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興[四川省雅安市寶興縣]

寶興[四川省雅安市寶興縣]
寶興[四川省雅安市寶興縣]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寶興縣,隸屬於四川省雅安市,位於四川省西部,四川盆地西部邊緣,總面積3114平方公里,下轄3鎮5鄉及磽磧藏族鄉,全縣人口58335人(2010年末)。 寶興縣東鄰蘆山,南毗天全,西連康定,北接小金,東北與汶川交界,距成都200公里。 寶興蜂桶寨是全球首個發現大熊貓的地方,被譽為“大熊貓的故鄉”。2013年,寶興縣GDP達20.52億元,人均GDP達3.4萬元。

建制沿革

寶興縣 寶興縣

寶興縣距今四千多年春秋戰國時為青衣羌國所在地,居住著青衣羌人。

秦漢時漢人移入,設青衣縣,屬蜀郡。

唐宋之際,稱羈縻州地,隸屬雅州都督府。

元末始稱董卜,開始引入喇嘛教,青衣羌人轉公為蕃民,隸屬吐蕃宣慰司,土酋統治並歸附朝廷。

清朝乾隆年間更名為穆坪。

民國十七年(1928年)土改歸流,民國十九年(1930年)建縣。因當地礦產豐富,取《禮記·中庸》“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廣大,草木生雲,禽獸居之,寶藏興焉”之意而命名為寶興。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經過寶興,於十月建立寶興蘇維埃政權。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西康建省,寶興隸屬西康省第2行政督察區直至解放。

1950年5月15日,寶興解放。195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撤銷川東、川西、川南、川北行署區,恢復四川省建制。1951年,第2行政督察區改稱雅安專署,寶興屬雅安專署。1955年,撤銷西康省,金沙江以東劃歸四川省,寶興屬四川省雅安專署。1981年,雅安專署改稱雅安地區,寶興屬雅安地區。2000年,雅安撤地設市,寶興隸屬雅安市。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底,寶興縣轄3個鎮,5個鄉,1個民族鄉:穆坪鎮、靈關鎮、隴東鎮、蜂桶寨鄉、磽磧藏族鄉、永富鄉、明禮鄉、五龍鄉、大溪鄉。寶興縣人民政府駐穆坪鎮。

名稱駐地面積(平方公里)人口(萬人)
穆坪鎮穆坪211.01.1789
靈關鎮靈關135.90.9
隴東鎮隴東529.00.5
蜂桶寨鄉蜂桶寨286.90.3
磽磧藏族鄉磽磧880.00.5
永富鄉永富676.90.2
明禮鄉明禮117.40.2
五龍鄉五龍74.90.6
大溪鄉大溪51.40.3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寶興縣位於四川盆地西部邊緣,東鄰蘆山,南毗天全,西連康定,北接小金,東北與汶川交界,距成都200公里,是成都平原與川西高原的過渡帶。縣境東西寬約61公里,南北長約81公里,幅員面積3114平方公里。

氣候特徵

寶興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春遲秋早,四季分明。由於受山地海拔影響,垂直變化明顯,具有亞熱帶到永凍帶的垂直氣候。從東南到西北大體分為四個氣候區:亞熱帶,占總面積的11.5%;山地溫帶,占64.5%;山地寒帶,占23.75%;高山永凍帶,占0.25%。全縣年均降水量993.7毫米,年均無霜期319天,年均日照789.4小時。

地形地貌

寶興河風光 寶興河風光

寶興縣全境褶皺密集,斷裂發育,形成以高山為主的地貌。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表崎嶇。最高峰獅子山海拔5328米,最低大溪鄉寶興河谷750米,全境相對高差4578米。境內按海拔高度分為高山、中山、低山及河谷平壩三個地貌類型區。

高山區:海拔3500以上,主要分布在永富、磽磧兩鄉,本區天然植被保存完好。

中山區:海拔3500米以下,1000米以上,占總面積67%,是全縣耕地主要分布區。

低山及河谷平壩區:海拔1000米以下,750米以上,主要分布在靈關地區。

水文

全縣河流屬岷江水系二級支流青衣江上游寶興河,屬乾支流交匯呈90°的格狀水系。以東流為幹流,流向基本由北向南,河水多在“∨”形谷中流動,天然落差3330米,由於植被茂密,經流量豐富穩定。河水流速大,洪水易漲易退。徑流主要由降水補給,融雪和地下水數量極少,總集雨面積近3200平方公里。具有比降大,流速大,徑流穩的特點。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寶興漢白玉 寶興漢白玉

寶興的大理石名品有“寶興白”、“青花白”、“青花灰”、“東方白”等,花崗石上品有“中國綠”、“寶興墨晶”、“菜花黃”、“翡翠綠”等。名貴石材品種達30餘種,總儲量逾30億立方米,其中尤以“寶興白”大理石最為著名,世人贊為:“天下第一白”。 具有儲量大,純度高,品質優,白度好,易開採的特點。寶興石材可雕塑,可加工板材,可生產碳酸鈣系列產品,能綜合開發,靈活變向,快速適應市場。

寶興還有石膏、鉀礦、煤炭、鉛鋅礦、銅鎳礦、銻礦、金礦、錳礦、玉石礦等礦產資源,且都有較大的儲量和開發價值。其中鉀礦、錳礦屬中型以上礦藏,石膏礦屬大型礦藏。

水電資源

寶興河流主要是青衣江上游的寶興河,穆坪鎮的兩河口以上稱東河,發源於夾金山南坡的三道坪,在兩河口與西河相匯,全長79.48公里,流域面積1396平方公里。西河是寶興河最大的支流,發源於永富鄉西北的燈籠溝,全長56.5公里,流域面積1350平方公里,東西兩河於穆坪鎮兩河口相匯後稱寶興河,經靈關銅頭峽出境與蘆山河相匯,縣境內全長104.38公里。沿途納入大小支流24條,水系多呈樹枝狀。寶興河有兩大特點:一是徑流穩定,二是天然落差大。

人口民族

人口

據統計,2010年末,全縣人口58335人。全縣人口密度為18.73每平方公里。縣城穆坪鎮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21%。

民族

寶興縣以漢族為主,占81.83%。少數民族人口占18.17%,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滿族、侗族、瑤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等民族分布。其中藏族人口占17.56%。

經濟

綜述

2013年,寶興縣GDP達20.52億元,人均GDP達3.4萬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0.73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095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8188元,全年全社會固定投資34.3億元。寶興的三次產業結構比由2005年的24.4:54.5:21.1,調整為2010年的17.3:65:17.7。

第一產業

2014年5月,寶興縣已有18個有機生產主體(企業、專合組織)獲得了22個有機(轉換)產品認證證書,已通過認證有機(轉換)種植、採集面積達17173.9畝,包括茶、竹筍、獼猴桃、蕨菜、馬鈴薯等品種;其中取得有機證的認證面積為14410畝,取得有機轉換認證的種植面積為2763.9畝;認證天然放牧草場面積25萬畝,認證有機轉換氂牛12218頭,形成了有機茶、有機中藥材、有機果蔬、有機畜養、有機野生採集等有機產業基地。2013年,全縣實現有機產業產值1.2億元;第一產業增加值達2.84億元,同比2012年增長0.4%。

第二產業

2011年,石材工業園區產值達18億元,較2006年增加13億元。2011年,累計生產漢白玉荒料8.5萬立方米、漢白玉板材240萬平方米、碳酸鈣105萬噸。寶興電站、隴東電站、靈關電站相繼併網發電,民治電站開工建設,水電總裝機容量達到94.86萬千瓦;靈關220千伏、大漁溪110千伏等輸變電工程建成投運,水桶坪110千伏輸變電工程開工建設。2011年,全縣實現工業增加值9.9億元,規上工業銷售收入15.5億元,較2006年增長2.05倍和3.18倍。五年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26.2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連續3年位居全市前三位。

第三產業

寶興縣2011年共接待遊客101.5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45億元,較2006年分別增長3倍和6倍。五年累計接待遊客312.2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5.52億元。與旅遊業相關聯的傳統服務業也得到較快發展。

交通

寶興縣交通以公路為主,省道210線貫穿全境。縣城穆坪距成都210公里,距雅安80公里,距四姑娘山風景區155公里,距碧峰峽風景區76公里。

社會

文化事業

寶興縣廣播電視“村村通”建設至2012年累計完成覆蓋38個行政村,418個盲點,覆蓋7118戶。其中:直播衛星方式28個行政村,184個盲點,覆蓋2023戶。有線電視入網4463戶,其中自籌資金完成33個點,覆蓋632戶。在2010實際完成267個盲點,其中直播衛星方式145個,1555戶;有線122個點,入網2762戶。2012年,實現了有線電視縣鄉聯網,磽磧鄉、蜂桶寨鄉、永富鄉、隴東鎮等鄉鎮已全面完成,截止2012年有線用戶9000戶,新增光接點68個,光纖線延伸54公里,有線電視覆蓋率46%,電視覆蓋率98%,2007年開始建設廣播電視發射台項目,由上級投入發射調頻廣播一套,電視節目兩套設備,已於2008年4月投入運行,覆蓋穆坪鎮高、腰山及縣城周邊轄區,人口約1.53萬人。

教育事業

2013年末,全縣有中國小37所(高中1所,單設國中4所,中心校11所,村小6所,國小教學點15個);幼稚園3所(含民辦靈關青青幼稚園),有學生400餘名;在校學生7346人,其中:高中生574人、國中生2120人、國小生3735人、學前生917人;在崗教職工672人,其中高中專職教師43人、國中專職教師178人、國小專職教師395人,幼稚園教師34人,教師進修校教師22人。

社會保障

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5項社會保險參保人數從2005年的15320人次增加到2010年的18852人次,累計發放社保補貼560.14萬元。符合條件的城鎮居民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基本做到了應保盡保。從2008年至2011年,該縣共統籌安排民生工程資金4.74億元。

基礎設施

2010年,寶興縣新建沼氣池2468口,解決3.3萬人飲水困難;疏浚河道4.6公里,修建防洪堤7.88公里;建設新農村示範村15個,實施“新村扶貧工程”5個,實施地質災害治理工程46處,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安置379戶1510人。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上壩、中壩、新寶和咎落四個省級示範村及省道210線沿線風貌改造全面完成。開展“雜、小、散、亂”企業專項整治工作,關停違法、違規工業企業110家,道路沿線、河道環境整治成效明顯,人民生產生活環境大為改善。

歷史文化

民族文化

寶興磽磧藏鄉風情 寶興磽磧藏鄉風情

寶興磽磧(yaoji)嘉絨藏族民風民俗為特色民俗,其中“磽磧原生態多聲部”列入省級和國家級非物資文化遺產,“磽磧鍋莊”、“磽磧上九節”列入省級非物資文化遺產。

名優特產

寶興川牛膝是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呈近圓柱形,微扭曲,向下略細或有少數分枝,長30至60cm,直徑0.5至3cm。表面黃棕色或灰褐色,具縱皺紋、支根痕和多數橫長的皮孔樣突起。質韌,不易折斷,斷面淺黃色或棕黃色,維管束點狀,排列成數輪同心環。氣微,味甜。

除此之外,寶興還有外郎硯和“寶興白”大理石。

風景名勝

神木壘

神木壘位於四川寶興縣,距縣城約50公里,海拔3000米左右。

寶興風景名勝 寶興風景名勝

神木壘原生態風景區位於寶興磽磧藏族鄉西部,隸屬夾金山國家級森林公園以及省級風景名勝區夾金山風景名勝區的一部分,景區面積約40平方公里,海拔2300至4300米,以森林、雪山、溪流、高山草甸、高山鈣化流池為主體景觀。

夾金山風景名勝區

夾金山國家森林公園、省級風景名勝區夾金山在寶興縣境內。夾金山以雪景著稱。

夾金山又名“甲金山”海拔4114米,藏語稱為“甲幾”,夾金為譯音,意為很高很陡的意思。這裡還是當年中國工農紅軍一方面軍萬里長征與紅四方面勝利會師的地方。夾金山從此載入中國革命歷史的光榮史。

東拉山大峽谷

東拉山大峽谷位於龍門山脈邛崍山脈南部的寶興段,地處四川省雅安市寶興縣隴東鎮境內,距離成都235公里,雅安市98公里,寶興縣28公里。景區總面積348平方公里,海拔1800—5338米,觀賞核心區海拔1800—2200米,包括東拉山溝、趕羊正溝、鹿井溝、桂嬙灣、貓子灣等5大景片,集典型的峽谷地貌和雪山草原等自然生態景觀於一體,為川西峽谷地貌自然生態景觀的代表性景區。

趕羊溝風景區

趕羊溝位於寶興縣縣西部19公里,隴東鎮西部,面積348平方公里。由趕羊溝、青龍峽、貓子灣、貴強灣、鹿井溝、東拉山溝等部分組成,有青龍峽、石窯頭、龍揭蓋、青草塘、半蓬山、中梁子、穿山樑子、雙全窩、銀山口、關門山、兩河口及萬畝桂花等眾多景點組成。

蜂桶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四川蜂桶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四川省寶興縣東北部,地處邛崍山西坡。1975年建立,主要保護對象珍稀瀕危動物大熊貓、金絲猴及山地混合森林生態系統。面積4萬公頃,其中核心區27581.5公頃,緩衝區2897.5公頃,實驗區8560.0公頃。

蜂桶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大熊貓的發現地。1869年,法國傳教士兼生物學家戴維在鄧池溝首次發現大熊貓,使動物活化石大熊貓享譽世界。

榮譽稱號

2017年12月14日,寶興縣獲評第四屆四川省文明城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