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潤卿

在任村委主任的8年中,他帶領全村人民積極改造農業基礎設施,想新的、乾大的,取得了顯著成績。 1992年被團中央、國家科委授予“全國農村青年星火帶頭人”。 2003年10月,為了表彰崔潤卿對當地農業的傑出貢獻,中宣部、人事部、農業部三部委聯合授予他“全國農村優秀人才”的榮譽稱號。

崔潤卿(1957― ):男,漢族,中共黨員,全國勞模,山西省第八屆黨代表,忻州市第一、第二屆人大代表,忻州市第一屆黨代表,忻府區第一屆黨代表,忻州農業旅遊的的開拓者。
在忻州市城郊一個聞名遐邇的文明村――前郝村。這個村位列“全國十大財政支持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和“全國百強村鎮”,是山西省第一個農業科技示範園區、被譽為“三晉第一園”是與山西省昔陽縣大寨村、汾陽市賈家莊並列的被國家旅遊局首批命名的“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黨和國家領導人李嵐清、姜春雲、司馬義・艾買提等先後來到園區視察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國家科技部、農業部、總後勤部的領導和歷屆省委、省政府領導人胡富國、田成平、劉澤民、鄭社奎、范堆相、王昕等多次親臨園區指導工作。法國、日本、泰國等國學者、專家、非洲七國大使及無數的中外遊人來這裡參觀考察。
而這個村的領頭雁――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崔潤卿,更是一位傳奇式的人物,在他的頭上有這三頂常人難以企及的桂冠:全國勞模、全國農村優秀人才、全國農村青年星火帶頭人。他的事跡,不僅受到了當地政府和老百姓的交口稱讚,而且被眾多媒體報導而聲名遠揚。
崔潤卿生於1957年農曆8月初8,1874年畢業於東樓鄉中學。父親崔保元解放前在豐鎮糧店當夥計,解放後在太原市743廠子弟國小當工友,打鈴、掃地,經過刻苦自學成為教師,享年50歲;母親宋梅枝是家庭婦女,為了子女的成長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辛苦,享年64歲。
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施行後的1984年,崔潤卿大膽承包了村裡的270餘畝土地,成為前郝村的第一個“莊園主”和“種糧大王”。當年他依靠科學種田和機械化耕作,贏得了前郝村首富的桂冠。1989年被村民高票推選為村科技副主任,1990年又以高票當選為村委會主任。在任村委主任的8年中,他帶領全村人民積極改造農業基礎設施,想新的、乾大的,取得了顯著成績。1992年被團中央、國家科委授予“全國農村青年星火帶頭人”。1998年,他被推選為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主任後,首先帶領11位村民,自費到山東、河北等地就特種蔬菜栽培考察了11天。回來後,他們提出了“建設雙百精品工程”的目標;即百畝高科技噴灌和百畝高新技術示範園區,並將科技開發作為突破口。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經過不懈努力,2000年全村形成以10畝連棟溫室為龍頭,50畝三代溫室、50畝塑膠大棚、100畝中小拱棚、1200畝立體種植示範區相配套的現代化產業格局。其中九連棟溫室為國內首創,實現了溫度、濕度、光照、通氣、補氣、捲簾等六項自動化,受到了有關專家的好評。此外,村里承擔省農業廳制種任務150畝,轉化綜合高效農業技術成果18項。當年全村人均的收入達到3060元。崔潤卿本人也在2002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在2002年,崔潤卿帶領村支委一班人有到外地進行了考察,決定把工作重點轉移到增加農產品附加值和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上。僅一年多時間,先後有祥瑞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美津飲料有限公司、東方花木公司等5家企業落戶該村,引進資金近1200 元,為村里增收100多萬元。與此同時,村裡的其他產業也蓬勃發展起來,發展培育運輸專業戶12戶,養羊、養奶牛等規模養殖戶15戶,種植食用菌和花卉的專業戶8戶,這些戶的年純收入都在2萬元以上。此外,村里還有4個轉業建築隊活躍在忻州、太原等地。前郝村實現了從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的歷史性跨越。2003年10月,為了表彰崔潤卿對當地農業的傑出貢獻,中宣部、人事部、農業部三部委聯合授予他“全國農村優秀人才”的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