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恕的力量

寬恕的力量

《寬恕的力量》是由David G. Evans導演的劇情片,2011年02月25號上映。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片名: 寬恕的力量

《寬恕的力量》精彩海報《寬恕的力量》精彩海報
英文片名: The Grace Card
導演: David G. Evans
製片: Timothy D. Brown
編劇: Howard Klausner
主演: Michael joiner
類型: 劇情
地域: 歐美
國家: 美國
出品年份: 2011
上映日期: 2011-02-25

劇情介紹

寬恕的力量寬恕的力量
講述同為警察的兩位主人公Sam與Mac是好友,在一次事故中Mac失去了一個兒子,從此他失去了對上帝的信任。同時Sam也厭倦於警察的差事,希望能夠進入政府,於是這兩人便在各自的煩惱中互相扶持前進的故事。

幕後花絮

《寬恕的力量》這一影片藉由否定一切的態度來暗示出種族問題的內涵,並進一步證實種族差別主義是一個社會層面的問題而非個體,不過創意尚佳但表現手法實在是不敢恭維,即便影片中的誇張手法痕跡清晰,但就主題深度的挖掘上來說依然流於表面,《寬恕的力量》擁有一個不錯的開頭,但當Mac家的真相浮出水面後,整部影片就開始滑向普通情節劇的方向,缺乏震撼心靈的主旨升華抑或問題探討,反而使人產生出導演拿種族問題來作秀的厭惡感,本片遊走在娛樂的邊緣,但問題就在於僅僅遊走永遠無法涉及問題的核心,總體而言即便深度不佳但依然好過那些冗長無趣的說教,對比於宗教影片的約束性,本片的諸多嘗試顯得極具冒險性,而對我來說影片的拍攝技巧即是最大的驚喜。

圖書信息

作 者:安妮特·斯坦維克著,耿丹 譯
出 版 社:中國華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1-1
版 次:1
頁 數:248
印刷時間:2012-1-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I S B N:9787511319203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關於寬恕的書,是作者探尋康復的旅程。作者盡力向你揭開寬恕的神秘面紗。開啟走向自我康復的旅程,邀請你一同感受她在一場可怕的悲劇之後所經歷的傷痛,邀請你打開你的思維、心靈和生命,引導你充分地去反思、去感覺、去品味、去體會自己的經歷,釋放緊緊勒住頸項的傷痛、憤怒,甚至是曾經占據你心靈的恐懼,最終走向康復和寧靜。

作者簡介

安妮特·斯坦維克,護理學學士學位,25年來曾在遍布加拿大的各大醫院從事高級護理、護理教育和醫院管理工作。多年來,她創建並運行了屬於自己的勵志型心理學諮詢機構,之後又涉足保健學,並在私家保健機構擔任重要職務。數年來她曾在無數專業委員會、董事會和心理諮詢委員會兼任要職,在許多教堂及其他志願者機構擔任重要的牧師工作。她的價值觀、人生經歷、深切感悟和與人交流的風格幫助聽眾以一種全新的視角看清世界,幫助人們找到了有關人生和人際關係的新方法,給了他們在人生困境中站起來的勇氣,使他們在壓力和焦慮中找到深層次的意義,從而用一種最好的方式繼續上路。 目錄
第1章
謀殺: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第2章
憤怒:處理壓抑的情緒 
第3章
選擇:站在十字路口上的決定 
第4章
危機:面對每天的生活
第5章
懸而未決的問題:尋找答案 
第6章
錨點:從過去獲得力量 
第7章
平衡:冥想和悅帶來的力量和勇氣 部分章節第9章放手:傷口癒合的必要組成部分
當環境、情緒、表象、人群和理性看起來都在催促你向相反的方向走時,就說明你就需要信任上帝和上帝的話。
——L.B.考恩(L.B. Cowan)
就在與上帝對話的瘋狂機車之旅結束後不久,我又接到了斯塔麗的電話,她告訴我在三兄弟殺人犯中有一個名叫特拉維斯的人承認是他向索倫扣動了扳機。特拉維斯在三兄弟中排行第二,由於坦白自首,他將不會面臨罪行審訊,但無疑會被判處終身監禁。
斯塔麗問我是否能去參加在維吉尼亞里奇蒙(Richmond)舉行的最終審判大會,我幾乎立刻就同意了,我實在想親眼看看這個奪走了弟弟生命的兇手。
然後斯塔麗又問我是否願意在法庭上做“被害人陳述”(Victim Impact Statement,是指受犯罪直接侵害的人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就其遭受犯罪侵害的事實和有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情況所做的陳述。——譯者注)。
當時我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代表的重大含義,或者說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答案會有多么重要。因為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被害人陳述”。但不管怎樣,我還是立即毫不猶豫地回答說:“好!”
就在宣判的幾個月前,我終於有時間仔細思考這個問題。通過查找資料,我知道了所謂“被害人陳述”就是指受害者家屬在法庭宣判之前向法官就被告罪行所做的陳述,陳述中應包含被告的罪行是如何對受害者或受害者家屬造成影響的。我的腦海里瞬間湧出了所有能記得的痛苦,於是我開始羅列清單,把所有想要表達的情緒和經歷都寫了下來,我要當面向那個叫特拉維斯的男人宣洩索倫的死給我們造成了怎樣的痛苦。
期間,一個朋友邀請我加入了一個小型的婦女寫作協會。每兩周聚會一次,在一起創作並討論各自曾經就不同題材和不同視角寫過的文學作品。這種寫作聚會漸漸成為了幫助我走向康復的重要手段,是它激勵我繼續創作,而我的作品也變成了自己在紙張上探索和表達自己思想的強大工具。通過寫作,我開始能夠更清晰地理解自己的感受、情緒、恐懼、宣洩,甚至是轉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