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釘

封釘,俗稱“蓋棺”、“釘蓋”、“封棺”等。古代的喪禮中,一般來講,是在大殮後舉行。

介紹

俗稱“蓋棺”、“釘蓋”、“封棺”等。古代的喪禮中,一般來講,是在大殮後舉行。封釘時,多有請和尚或道士(中山人俗稱為喃嘸佬)念經打醮,然後用四角形的長方釘(俗稱棺材釘),由仵作用長柄鐵錘釘緊棺蓋,再用“船灰”將縫封好就完成了,如果自己親人封釘的話,則分二種情況:如果死者是父親則請同姓的好命人或同輩的人來封釘;如果死者是母親則請女家的人來封釘。在過去封釘習俗中,當封釘時,都要念祝福的話,最後一枚釘,習慣上稱為“子孫釘”,當封此釘時,不能一下子釘進去,要先輕輕釘一下,然後由喪主(一般多是家中的長子)用牙咬住拔出來,另外從棺材上削一小塊木板,二樣物品一起供奉在靈桌的香爐里,直到“除靈”時才丟棄。相傳這樣做可使子孫綿延不絕、百世昌盛。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