崗地弓形蟲

崗地弓形蟲

剛地弓形蟲(Toxoplasma gondii Nicolle&Manceaux,1908 )簡稱弓形蟲,弓漿蟲。

崗地弓形蟲(Toxoplasma gondiiNicolle &Manceaux,1908)是貓科動物的腸道球蟲,由法國學者Nicolle及Manceaux在剛地梳趾鼠(Ctenodactylusgondii)單核細胞內發現,蟲體呈弓形,命名為剛地弓形蟲。該蟲呈世界性分布,人和許多動物都能感染,引起人畜共患的弓形蟲病,尤其在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時,可造成嚴重後果,屬機會致病原蟲(opportunisticprotozoan)。

治病

人對弓形蟲普遍易感,免疫功能正常時常處於隱性感染狀態,當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時異常增殖而致病。
速殖子是主要致病階段。蟲體侵入有核細胞大量增殖,組織細胞被破壞,炎症細胞侵潤,導致組織的炎症,壞死。
(1)先天性弓形蟲病
母親孕期感染,50%胎兒先天感染
胎兒先天性畸形,如腦積水、無腦兒、視網膜脈絡膜炎、弱智等或流產、早產、死產等。
(2)後天獲得性弓形蟲病
免疫力天常——隱性感染
免疫力低下——全身性弓形蟲
引起腦膜炎、視網臘脈絡膜炎、 淋巴結炎、肝炎、心膜炎、肺炎。

流行環節

(1)傳染源: 動物是弓形蟲病的傳染源,貓及貓科動物是重要傳染源。人經胎盤的垂直傳播也具有傳染源的意義。
(2)傳播途徑:食入未煮熟的含各發育期弓形蟲的肉製品、蛋品、乳類或被卵囊污染的食物和水可致感染;肉類加工人員和實驗室工作人員有可能經口、鼻、眼角膜或破損的皮膚、黏膜感染;輸血或器官移植也可能引起感染;節肢動物攜帶卵囊也具有一定的傳播意義。
(3)易感人群:人對弓形蟲普遍易感。胎兒和嬰幼兒的易感性較成人高,腫瘤和免疫功能缺陷或受損患者比正常人更易感。人的易感性隨接觸機會增多而上升,但無性別上的差異。

預防

(1)應加強對家畜、家禽和可疑動物的監測和隔離;
(2)對肉類加工廠建立必要的檢疫制度,加強飲食衛生管理,教育民眾不吃生或半生的肉製品,不養貓養動物,不要讓貓舔手、臉及食具等;
(3)定期對孕婦作弓形蟲常規檢查,以防制先天性弓形蟲病的發生。
(4)對急性期患者應及時藥物治療,藥物有乙胺嘧啶、磺胺類如複方新諾明。孕婦初次感染應立即服用螺鏇黴素。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