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鮮

小鮮

“小鮮”指小魚,其中鮮有“魚”之意。《老子·德經·六十章》治大國若烹小鮮。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得交歸。漢·河上公註:「烹小魚不去腸,不去鱗,不敢撓,恐其糜也。《韓非子》卷六〈解老〉「治大國若烹小鮮。是以有道之君貴靜,不重變法。” 後遂以“小鮮”指小魚。

基本信息

詳細釋義

典源

《老子·德經·六十章》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得交歸。漢·河上公註:「烹小魚不去腸,不去鱗,不敢撓,恐其糜也。」三國魏·王弼註:「不擾也。」

《韓非子》卷六〈解老〉「治大國若烹小鮮。」三國魏·王弼註:「不擾也。」漢·河上公註:「鮮,魚。不去腸,不去鱗,不敢撓,恐其靡也。」「烹小鮮而數撓之,則賊其澤;治大國而數變法,則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貴靜,不重變法。故曰:『治大國者苦烹小鮮。』」

釋義

“治大國若烹小鮮。” 河上公 註:“鮮,魚也。” 後遂以“小鮮”指小魚。

運用示例

宋 陸游 《夜歸》詩:“寒齏煮餅坐茅店,小鮮供饌尋魚罾。”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楚游日記》:“下有小鮮曰竹魚,極腴。”

唐 高適 《過盧明府有贈》詩:“何幸逢大道,願言烹小鮮。”

清 袁枚 《隨園隨筆·烹小鮮之訛》:“ 老子 言治大國若烹小鮮,言烹小魚者不事割鱗剖腹,意在簡便耳。”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