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門之役

"明朝正德九年(1514年)

事件簡介

從15世紀初起,為了尋求黃金與香料以及傳說居住在東方的基督教王約翰及其王國,葡萄牙人在國家政權的推動和支持下,開始了以探索東方航路為主要內容的海外擴張活動。明朝正德九年(1514年),葡萄牙人首次出現在中國南海之濱,歐維士(Jorge Alvares)乘船抵達廣東東莞縣的屯門(現在香港境內),進行香料貿易。

早期來華的葡萄牙人採用暴力手段進行殖民掠奪,不可避免地與明朝政府發生了軍事衝突。

1518年,西芒·安德拉德(Simao de Andrade)率三艘船隻抵達屯門。他擅自在屯門建屋樹柵,修築炮台。又像對待非洲黑人一樣對待中國人,驅趕商船,擄掠船員,奪其財貨;縱容部下搶劫百姓,蹂躪婦女;還勾結內地奸民,掠買人口,激起中國人民憤恨。1521年,廣東巡海道副使汪宏進駐與屯門僅一海之隔的東莞南頭鎮,並以50艘戰船對屯門形成半圓形包圍圈,向葡軍發動了進攻。汪宏指揮果斷,戰術靈活,葡軍雖然有遠征隊到來加入作戰,仍然傷亡慘重。葡萄牙殖民者只得拋棄部分船隻,僅乘三艘大船趁黑夜潛逃。

次年,葡萄牙又派出艦隊來到中國南海地區,與中國水師在新會西草灣一帶相遇。中方拒絕葡方重返屯門的要求,雙方發生激戰,中國水師再次獲勝。此後,葡人在浙江寧波府屬、位於舟山群島的雙嶼港建立居留地,進行大規模的走私活動。1548年,浙江巡撫朱紈下令進攻雙嶼港,將那裡的建築物及港內船隻一概焚毀,並用木石將港口填塞。

屯門之役、新會西草灣之役和雙嶼港之役使葡萄牙人認識到中國國力強大,不能輕易用武力征服,他們因而改用行賄等手段,以求在中國沿海取得立足之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