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紅蜜柑

山下紅蜜柑

山下紅蜜柑,芸香科的一種,由日本選育,於二十世紀90年代引入我國,果實扁圓形,果面光滑,是目前著色最好的溫州蜜柑的品種。

基本信息

山下紅蜜柑簡介

山下紅蜜柑由日本選育,系宮川紅色芽變,於二十世紀90年代引入我國。
山下紅蜜柑山下紅蜜柑
果實扁圓形,平均果重180克,果面光滑,成熟時濃紅色,似紅桔,外觀極漂亮,是目前著色最好的溫州蜜柑品種。果肉細嫩化渣,味濃甜,可溶性固形物13.2%。減酸早,9月中下旬即可食用,9月下旬開始著色,10月上旬由黃轉紅,著色逐漸加深,10月下旬果面著鮮紅色並充分成熟。特耐貯運,留樹貯藏至次年2月不浮皮。
該品種樹勢中庸,豐產性極好,早果性極強,20厘米高的幼苗當年栽苗也能當年掛果(秋季定植),也是盆栽柑桔的優良品種,值得推廣和發展。

山下紅蜜柑栽培技術規範

1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山下紅蜜柑栽培的術語和定義、產地環境條件、桔園管理和果實採收的技術要求。 
本標準適用於中方縣範圍內的山下紅蜜柑栽培。

2規範性引用檔案

下列檔案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檔案,其隨後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於本標準。鼓勵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探討使用其最新版本的可能性。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檔案,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標準。
GB4285—89
農藥安全使用標準
GB/T8321(所有部分)
農藥合理使用準則
NY5016—2001
無公害食品
柑桔產地環境條件
NY/T5015—2002
無公害食品
柑桔生產技術規程
3術語與定義
下列術語與定義適用於標準。
3.1 自剪:指枝梢停止生長,頂芽自枯脫落。
3.2 葉果比:指果樹葉片的總數(或葉面積)與果實總數(或果面面積)的比值。
3.3 生理落果:幼果由於生理上的原因而凋落稱為生理落果。大致有兩個明顯的高峰期,第一次在謝花後1-2個星期,當柱頭枯萎,子房略微膨大時,有成批幼果枯黃,然後從果梗處脫落稱為“第一次生理落果”。第二次在幼果直徑達1.0cm-1.5cm時,幼果枯黃後,從蜜盤處脫落,稱為“第二次生理落果”。
4園地選擇
4.1氣候條件
年平均氣溫16.5℃以上,絕對最低氣溫-5℃以上,≥10℃的年積溫5500℃以上。
4.2土壤條件
>0.01mm的粒度組成占30%-40%。有機質含量在1.5%以上。土層深厚,活土層深70cm以上。地下水位1m以下。土壤母質以沖積土、紫色頁岩、板頁岩、砂礫岩為宜。土壤環境質量要求按NY5016執行。
4.3水質
灌溉水質量要求按NY5016執行。
4.4大氣質量
產地環境空氣品質要求按NY5016執行
4.5地形地勢
海拔350m以下,坡度20°以下,山坡地以東南坡為宜,具有小氣候條件的西北坡也可。
5 建園
5.1規劃與設計:在開展園地調查的基礎上,按照保護生態、降雨蓄水、節水灌溉的原則劃分小區,並修建必要的道路、排灌、附屬建築等設施。
5.2建園方式:平地採用寬行窄株的方式建園,15°以下的緩坡地採用坡線建園,15°以上的坡地應開梯建園,梯面寬度≥3.5m。
5.3撩壕改土:平地及15°以下緩坡地以栽植線為中線,梯地以栽植線為外邊線,開挖寬80cm—100cm,深70cm—100cm的壕溝。每立方米混以山青、綠肥、秸稈等粗有機質40kg加腐熟的人畜糞尿、堆肥、廄肥、餅肥等農家肥20kg及少量的細砂、石灰和腐熟的鋸木屑回填。
營造防護林:在桔園冷空氣易進的通風面營造防護林,防護林應選擇速生樹種,並與柑桔沒有共生性病蟲害。
6栽植 
6.1苗木質量 
6.1.1 栽植砧木為或枳橙的脫毒苗、容器苗、假植大苗; 
6.1.2 嫁接部位離地面10cm以上,苗木高度(自嫁接口至苗木頂端)60cm以上,主幹粗直,莖粗(嫁接口上方2cm處最粗直徑)1.0cm以上具有≥20cm分布均勻的分枝3個以上6.1.3 枝葉健全,芽子飽滿,葉色濃綠,富有光澤; 
6.1.4 根系完整,主根20cm以上,並有3條以上的側根,鬚根發達; 
6.1.5 無國家及湖南省公布的檢疫性病蟲,包括柑桔潰瘍病、柑桔黃龍病、柑桔大實蠅、柑桔小實蠅和柑桔瘤壁虱。
6.2栽植時間
在2月-3月春梢萌芽前或10月-11月秋梢老熟後栽植,容器苗栽植可不受季節限制。
6.3栽植密度
平地及坡度15°以下緩坡地按(4.5m—5.0m)×(5.5m—6.0m)的株行距栽植,坡度15°以上的按4.0m—4.5m的株距栽植。
6.4栽植技術 
6.4.1 按株行距確定定植線和定植點;
6.4.2 將苗木根系和枝葉適度修剪後放入穴中央扶正,分層舒展根系,使根系與土壤密接; 
6.4.3 根系不能與肥料直接接觸; 
6.4.4 填土後在樹苗周圍做直徑1m的樹盤,澆足定根水; 
6.4.5 栽植深度以根莖部露出地面5cm—10cm為宜。
7栽培管理
7.1土壤管理 
7.1.1深翻改土
從苗木定植後一年開始,在秋梢停止生長後,逐年輪換方向擴穴,開挖寬80cm—100cm,深70cm—100cm的壕溝,回填時混以綠肥、秸稈或經腐熟的人畜糞尿、堆肥、廄肥、餅肥等,表土放在底層,心土放在表層,然後灌足水分。 
7.1.2間作 
7.1.2 .1播種時間:一年四季均可; 
7.1.2 .2播種方式:在樹冠滴水線以外的行間空隙地剷除雜草,疏鬆土壤後,適時播種間作物;
7.1.2 .3間作物的選擇:間作物應與柑桔無共生性病蟲害,以淺根、矮稈作物為宜,如春夏季種植豆科作物、西瓜等,秋冬季種植蔬菜等作物; 
7.1.2 .4間作物處理:間作物收穫後秸稈覆蓋於樹盤,或翻埋於土壤中。 
7.1.3 生草 
7.1.3 .1播種時間:一般在春季和秋季進行; 
7.1.3 .2播種方式:在樹冠滴水線以外的行間空隙地,剷除雜草,疏鬆土壤後,適時播種草種,然後撒施少量尿素; 
7.1.3 .3草種選擇:應選擇生長快,產量高,有利於天敵繁衍的草種,如霍香薊、黑麥草等; 
7.1.3 .4生草處理:冬季的生草應在春季刈割後翻埋於土壤中,夏季的生草應在秋季刈割覆蓋於樹盤下,然後翻埋於土壤中。
7.2施肥 
7.2.1 施肥原則 
7.2.1 .1應在營養診斷的基礎上進行配方施肥; 
7.2.1 .2注重施用有機肥; 
7.2.1 .3施用的商品肥料應為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登記和免於登記的肥料; 
7.2.1 .4不得使用含氯化肥。 
7.2.2 施肥方法 
7.2.2 .1土壤施肥 按表1的規定執行。
表1土壤施肥方法及適用的樹齡與肥料種類
施肥方法
適用樹齡
適用的肥料種類
環狀施肥
幼樹
有機肥、微生物肥料、化學肥
放射狀施肥
結果樹
有機肥、微生物肥料、化學肥
條溝狀施肥
結果樹
有機肥、微生物肥料、化學肥
灌溉施肥
幼樹、結果樹
液體肥、易溶化學肥、液態無殘漬有機肥
7.2.2 .2葉面追肥 
在不同的生長發育期,根據葉分析或營養診斷的配方進行葉面施肥。高溫乾旱期應按使用濃度範圍的下限施用,高溫烈日天氣宜早晚作業,果實採收前20d內停止葉面追肥。 7.2.3 幼樹施肥
按照少量多次、勤施薄施的原則,一般在每次梢發芽前7-10天施一次催梢肥,在頂芽自剪至新梢停止生長期,增加一次葉面施肥。晚秋梢抽發前控制施用氮肥。肥料種類以速效氮肥為主,配合施用磷、鉀肥。新定植的樹在春梢自剪後開始施肥,每株年施純氮200g-500g,氮、磷、鉀比例以1∶0.25-0.4∶0.5-0.8為宜,由少到多逐年增加,幼年樹每年的施肥量見表2。
表2幼年樹全年施肥量
樹齡
純氮(g)
純磷(g)
純鉀(g)
氮、磷、鉀比例
第一年
200
50
100
1∶0.25∶0.5
第二年
300
90
180
1∶0.3∶0.6
第三年
400
140
280
1∶0.35∶0.7
第四年
500
200
400
1∶0.4∶0.8
7.2.4結果樹施肥
以基肥、萌芽肥、壯果肥三次施肥為主。采果前兩周內重施有機肥(基肥),施用量占全年的40%-60%,磷施用量占全年的20%-25%,施用量占全年的30%;萌芽肥以氮、磷為主,氮施用量占全年的20%;磷施用量占全年的40%-45%;鉀施用量占全年的20%;壯果肥以氮、鉀為主,配合施用肥,氮施肥量占全年的20%-40%,磷施肥量占全年的30%-40%,鉀施肥量占全年的50%。全年施肥量以每產量100kg施純氮800g為標準,氮、磷、鉀比例1∶0.5∶1為宜。
7.3水分管理 
7.3.1灌溉
在萌芽期、開花座果期、果實膨大期和采果後發生乾旱時,應及時灌溉。灌溉方法一般採用溝灌和澆灌,有條件的應採用低微噴灌和滴灌。 
7.3.2 排水
及時疏通排灌系統。雨季通過溝渠及時排水,並注意蓄水。果實採收前多雨時,可通過地膜覆蓋園區土壤,降低土壤含水旱,提高果實的品質。
7.4病蟲害防治 
7.4.1 主要病蟲害
主要病害有:瘡痂病、炭疽病等。主要蟲害有:蟎類、花蕾蛆、蚧殼蟲、銹壁虱、粉虱、蝽象、潛葉蛾、吸果夜蛾等。 
7.4.2 防治原則
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以生物防治為核心,以農業和物理防治為基礎,科學使用化學防治技術,有效控制病蟲危害。 
7.4.3植物檢疫
禁止檢疫性病蟲害從疫區傳入保護區,不得從疫區調運苗木、接穗、果實和種子,一經發現立即銷毀。 
7.4.4 農業防治 
7.4.4 .1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樹體自身抗病蟲能力; 
7.4.4 .2剪除病蟲枝葉,集中燒毀。 
7.4.5 物理防治 
7.4.5 .1用黑光燈、頻振燈引誘或驅避吸果夜蛾、捲葉蛾、金龜子等; 
7.4.5 .2利用害蟲對糖、酒、醋液等的趨性,在引誘劑中加入農藥誘殺; 
7.4.5 .3用黃板誘集蚜蟲; 
7.4.5 .4在田間放置性引誘劑和少量農藥,殺死柑桔小實蠅雄蟲,減少與雌蟲的交配機會。 
7.4.6 化學防治 
7.4.6 .1農藥種類選擇 
7.4.6 .1.1不得使用NY/T5015—2002中附錄A規定的農藥。 
7.4.6 .1.2使用藥劑防治應符合GB4285、GB8321(所有部分)的要求。 
7.4.6 .2農藥使用
主要病蟲害防治見附錄A,防治時嚴格控制安全間隔期,施藥量和施藥次數,注意不同作用機理的農藥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避免產生抗藥性。
7.5整形修剪 
7.5.1 適宜樹形
適宜的樹形為自然開心形。 
7.5.2定乾
苗木定植後,在春季萌芽前於苗高60cm—70cm處剪頂,主幹留40cm—50cm的整形帶。 
7.5.3整形
在整形帶選留3個方位均衡、枝間距10cm以上的新梢留作主枝,採取“撐、扶、拉、吊”的措施保證分枝角45°,並在每個主枝上培養2-3個副主枝。
7.5.4修剪原則 
7.5.4 .1幼樹修剪
春梢以疏梢為主,夏梢以抹芽、摘心為主,秋梢以控梢為主。
7.5..4.2結果樹修剪
以疏大枝、改善通風透光條件為主。
7.6花果管理 
7.6.1 保花保果
根據花質花量,採取保葉、病蟲防治、抹梢、噴布保花保果劑等措施保花保果。 
7.6.2 人工疏果
在第二次生理落果後,根據葉果比進行疏果,疏除小果、病蟲果、畸形果、密弱果,適宜葉果比為60—65∶1。采果前疏除裂果等達不到商品果果實標準的果。 
7.6.3 果實套袋
套袋適期為第二次生理落果後,套袋前1周內應根據當地病蟲發生情況使用防病治蟲的農藥全面噴藥1次-2次,噴藥後1天內及時選擇正常、健壯的果實進行套袋。紙袋應選用專用紙袋,成熟前20天摘袋。
7.7防寒防凍 
7.7.1及時掌握天氣變化情況,在凍害天氣來臨前,落實防寒防凍措施到位; 
7.7.2凍害前可採取培土、包紮樹幹、樹幹塗白、覆蓋樹冠、灌水、噴布防凍劑等措施; 
7.7.3凍害天氣來臨時,可採取熏煙、搖雪等措施。
7.8無害化處理
在栽培管理過程中廢棄的塑膠袋、塑膠瓶、玻璃瓶等對生態環境有害的污染物品,應及時清理乾淨,並集中燒毀或掩埋。 
7.9田間記載 
7.9.1物候期記載
對生長發育的各個物候期包括萌芽期、開發期、第一次生理落果期、第二次生理落果期、果實膨大期、著色期、成熟期、採收期等。應詳細觀察,並按附錄B表B.1逐一作好記載。 
7.9.2投入品使用記載
農藥、肥料等投入品使用時,須做好簡明記載。記載方法見附錄B表B.2。 
7.9.3生產操作記載
對生產過程中從事的各項農事操作應按操作的日期、方法、內容,逐項如實記載,並及時檢查記載其實際效果,記載方法見附錄B表B.3。
8果實採收
8.1採收時期
鮮銷果在果實正常成熟、固酸比達到18以上時採收,貯藏果比鮮銷果早7天—10天採收。
8.2採收方法
應選擇睛天、陰天采果,雨天和露水未乾時不宜采果,采果時用兩剪法,保持果蒂完好、平整。採收全過程對果實輕拿輕放,果簍、果筐襯墊軟物。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