岜沙喪葬

如果死者是上午死亡,當天就要下葬入土,如果是午後死亡,則需在次日早上安葬。 岜沙人不像其它民族那樣,生前事先準備好棺木,在家中入斂後抬到墓地下葬。 埋葬死者的事,均由男人操辦,不論哪種葬儀,女人不能揷手幫忙,但需在旁邊等待,同去墓地,直到安葬完畢後與死者告別。

簡介

為獨特的民族喪葬禮儀,見於貴州省從江縣地區,為當地岜沙族同胞特有喪葬禮儀。

喪葬特點

岜沙的喪葬禮儀十分簡樸奇特,與周邊村寨相去甚遠,沿襲千年形成一種喪葬孤島文化現象。死者停止呼吸後,家人鳴槍報喪。家族與親朋好友循聲來幫忙,並給死者的家屬送些米和少許醃魚以示幫助死者家屬,寄託哀思。死者的安葬事宜由死者家族的長者主持,商議安葬死者事宜要到寨門外的古樹下進行,據說這樣才不打擾死者的靈魂。親友到齊後,安排一部分人在家中料理,一部分人去砍樹做棺木,另一部分人去挖墓穴。 由死者的娘家人來幫死者沐浴更衣,並將其抬到戶外,在死者的胸口上壓兩把鋤頭,意思是將靈魂壓住,不要讓靈魂很快就離開軀殼。並為其準備幾套新衣,頭巾、煙包等打個包袱,如同為他出遠門準備行裝。一切準備就緒,所有親人就聚在一起吃分別飯,分別飯很簡單,一人一把糯米飯糰,一點醃魚。死者下葬前不能吃葷菜。
凡是寨上有人正常死亡,屍停屋內,親屬都要來弔唁。如果死者是上午死亡,當天就要下葬入土,如果是午後死亡,則需在次日早上安葬。岜沙人不像其它民族那樣,生前事先準備好棺木,在家中入斂後抬到墓地下葬。而是在人死後,直接派人到林中砍伐一棵大樹,將樹砍出兩棟劈為兩半,不削樹皮,保持樹的原狀,運到墓地,墓穴挖好後,將棺木安放於墓穴中,兩端無須封閉,為溝狀。與此同時,由3—5名中青年將穿上新衣服的死者遺體從腳跟、膝關節、臀部、胸部、頭部用五道竹蔑綁在一根禾晾桿上(如果死者是婦女則用糯米草綁五道),然後由兩名小伙抬著,另一人背一個篻簍,內裝一點飯,一點醃魚作隨葬品,如果是成年男子,還要將其生前的獵槍帶去隨葬於其身側。由鬼師開路,抬往墓地。死者入棺後,蓋上一段青布,再蓋上棺材蓋。鬼師即燒紙焚香、超度亡靈早日與祖先團聚。事畢後,眾人即掩土填穴,不磊墳,不立碑,填平後在上面栽一棵樹。
如果人死時不在屋內而在他處,岜沙人稱之死得“不乾淨”。遺體不得停在寨內,只能停放在村口的古樹下並用樹枝掩蓋著,而且必須當日安葬。安葬時亦須請鬼師舉行儀式給死者超度,以消其罪孽而能轉世投胎。安葬完畢後,須取一盆清水由鬼師放藥念咒語,凡參加葬禮的人均須在盆中洗手消毒,表示洗去陰氣,還要在返村的路上燒一堆火,所有人員都要從火上跨過,才能返家,意為火能阻擋鬼魂,使人鬼分離。
埋葬死者的事,均由男人操辦,不論哪種葬儀,女人不能手幫忙,但需在旁邊等待,同去墓地,直到安葬完畢後與死者告別。為了表達對家族幫助的謝意,死者家屬要開醃魚、殺豬或殺牛並備些米酒進行款待。喪葬禮儀須在一天之內完成。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