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錦市職業技術學校

學校以原技工校為教學基地,占地面積22,000平方米,教學樓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以原成人中專為實習實訓基地,占地面積1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幾年來,學校教學樓幾經變化,逐步完善,2004年,在校園北側新建綜合教學樓7600平方米,辦學功能得到大幅提高,可滿足15個教學班同時授課,400人培訓,200人食宿,為出色完成全日制教學及各級各類培訓任務提供了有力支撐。2009年,市委市政府投入3000萬元,為職業技術學校更換了校址,新校址在富錦市聯合中學北側,占地面積5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6300平方米,可同時滿足50個教學班同時授課,700人食宿,年培訓能力達到5000人。辦學實力躋身於全省縣市級職業技術學校的前列。

教學水平

學校現有教職工78人,高級職稱 19人,中級職稱33人,初級職稱15人,未定級 11人,八年來共招收全日制中等專業學生1200人。學校以強有力的師資和實習實訓設施,積極配合市勞動、就業、農委、扶貧辦、農機等部門,承擔全市金保工程、溫暖工程、陽光工程、雨露工程等培訓項目,協助組織部、人事局、旅遊局和婦聯等部門承辦了各類在職人員崗位技能培訓班120多期,累計培訓學員超過5萬人次。

辦學理念

學校秉承“厚德礪志,精技創新”的校訓,奉行“以德為本、誠信辦學”的辦學理念,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技能人才為目標,突出“高職升學、技能培養、就業保障”的辦學特色,採取校校聯合、校企合作等多元化辦學模式,先後開設了電焊技術、電工電子、汽車運用與維修、電梯安裝與維修、供熱通風與空調、經貿俄語、計算機套用、學前教育等十幾個專業,為學生就業提供了全面的技能保障。

榮譽

學校先後被確定為省級陽光工程培訓基地、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退役軍人技能培訓基地、農村婦女科技培訓學校。榮獲了省級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作先進集體、中國教育改革優秀創新集體獎、溫暖工程先進集體等多項榮譽。2010年順利通過省勞動廳對省技工院校綜合評估,被評為全省“示範技工校”。

大事記

1、2004年,經市委四屆十七次常委會研究決定:原農機校、農廣校、技工校、職高、成人中專、糧食學校和麻晶莉農業技術學院等七校合併,在保留原有職能不變的前提下,最佳化重組,成立富錦市職業技術學校。
2、2004年,開工建設教學樓,2006年竣工,總建築面積7600平方,投資1000萬。
3、2005年,學校先後接待農業部長杜青林、省委副書記、省長張左己等國家和省領導視察2次。
4、2005年10月,成立了富錦市拖拉機駕駛員培訓學校。農機駕校成立以來,積極行使農機培訓職能,成為學校發展的一個重要部分。
5、2006年,學校先後接待省委書記錢運錄、省委副書記栗戰書、副省長申立國等地市級以上領導來學校視察10餘次。
6、2006年8月14日,成功地為全國深化農村職業教育、推進教育強縣建設現場會提供參觀現場,受到各級領導的認可。
7、2006年、2007年、2008年連續3年陽光大廳承辦了建市20周年、金豆節、科普之冬啟動大型活動3次,極大提高了學校辦學知名度。
8、2007年,由省教育廳下撥給我校的70萬機加數控設備投放到富華起重機廠,標誌著我校校企辦學模式的開始。
9、2008年,爭取到國家支持扶優項目150萬,地方匹配150萬,落實在汽車實訓項目上,使這一專業成為我校拳頭專業,佳木斯東部地區的強勢專業。
10、2008年,省教育廳投入電工電子設備30萬元,增強了專業的實力。
11、2009年3月,佳木斯技師學院富錦分院正式在富錦職業技術學校掛牌。
12、2009年3月,成功承辦了佳木斯市汽修專業技能大賽,極大地提升了學校的知名度。
13、2009年4月,學校搬遷到南樓辦公(原技工學校辦公樓),教學樓置換給富錦市三環泡濕地管理局。
14、2009年6月,市政府投資3000萬異地建設教學樓、實訓樓16300平方。
15、2009年,開設糧食專業,省勞動廳投入40萬元設備資金。
16、2009年,學校通過招商引資,使富通汽車駕校在學校農機駕校落戶,增強了駕駛實訓能力。
17、2009年11月,新教學樓、實訓樓竣工,學校整體搬遷到新校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