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之約

《山野之約》:國際長城之友協會從2002年起推出了 [ 山野之約 ] 的 野外活動行為準則,向在野外旅遊、度假的人們提出切實可行的環保建議,請他們注意保護原野和農田免遭垃圾、噪音、篝火等人為因素的破壞。

山野之約

· 帶走垃圾,不隨地亂扔;

· 走小路,不踩踏農田;

· 除非呼救,不大聲喧譁;

· 不吸菸,不燃放鞭炮;

· 使用背包,不用塑膠袋;

· 不破壞花果樹木;

· “方便”之後用土掩埋;

· 在背包有空地時,撿拾別人丟棄的垃圾;

· 向路人宣傳《山野之約》。

來歷

,英國人威廉·林賽從嘉峪關到山海關,,這次長途跋涉,不僅促使他落戶中國,更鼓舞他在 20 世紀 90 年代對長城進行了系統的學術調查研究。調查過程中,他發現北京地區的許多地段的長城上垃圾遍地,人們胡刻亂畫,使得長城滿目創痍;他開始身體力行,親自撿拾垃圾。在1998年4月18日,他帶領 120 名志願者在金山嶺長城上撿拾垃圾。1999年,在“除了照片,什麼都不要帶走;除了腳印,什麼都不要留下”的口號下,保護長城的活動又增添了新的內容,其中包括對一段野長城的保護 。 在這個項目下,威廉·林賽雇用一批當地農民,成立了長城環保站,還在長城所在地方設立了綠色環保標誌。

國際長城之友協會從2002年起推出了 [ 山野之約 ] 的 野外活動行為準則,向在野外旅遊、度假的人們提出切實可行的環保建議,請他們注意保護原野和農田免遭垃圾、噪音、篝火等人為因素的破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