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市臥牛山公園

巢湖市臥牛山公園

《文化臥牛山》介紹:臥牛山,位於巢湖市區,海拔48.2米,面積0.7平方公里。它巍然屹立於市區中心地帶,成為巢湖的標識、巢湖地域文化的品牌!

基本信息

公園概況

巢湖市唯一的城市綜合性公園—臥牛山公園向城市主幹道敞開。公園主出入口將面向健康西路。為了提高公園的環境質量,使公園與健康西路融合,特做了臥牛山公園規劃。其中,公園主出入口及山體景觀護坡是本次設計的重點。臥牛山公園入口及山體景觀護坡是整個公園乃至健康中路重要的景觀視角視窗和形象標誌。通過本次工程設計,加速臥牛山公園整體規劃的實施,美化、亮化城市環境,提高城市品位,促進地塊經濟和社會效益的良性發展。

1、 入口廣場:位於健康中路與臥牛路的交叉口。廣場分兩個景觀層次,一層以臥牛銅雕為主題的橢圓形台階廣場,結合景觀燈柱、石墩、花壇和水池、霧森等景觀,古樸、自然;另一層以摩崖飛瀑和展翅的玻璃廊為豎向動態景觀,結合巢湖古畫浮雕,突出文化內涵,提高觀賞品位,從而創造出清新、自然的公園入口景觀。

2、 山體護坡:為了更好更快地恢復山體植被,突出以人為本的生態休閒主題。山體後退一定的距離,營造多層次的生態景觀空間,沿路、沿山體布置花架、座凳、立體花壇和浮雕景牆,反映巢湖的地方歷史文化,形成一道亮麗的生態休閒文化長廊 。

傳說

巢湖市臥牛山公園 巢湖市臥牛山公園

《巢縣誌》記載:“臥牛山是巢許隱居之地,因此巢城有洗耳池、牽牛巷的古蹟。” 洗耳池的故事由來已久,說許由先隱居箕山,後到居巢,並在臥牛山下水池洗耳朵,以表高潔。恰逢巢父來飲牛,聽說後表示此水亦不可飲牛,牽牛而去…….巢湖至今還有“一塔撐天系臥牛,晚萃亭里話許由……”的歌謠。

又《志》云:“今縣治後有臥牛山,山之北有桀王城,城之故址,今為紫微觀。又有亞父山,在縣東北二十里,以范增居此而名。縣為古居巢無疑矣。 ”這既駁斥了古居巢在安慶桐城的誤斷,也告訴我們桀王城的正確位置,它就在臥牛山之北,紫微觀舊址處。據傳當年商湯放桀之處就是原來臥牛山,烈士墓一帶可能就是桀死後埋葬的地方。市區東邊的放王崗,應是年代久遠流傳失誤,至於放王崗的桀王墓,也應不實。我們現在知道,那裡的土墩子基本上是一個漢墓群,是西漢貴族的王家墓地。

人文歷史

臥牛山上有一座西隱寺塔(1954年拆除),山下洗耳池水畔的塔影庵由此得名;巢縣老城牆也繞臥牛山而過(於1958“大躍進”時被全部拆毀)。臥牛山地理位置獨特,站在山上,巢城的山水亭台、城門橋觀盡收眼底,可以欣賞到居巢三絕:“屋內行舟”、“板橋落日”和“夕陽龜飲”。“牛山晚眺”是我們巢湖的經典名勝之一。這裡風景宜人,歷來為人所重。1937年,馮玉祥將軍回歸鄉里,首倡建設“牛山公園”,建設工作開始不久,日軍侵占巢城,一切化為烏有。寫到這裡,不免提一句:莫忘國恥永遠有效!

古老的臥牛山,是一座宗教的山。天下名山僧占多,臥牛山也不例外,山上原本有許多宗教場所,如紫微觀、西隱寺、靜樂庵、以及班牙籍法國教士建設的基督堂等等。古老的臥牛山,也是一座文化的山。原府衙、儒學、巢湖書院,均在臥牛山麓。1919年,“五四”運動在北京爆發,7月,柘皋人翟宗文等從外地回鄉,召集各界人士3000多人,在儒學廣場舉行集會,聲援北京學生運動,反響強烈。為臥牛山的歷史重重的寫上了一筆。

解放後,臥牛山公園得以建設,改名英雄山,建造了人民英雄紀念碑,(80年代遷往望城崗),新生的臥牛山成為市民瞻仰先烈、休閒娛樂的好去處。1963年,劉伯承元帥下榻臥牛山,親筆題寫了“望湖亭”三個大字;1964年,郭沫若登臨臥牛山,登山遠眺,談古論今,寫下了〈詠巢湖〉絕句四首:

其一:當年亞父出居巢,七十老翁氣未消。對友只能圖暗殺,看來奇計未為高。

其二:暗殺陰謀未遂圖,居然一怒返巢湖。未到彭城疽發背,空餘孤冢在湖濡。

其三:馬上何能治天下,項羽根本不讀書。鹹陽一柱火燒盡,秦政焚坑未此愚。

其四:今日楚歌聲未休,鼓舞人民戰地球。謠看巢湖金浪里,愛她姑姥發如油。

1982年,胡耀邦率喬石、李鵬等中央領導視察巢湖,胡耀邦總書記在臥牛山指示:要建設好昭關和霸王祠。從此,昭關和霸王祠起死回生。

儘管如此,臥牛山還是衰落了。什麼時候它才能再次展露風采?如此資源,這樣的寶地,等著巢湖兒女們的關注和建設,讓我們共同努力,把臥牛山建設成為巢湖的文化之山吧!!

地址

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區臥牛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