資源的“厚度”
軟硬結合的“密度”仿真形式的“效度”
學習過程的“樂度”人才培養的“適度”
興趣是激勵學習的最好老師!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在論語中講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就是這個道理。
加德納的多元智慧型理論充分地肯定了人的智慧型的多元化特徵,智慧型的基本特徵是一組能力的組合,各種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對獨立的形式存在,每種能力都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加強鍛鍊。工程實踐教學符合綜合素質培養的總體目標,對於邏輯智慧型、語言智慧型等幾方面可以強化,提高人際交往能力等,所以我們需要引入一套能夠全方位加強鍛鍊的實訓平台,使得更多方面的智慧型得到鍛鍊。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十三五謀篇布局。其中“創新”被提及71次,且寫明“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不是憑空臆造的,它建立在知識的傳播、轉化和套用的基礎之上,而這一切又深深紮根於教育。從國際經驗看,凡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如韓國、日本等,都是依靠教育的力量取得創新成功的。眾所周知:職業院校的行業背景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持的同時,也對職業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說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那么培養學生的工程素養職業技能、實踐能力將是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環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