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松樹

山松樹

山松又名馬尾松,常見樹種,能製作盆景的素材比較稀少,而且生長慢,製作養護難度大,但樹型美麗,能夠表現多種意境,因而比較珍貴。

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43米,胸徑1.5米;樹皮紅褐色,下部灰褐色,裂成不規則的鱗狀塊片;枝平展或斜展,樹冠寬塔形或傘形,枝條每年生長一輪,但在廣東南部則通常生長兩輪,淡黃褐色,無白粉,稀有白粉,無毛;冬芽卵狀圓柱形或圓柱形,褐色,頂端尖,芽鱗邊緣絲狀,先端尖或成漸尖的長尖頭,微反曲。針葉2針一束,稀3針一束,長12-20厘米,細柔,微扭曲,兩面有氣孔線,邊緣有細鋸齒;橫切麵皮下層細胞單型,第一層連續排列,第二層由個別細胞斷續排列而成,樹脂道約4-8個,在背面邊生,或腹面也有2個邊生;葉鞘初呈褐色,後漸變成灰黑色,宿存。雄球花淡紅褐色,圓柱形,彎垂,長1-1.5厘米,聚生於新枝下部苞腋,穗狀,長6-15厘米;雌球花單生或2-4個聚生於新枝近頂端,淡紫紅色,一年生小球果圓球形或卵圓形,徑約2厘米,褐色或紫褐色,上部珠鱗的鱗臍具向上直立的短刺,下部珠鱗的鱗臍平鈍無刺。球果卵圓形或圓錐狀卵圓形,長4-7厘米,徑2.5-4厘米,有短梗,下垂,成熟前綠色,熟時栗褐色,陸續脫落;中部種鱗近矩圓狀倒卵形,或近長方形,長約3厘米;鱗盾菱形,微隆起或平,橫脊微明顯,鱗臍微凹,無刺,生於乾燥環境者常具極短的刺;種子長卵圓形,長4-6毫米,連翅長2-2.7厘米;子葉5-8枚;長1.2-2.4厘米;初生葉條形,長2.5-3.6厘米,葉緣具疏生刺毛狀鋸齒。花期4-5月,球果第二年10-12月成熟。

生長環境

為喜光、深根性樹種,不耐庇蔭,喜溫暖濕潤氣候,能生於乾旱、瘠薄的紅壤、石礫土及沙質土,或生於岩石縫中,為荒山恢復森林的先鋒樹種。常組成次生純林或與櫟類、山槐、黃檀等闊葉樹混生。在肥潤、深厚的砂質壤土上生長迅速,在鈣質土上生長不良或不能生長,不耐鹽鹼。

分布範圍

產於江蘇(六合、儀征)、安徽(淮河流域、大別山以南), 河南西部峽口、陝西漢水流域以南、長江中下游各省區,南達福建、廣東、台灣北部低山及西海岸,西至四川中部大相嶺東坡,西南至貴州貴陽、畢節及雲南富寧。在長江下游其垂直分布於海拔700米以下,長江中游海拔1100-1200米以下,在西部分布於海拔1500米以下。越南北部有馬尾松人工林。模式標本采自非洲南部好望角引種的馬尾松樹。

製作要點

1 采樁:在立春前後樹脂萌動之前進行,帶土團並保護好鬚根,封根頭和傷口,去五分之二到二分之一的枝葉量,保持根與枝葉的平衡。
2 栽種:要用寬大的土盆,用木箱或下地栽種最好。用土鬆散透氣衛生,不予消毒殺菌。培土三分之二時水吸一次,第二天用乾土再培三分之一吸潮,保持適當乾濕度。初期為防止長期雨天,可在略高的培土上圍披一圈塑膠薄膜,以能蓋住盆缽或樹窩為度。置避風、溫暖、向陽處。
3 管理:初期適當遮蔭,成活後全日照。保持良好通風。盆土見乾見濕,略乾。用肥常規。
4 造型:剪截與攀扎、嫁接相結合。注意生長期迫芽和發芽期打頂。

注意事項

1 山松是全日照植物,但夏季不能暴曬。日照不足會生長不良。
2 經常清理老針和枯針,保持適當的針葉量,以利通風和採光。
3 相對固定養護位置,不要經常移動。
4 對修剪和嫁接傷口必須及時密封,放止流膠。
5 山松是淺根性樹種,不宜深栽。
6 山松對土壤要求較高,須認真待。
7 山松枝上無枝葉時易縮節枯死。
8 初期注意避風防震,以免搖樹拉根。小樹打樁固定,大樹立支架固定。

松樹的百科辭釋

松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志士文人,歌以贊松,詩以詠松。贊松之莊重肅穆、傲骨崢嶸;詠松之歷寒不衰,四季長青。

松,為百木之長,耐貧瘠,陰處枯石縫中可生(黃山奇松為證),傲霜雪,四季長青而不凋零,象徵不渝和永恆。

松,世界上最長壽的樹種,壽享萬年,常言道:千年龜,萬年松。我國民俗祝壽也常有"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之辭。

宋.仲皎有詩《靜林寺古松》為證:"古松古松生古道,枝不生葉皮生草,行人不見樹栽時,樹見行人幾回老。"

我國人民自古以來就愛松、敬松,並把松、竹、梅譽為"歲寒三友"(松坡雜竹越冬而不凋,梅耐寒而開花謂歲寒三友。),對松樹懷有一種特殊的感情,艱難時松使人頑強,順利松使人振奮。

荀子《大略》中言道:"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

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一生酷愛松樹,少年時代,他年年都要栽植松樹,十餘年間,親手栽的松樹多達數萬株。《東記》中有"予少年頗知種松,手植數萬株,皆中樑柱矣"的記載。被貶黃州時,他以老農自居,在住所周圍栽松,以"處處松木郁盛"引以自樂。

宋.張玉娘《望松嶺》中:"嶺上松如旗,扶疏鐵石姿,下有烈士魂,上有青兔絲,烈士節不改,青松色愈滋,欲試烈士心,請看松下枝。"

方誌敏《對聯》中寫道:"心有三愛,奇書駿馬佳山水,園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蘭。"

陳毅元帥有詩一首《冬夜雜詠》讚揚松之高潔:"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聶榮臻元帥對松柏情有獨鍾,在他居住的院子裡處處都是挺立的松柏,就連室內牆上掛的國畫也全是松柏圖,80歲生日時,還自題"喜松柏之氣概,念四化之早成"的聯句。

著名哲學家,北京大學馮友蘭教授寓居北大燕南園30餘年,庭院內有松3棵,於是命其居室為"三松堂",以銘其志。

松樹象徵著堅韌、頑強、不渝和永恆,人們歌頌它,讚美它,甚至建議把它推舉為國樹。

今日我以松為友,以松的品格來要求自己,以發展民族產業為已任,以造福人類健康為使命。
松是古今被詠贊的植物。《花鏡》云:“松為百木之長,……多節永年,皮粗如龍麟,葉細如馬鬃,遇霜雪而不凋,歷千年而不殞”,宋代王安石在《字說》說:“松為百木之長,猶公也。故字從公。”有人拆字“松”為十八公,元代馮子振寫有《十八公賦》,明代洪璐著有《木公傳》,現代革命家和軍事家陶鑄也寫有“松樹的風格”等等。史載秦始皇巡遊泰山,風雨驟至,在大松下避雨,後來封此樹為“五大夫”,後人稱此樹為“五大夫松”。《幼學故事瓊林》云:“竹稱君子,松號大夫”,語亦由此來。松耐寒耐旱,陰處枯石縫中可生,冬夏常青,凌霜不凋,可傲霜雪。松能長壽不老,民俗祝壽詞常有“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在書畫中常有“歲寒三友”(松、竹、梅),以示吉祥。在書畫、器具、裝飾中常有“松柏同春”、“松菊延年”、“仙壺集慶”(松枝、水仙、梅花、靈芝等集束瓶中)。松是廣泛被視為吉祥的樹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