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楷洛神賦十三行五種

《洛神賦》,曹植作於魏文帝黃初四年(223),最早見於蕭統《昭明文選》。 《洛神賦》原名《感鄄賦》,一般認為是因曹植被封鄄城所作。 王獻之喜書《洛神賦》,所書相傳原有數本。

內容介紹

《小楷洛神賦十三行五種》各經典流傳形態並列出版。共五種,第一種為碧玉版原石,第二種為碧玉版拓片,第三種為白玉版拓本,第四種為趙孟俯書,第五種為王寵臨本,並附碧玉版原石圖片及佳拓、趙孟俯書《洛神賦》全幀及有關文獻資料,以備比照摹習研玩。《洛神賦》,曹植作於魏文帝黃初四年(223),最早見於蕭統《昭明文選》。其序稱曹植由京城返回封地,途經洛水,有感於宋玉神女之事而作此賦。《洛神賦》原名《感鄄賦》,一般認為是因曹植被封鄄城所作。曹植字子建,魏武帝曹操第三子,文采高邁千古。晉宋問謝靈運目無餘子,獨拜服曹植,以為「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曹植才華為人服膺可見一斑。《洛神賦》以其飛揚靈動得享盛名於後,為小楷中神品,冠絕古今,顧愷之《洛神賦圖》洶為中國繪畫史上的神作,而王獻之《洛神賦》則在書法史上留下了神奇的一筆。王獻之喜書《洛神賦》,所書相傳原有數本。自宋代以後僅殘存楷書中間十三行,所以一般簡稱為《十三行》,真跡已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