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散骨風

一級分類 老班藥(瑤族經典用藥)
二級分類 七十二風
分類 小散骨風
年份 fiuv nzaanx mbungv buerng
別名 小發散、烈散端、青風藤
來源 清風藤科植物簇花清風藤的全株。
形態特徵 常綠藤狀灌木,小枝無毛。單葉互生,長圓狀披針形,長5~8厘米,寬1.5~3厘米,頂端漸尖,基都圓形或楔形,邊全緣,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聚傘花序再排成傘房花序式,腋生,有花3~4朵;花萼、花瓣、雄蕊各5。核果有1~2個種子。花期2~3月,果期4~5月。
生態分布 生於石山上或灌木叢中。產於廣西金秀等縣市;分布於雲南、廣東等省份。
採集加工 全年可采,切碎曬乾備用。
性味 味甘、微澀,性溫。
功效 祛風除濕,散瘀消腫。
傳統套用 治風濕骨痛、腎炎水腫、甲狀腺腫、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15~30克,水煎或浸酒服;外用適量水煎洗或鮮品搗敷。
方例 1.風濕骨痛 小散骨風(簇花清風藤)15克,破骨風(清香藤)6克,麻骨風(小葉買麻藤)、過山風(南蛇藤)、九龍鑽(九龍藤)、龍骨風(樹蕨)、四方鑽(四方藤)、紫九牛(翼核果)、巴卡緊(五加皮)、九層風(雞血藤)各15克;入山虎(兩面針)、浸骨風(燈籠草)各10克,米雙酒浸泡過藥面,每天早晚各服15毫升,並用藥酒外搽痛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