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青年政治學院

山東省青年政治學院

輸入糾錯,應該是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原山東省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升格本科並改名,已經通過了省評、教育部專家組的評審,根據教育部的相關規定,目前正在接受全國範圍內的公示,預計2010年3月份後將能看到教育部的相關檔案。根據教育部的相關規定,預計2010年暑假後,三所高校將能夠以普通本科高校的身份招生,預計三高校的生源結構、考生層次將得到更好的提升。

學校簡介

1987年經原國家教委、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一所正廳級建制的全日制高等學校。其辦學基礎是創建於1949年的山東省團校。目前,學院、團校一個機構兩塊牌子,同時承擔著普通專科教育、成人本、專科教育和全省團幹部培訓等教育教學任務。

辦學規模

學院有東、西兩個校區,占地面積1070畝,校舍建築總面積24.74萬平方米,其中教學科研行政用房面積13.4萬平方米。現有固定資產總值6.8億元,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4369.4萬元,建有各種實驗、實訓室81個,教學用微機2128台,語音實驗室座位數816個,多媒體教室座位數4318個。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106.2萬冊,電子圖書139萬冊;紙質中外文期刊1612種,電子版中外文期刊17417種,電子閱覽室座位數379個;建有現代化的校園計算機網路系統。
學院現設政法系、管理科學系、經濟系、國際貿易系、文化傳播系、旅遊系、外語系、舞蹈系、工藝美術系、信息工程系和體育部、培訓部等12個教學系、部,26個專業,涉及人文學科、社會學科、管理學和工學等4個學科門類。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498人,兼任教師89人(含外籍教師14人)。教授、副教授占專任教師總數的35.3%,具有博士和碩士學位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54.6%。

發展前景

多年來,學院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提高教學質量為重點,實施了以創辦名專業、培養名教師為主要內容的“雙名工程”。現有國家級教改試點專業1個、國家級教育培訓基地1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省級示範專業2 個、特色品牌專業6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省部級精品課程7門。近年來參與和獨立承擔教育部和省級教學研究項目11項,7項教學研究成果受到上級有關部門的獎勵,其中獲得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3人次在國際專業比賽中獲獎。一批專業在教學改革中逐步形成優勢和特色。如舞蹈專業2002年被教育部確定為教學改革試點專業,2004年舞蹈學被確定為山東省文化藝術科學首批重點學科,是省內專科層次唯一具有省級重點學科的學校;2005年舞蹈專業被省教育廳評為省級示範專業,2006年被評為省級特色專業。旅遊管理、新聞采編與製作、文秘、計算機套用技術、物業管理等專業也因辦學特色突出先後被評為省級示範專業和特色、品牌專業。舞蹈專業學生參加中央和有關省市組織的大型文藝演出活動231場次,在全國和省級舞蹈專業比賽中獲獎122項,取得了“全國首屆大學生舞蹈比賽”總分第一名的好成績,並榮獲全國舞蹈專業比賽“荷花獎”和“桃李杯”獎,實現了我省舞蹈界在這兩個獎項上零的突破,多次受到中宣部、教育部、文化部、團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國慶60周年,學院舞蹈系作為全國地方院校和山東省舞蹈界的唯一代表,參加了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的演出,受到了胡錦濤總書記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旅遊管理專業學生連續7年受中共中央辦公廳北戴河接待中心的邀請為中央領導同志服務,多次受到中央首長和中央辦公廳領導的表揚。近三年普通專科畢業生7月份初次就業率均超過88.03%,年底各專業平均就業率超過96.7%。舞蹈、旅遊服務與酒店管理、物業管理等一批專業的就業率達到百分之百。2004年被省人事廳、教育廳評為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優秀單位。
培養青年幹部是省委賦予學院的重要職能。建校至今,共舉辦省內外各類團幹部崗位職務培訓班298期,培訓學員3萬餘人。2006年學院被團中央命名為全國團幹部教育培訓基地,現已完成中部六省團縣(區)委書記培訓班5期,為中西部地區培養團隊幹部8期,舉辦開發中國家青年領袖培訓班3期,實現了團幹部培訓走向全國和面向世界的新跨越。
多年來,學院大力加強科研工作,科研成果的數量和質量不斷提高。學院設有經山東省編委批准建立的省級研究機構――山東省青少年研究所,同時設有6個校級研究機構。山東省寫作學會、山東省青少年研究會、山東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委員會3個省級學會的秘書處均設在學院。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學術活動,設立了“百位名師進山青”系列講壇。山東省委宣傳部、省社科聯在該校設立了“齊魯論壇”青少年分論壇。近五年來,學院教師共承擔和完成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70項。累計出版專著、教材172部,發表學術論文1847篇,其中93篇論文被EI、ISTP、CSSCI引用。先後有51項科研成果獲得山東省優秀社會科學成果獎等省部級獎勵。
學院辦有兩份公開發行的學術期刊,其中《山東省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991年被篩選為首批“全國中文核心期刊”, 2002、2006年連續被評為第二、第三屆“全國優秀社科學報”,連續三次被評為“山東省優秀期刊”, 2002年9月被評為第三屆“華東地區優秀期刊”。2005年被評為“全國社科學報青年類優秀期刊”。《青少年研究》連續兩次被評為山東省優秀期刊,2005年被評為“全國社科學報青年類重點期刊”。學院在科研成果的數量、質量和學術平台建設方面走在了全省同類高校的前列。
學院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常年聘請12名以上外國專家駐校任教。先後與英國朴茨茅斯大學、美國紐博大學、法國巴黎第十一大學韓國南首爾大學等13個國家的41所高校和教育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互派教師和留學生,進行圖書資料交流,開展合作研究等。建立了山東青年出國留學諮詢服務中心,向國外派送留學生。先後成功地舉辦了中日青少年問題國際研討會、東北亞電子商務國際學術研討會等國際學術會議,促進了國際間的學術交流。同時,與國內多所高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藉以推動相關學科專業的建設與發展。
學院是山東省首批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的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考點和英語四、六級考試考點,是國家勞動與社會保障部批准的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考試站,是共青團中央命名的“全國團幹部教育培訓基地”,設有山東省青年幹部培訓中心、山東省高層次經濟管理人才培訓中心、山東省青少年心理諮詢服務中心、山東省省直國語培訓測試中心。設有經省勞動廳批准的勞動職業技能鑑定所,面向學生和社會各界積極開展工商管理、汽車駕駛、微機、外語、國語等各種職業技能培訓,同時承擔著20多個工種高中級職業技能資格考試和鑑定工作。近10年來已為社會培訓了3萬多名合格的職業技術人才。

外界評價

 學校注意發揮青年院校的政治優勢和辦學特色,不斷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營造良好的德育環境,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服務工作,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鍛鍊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專業素養和綜合能力。近年來,在教育部、團中央、省委高校工委、團省委、教育廳、文化廳等組織的多種活動中表現突出。黨建、紀檢、工會、團委、學生管理、保衛、後勤等方面的工作先後多次獲得上級頒發的榮譽稱號。
長期以來,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得到了各級領導、社會各界的關懷和支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王兆國同志,時任國務委員陳至立同志、原教育部部長周濟同志、原團中央第一書記周強同志、山東省省長姜大明同志、副省長王軍民同志、省教育廳廳長齊濤同志等各級領導先後到學校視察鼓勵。學院的社會聲譽逐步提高。

所授榮譽

由於學院在多年的辦學過程中成績突出,在1997年全國成人高等教育評估、2004年山東省高職高專院校和成人高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評估等歷次綜合評估中均被評為優秀等級,先後被國家教育部評為“全國成人高等教育評估優秀學校”、“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先進集體”,並獲得“山東省教育條件裝備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教育外事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和“山東省成人教育先進單位”、“山東省藝術教育工作先進單位”等稱號。2009年11月,被山東省人民政府記集體二等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