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院國小

察院國小(又名涅陽一小)位於河南省鎮平縣城區察院上街(原察院舊址)。創辦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

基本信息

簡介

始名鎮平縣第一高等國小堂。首屆招生1個班,有學生27人,教師2人,負責人稱督堂長。民國元年(1912年)改為鎮平縣第一高等國小校。民國22年(1933年)有初級5班,高級8班,學生369人,教師14人。1948年鎮平解放,改名為鎮平縣察院國小,有教學班12個,學生673人,教師18人。1962年改名為城關鎮中心校。1969年“文化大革命”期間,改名為北門“五· 七”學校。1970年更名為城關鎮第一國小。1981年,學校有教學班33個,學生1981人,教師73人。2007年城關鎮更名為涅陽街道辦事處,校名隨之變更。學校占地28014平方米,建築面積11051平方米。現有大小教學樓9座,校園規劃和校舍建設布局比較合理,校園綠樹成蔭,硬化綠化到位,各種花草奼紫嫣紅,校園環境煥然一新。電教室、多媒體雙向監控室、圖書閱覽室、儀器實驗室、衛生保健室、微機室、音、美、勞器材等設施齊全。操場設有200m環形塑膠跑道,體育設施齊全,安放合理,體育器材達到省頒一類標準。學校圖書室存書八萬餘冊,生均16.2冊,並訂購了大量適合少年兒童閱讀和輔助教育教學的音像資料、電子圖書,以方便師生課餘借閱。

師資力量

截止2013年秋學校現有69個教學班,學生6000餘名,教師200餘人,本科以上學歷達45%,大專學歷55%,其中國小高級教師83人,國小一級教師61人,特殊工種7人。所獲省級特級教師3人,省級骨幹教師11人,市級學科帶頭人6人,市級骨幹教師30餘人。在搞好正常教育工作的同時,注重教師的繼續教育,切實提高其業務水平和適應新形勢、新課改的能力,教師繼續教育合格率達100%。

榮譽

2012年5月,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廳聯合表彰了全省教育系統2010—2011年度精神文明建設先進集體,我市有14所學校被評為“河南省文明標兵學校,鎮平縣察院國小作為全市惟一的縣級示範國小受到表彰,榮膺“河南省文明標兵學校”光榮稱號。
近年來,鎮平縣察院國小以“創建文明學校、創建文明班級、爭當文明教師、爭當文明學生”為載體,不斷深化校園精神文明建設,大力實施素質教育,注重學生個性發展,打造優質高效課堂,全面提高學校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構建了學校、教師和學生和諧發展的育人環境。學校先後被評為“省素質教育試點學校”、“省文明標兵學校”、“省德育實驗學校”、“省文明學校”、“省學校管理先進學校”、“省辦學管理規範化學校”、“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省衛生先進學校”、“市示範國小”、“市文明標兵單位”、“市德育示範學校”、“市優秀家長學校”、“市新課程教學先進單位”、“市校本教研先進單位”等。
“全國紅旗大隊”
察院國小少先大隊部配有專職大隊總輔導員,每個級段少先大隊部配有兼職輔導員,每個班級編為一個中隊,有專職中隊輔導員,每箇中隊下轄若干個小隊。 少先大隊部設有紅領巾廣播站、紅領巾監督崗、紅領巾流動哨、紅領巾編輯部等等。每天一次的播音把新聞實事和校園內的好人好事典型向全校播放。學校統一確定每周三下午課外活動為隊日活動,除了少先大隊部組織的全校性大型活動外,一般以年級為單位組織活動,有時也以中隊為單位分散組織活動。各種活動異彩紛呈,校內校外全面開花,通過組織和貧困山區小朋友開展“手拉手獻愛心”、“紅領巾創新點子大賽”、“爭當小小理財家”、“我們為紅領巾添光彩”等活動。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小學生的團隊精神觀念和積極向上、努力進取的精神,為其成為社會主義的優秀建設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中隊每周一小結,大隊每月一總結,對活動開展較好的中隊進行表彰,好的活動經驗進行推廣。由於學校少先隊工作成績突出,年年受到市、縣少工委的表彰,先後被團中央少工委授以予“全國紅旗大隊”,省少工委授予“賴寧大隊”等榮譽稱號。

現任領導

校長:蔣興雷
黨支部書記:李子華

知名校友

彭禹廷(1893年-1933年):地方自治派代表人物
彭雪楓(1907-1944) :中國工農紅軍和新四軍高級指揮員,軍事家。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兼政委,豫皖蘇抗日根據地創始人
彭小楓:彭雪楓將軍之子,原第二炮兵政委。現任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
柳建偉:著名編劇,軍旅作家,八一電影製片廠副廠長
吳鵬: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中國新聞》、《今日亞洲》主持人
李天岑:著名作家,原南陽市委副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賈崇蘭:南陽市政協主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