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峰嶺原始森林保護區

尖峰嶺原始森林保護區

海南尖峰嶺自然保護區2002年8月1日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為熱帶原始林生態系統。尖峰嶺熱帶森林自然保護區始建於1960年,是海南省第一個自然保護區,保護區面積已發展到三十萬畝。

基本概述

海南尖峰嶺自然保護區2002年8月1日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為熱帶原始林生態系統。尖峰嶺熱帶森林自然保護區始建於1960年,是海南省第一個自然保護區,保護區面積已發展到三十萬畝。

尖峰嶺熱帶森林自然保護區熱帶雨林是中國現存緯度最低、垂直系統最完整、保護最完好的一片。

同時,它也是中國生物多樣性最高的地區之一,與世界各地熱帶森林中的植物種類多樣性基本接近,故有“熱帶北緣物種基因庫”之稱。

基本介紹

景區風光尖峰嶺自然保護區位於樂東縣境內,是中國現存面積最大、保存最好的熱帶原始森林區,1992年7月闢為國家森林公園,主峰海拔1412米,最低處海拔僅200米,相對高差千米以上,地形十分複雜。

尖峰嶺是一個巨大的天然物種基因庫,已發現維管束植物2000多種,樹種達300多種,有的巨樹高達三四十米,要四五人才能合抱過來,鳥獸類148種,昆蟲類近千種。

有與恐龍同時代的“植物活化石”-樹蕨,是2億年前的主要植物,現在絕大部分已變成煤炭,但這裡仍有極少株遺留,成為珍貴的活化石。還有一種中古生植物叫海南粗榧,也叫紅殼松,用它的根、皮、木提煉出三類杉酯鹼,有很高的抗癌作用,在國際市場上,此藥每克價錢比黃金貴幾十倍。

與南美亞馬遜熱帶雨林、非洲剛果河流域熱帶雨林、印尼和馬來西亞的熱帶雨林相比,尖峰嶺儲藏著更多鮮為人知或不為人知的秘密。聯合國專家考察尖峰嶺後認為這裡是聯合國“人與生物圈”計畫第一項研究最理想的地方,類型齊全,可以進行所有學科的研究。

尖峰嶺珍貴的熱帶雨林,現已引起一些國際組織的廣泛關注,國際熱帶木材組ITTO和亞洲開發銀行相繼在此實施了一批環保援助項目。

地理位置

海南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海南島西南部,地跨樂東和東方兩縣市,地理坐標為東經108°44′~109°02′,北緯18°23′~18°52′

,屬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總面積20170公頃,核心區9932公頃,緩衝區8357公頃,試驗區1881公頃。保護區在1956年劃定為尖峰嶺熱帶雨林禁伐區,1960年成立尖峰嶺保護區,2002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自然概況

保護區內分布有山峰、溝谷、丘陵、盆地。氣候有明顯的旱季和雨季之分,雨季為6~10月,早季為11~5月,年均溫為19.7℃;年降水量為2683.6毫米,為海南島第二個多雨中心,年平均相對濕度88%以上。基岩為粒晶花崗岩,隨成土因素由低海拔至高海拔的遞變。土壤有褐色磚紅坡、山地磚紅壤、山地黃壤、山頂矮林草甸土。

經多年調查研究,保護區內經鑑定有野生維管植物2258種,在2258個野生植物中,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32種,其中一級保護植物有坡壘、海南蘇鐵2種,二級保護植物有海南桫欏等29種;省級保護植物的有45種,如樂東木蘭等。在這些野生植物中有海南特有種239個。此外,保護區有大型真菌312種。

區內有野生脊椎動物400種,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有45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7種,分別是海南坡鹿、海南黑長臂猿、雲豹、孔雀雉、巨蜥、海南山鷓鴣、蟒蛇;二級保護動物38種,包括海南獼猴、穿山甲、黑熊等。保護區的無脊椎動物資源比較豐富,至目前為止已鑑定的有2222種。

其中蝴蝶資源特別豐富,種數多達449種,比具有“蝴蝶王國”美稱的台灣省(388種)還多61種,居中國自然保護區之冠。

保護區建立了用於長期生態系統的固定樣地和樣線,與中國林科院熱林所合作共建尖峰嶺熱帶林生態系統定位站,長期對尖峰嶺熱帶林進行監測與研究。

植物資源

見血封喉保護區以熱帶植物成分為主,約占區內植物的88%以上,在海拔高的地帶出現一些溫帶成分,僅占10.25%。保護區有高等植物1500多種,其中以樟科、茜草科、大戟科、殼斗科、蝶形花科、桃金孃科、蘭科、桑科、棕櫚科、番荔枝科、杜英科種類最多。尖峰嶺是海南最大的熱帶天然林區,頂極植被為常綠季雨林。植被垂直分異明顯:

(1)海拔80~400米為半落葉季雨林;

(2)海拔300~700米為常綠季雨林;

(3)海拔200~750米為溝谷雨林;

(4)海拔700~1100米為山地雨林;

(5)海拔1100~1350米為山頂苔蘚矮林。

在數十公里的距離內,植被由於海拔變化而出現如此豐富的垂直帶譜,可以說是我國寶貴的教學與科研場所。在1500多種植物中,珍貴樹種占26.4%。國家保護植物有19種,二級有海南粗榧、山銅材、坡壘、荔枝、焦木;三級有見血封喉、土沉香、陸均松、花梨、龍眼、海南龍血樹、海南石梓、粘木、子京、巴戟天、光葉木蘭、雞毛松、青皮等。

保護區內有一座“子京山”,整個山頭上布滿了子京大樹,約有一、二百株,胸徑都在1米左右,高度在30米以下。子京只產在海南,天然分布已經很少。尖峰嶺的靈芝類真菌種類和產量在靈芝分布區首屈一指,近年來發現一種海南靈芝,藥用價值更高。

沉香——國家三級保護植物:別名土沉香,瑞香料植物。常綠喬木,高15米,葉互生。卵形全緣。傘形花序頂生或腋生,花黃綠色。花期3~5月,果期5~6月,蒴果,藥材為含樹脂的木材,呈不規則塊狀或片狀,表面凹凸不平,具有降氣、調中、暖腎、止痛功能。主治胸腹脹痛、嘔吐呃逆、氣逆喘促等症。

動物資源

孔雀雉保護區有獸類68種,鳥類215種,兩棲爬行類共有88種,昆蟲有400多種。尖峰嶺動物中,熱帶特徵顯著。海南特有種如海南山鷓鴣、海南鼯鼠、海南兔。

國家保護動物一級有孔雀雉、海南山鷓鴣、巨蜥、雲豹;二級有獼猴、水鹿、原雞等。

(一)海南山鷓鴣——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又名山赤姑,雞形目雉科,體形似鷓鴣,上胸橙紅色,額、眼、頭側除耳羽外及頦喉連成一片黑色。下胸灰色,眼以下近白。兩性體色相似。棲息於丘陵、山地,在山林下層濃密的竹叢中尤為多見。以小野果和雜草籽等為食,也吃蝸牛。僅分布於我國海南省。

(二)原雞——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又叫山雞,雞形目,雉科。形態與家雞十分相似,但稍小。雄雞體長約為54~70厘米,雌雞體長約39~46厘米。雄雞上體栗紅色,下體褐黑色;尾羽黑色具綠色閃光。雌雞上體大都黑褐色;上背黃而具黑紋,胸部棕色,下腹以後近白。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多在溪流附近覓食。營巢在樹根旁的地面上,一年產卵兩窩,每窩產6~8枚卵。

(三)巨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蜥蜴目,巨蜥科。全長近2米,尾長約占3/5。頭窄長,吻長,尾側扁如帶,四肢粗壯。成年後背面鱗片黑黃混雜,整體呈黑色為主的麻斑;腹面淡黃或灰白色,散有少數黑點。幼年背面黑色,腹面黃白色,兩側有黑紋。鼻孔近吻端,舌較長,前端分叉,可縮入舌鞘內。巨蜥生活于山區溪流附近,常到水中游泳,亦能攀附矮樹。吃魚及蛙等。6~7月產卵,卵徑70~40毫米。

垂直帶景觀

保護區一隅尖峰嶺主峰海拔1412米,自山麓至山頂垂直分帶明顯。保護區內分布有各種垂直帶景觀:

①海拔500米以下,溝谷中為溝谷雨林,代表植物有青梅、坡壘和蝴蝶樹等;背風山坡為半落葉季雨林,優勢種有雞品、眉柴等;土壤為磚紅壤。

②500~800米為低山雨林,土壤為山地磚紅壤性土,保存有山地雨林天然面貌。主要有山荔枝、青梅、黃枝木、雞毛松和油丹等,間或見有坡壘、抗白血病(血癌)的粗榧。許多樹種是珍貴木材。樹高30~40米以上,多板根、木質大藤本及附、寄生植物。

③800~1200米以上漸轉變為亞熱帶山地常綠林,樹高20米,鬱閉甚密,無明顯優勢種,常見有陸均松、黃枝木、五裂木、大頭茶等。林下盛生陰性灌木,草木稀少。土壤為山地黃壤。

④1200米以上至山頂,土薄風強,為高山矮林,樹高約5米,以廣東松、阿丁楓及杜鵑屬為主,地面和樹幹上滿布苔蘚。山地森林破壞後,出現白茅、大密、望冬草等山地草坡,常見於保護區邊緣。

從保護區林中流出的河流,清澈可鑑。其中重金屬含量很少,鈣、鎂、磷、銅、鎘、鉛均未檢出。反映熱帶森林物質循環旺盛,大部物質保持在生物小循環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