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腔粘連

宮腔粘連

任何引起子宮內膜破壞的因素都可引起子宮腔粘連,宮腔粘連與妊娠有關的約占9l%;常見於行人工流產術或自然流產刮宮術後。以及產後出血刮宮術後。由於妊娠子宮壁較軟,刮宮時不易控制深度,或過度搔刮宮腔,吸宮時負壓過大,時間過長.將子宮內膜基底層刮掉,產生術後宮腔粘連;吸頭、刮匙反覆進出宮口,不正規擴張宮頸等均能加重損傷,增加術後宮腔粘連的機會;非妊娠引起的宮腔粘連約占9%,如子宮內膜結核、子宮肌瘤挖除術,診斷性刮宮術等。

基本信息

概述

正常宮腔在生理狀態下前後壁接觸合攏,即使在月經期子宮內膜剝脫時亦不會出現粘連,這皆因子宮內膜基底層的完整性和功能正常。如果一旦因手術或炎症等物理化學因素刺激損傷了子宮內膜,造成內膜基底層的破壞,改變了正常月經周期中子宮內膜有規律的生長脫落,則可導致子宮間質中的纖維蛋白原滲出、沉積,造成宮腔前後壁粘連。

診斷依據

臨床表現

由於粘連部位和程度不一,臨床表現也略有不同。
1·症狀按粘連部位不同,症狀不完全相同,但主要症狀為反覆人工流產或刮宮術後,出現閉經伴周期性腹痛,月經過少,及繼發不孕等。
(1)閉經(或月經過少)宮腔完全粘連者,可出現閉經,閉經時間可很長,且用雌激素、孕激素治療不引起撤退性出血。宮腔部分粘連及/或內膜部分破壞者,則表現為月經過少,但月經周期正常。
(2)周期性腹痛一般在人工流產或刮宮術後一個月左右,出現突發性下腹痙攣性疼痛,其中有一半以上伴有肛門墜脹感;有些患者腹痛劇烈,坐臥不安,行動困難,甚至連排氣、排便都很痛苦,有時有里急後重感。疼痛一般持續3一7天后逐漸減輕、消失,間隔一個月左右,再次發生周期性腹痛,且漸進性加重。
(3)不孕及反覆流產、早產子宮腔粘連後易發生繼發性不孕,即使懷孕也容易發生反覆流產及早產。由於子宮腔粘連,內膜損壞,子宮容積減小,影響胚胎正常著床。並影響胎兒在宮腔記憶體活至足月。
2·體徵下腹部有壓痛,嚴重時出現反跳痛,甚至拒按。婦科檢查發現子宮體大小正常或
稍大、較軟,有明顯壓痛,有時有宮頸舉痛;雙側附屬檔案檢查,輕者正常,重者可有壓痛或增厚,或捫及腫塊:後穹窿可有觸痛,甚至行後穹窿穿刺可抽出不凝固的暗紅色血液,故有異位妊娠樣綜合徵之稱

輔助診斷

1·子宮探針檢查
一般子宮探針插入宮頸內約l—3厘米處即有阻力感,以2厘米左右為最多見。阻力可按粘連組織不同而異,僅內膜粘連探針很易插入;肌層粘連時須按子宮方向稍用力方能將探針插入;如感組織韌硬,探針不易插入時,不可盲目用力。以免造成子宮穿孔。探針進入宮腔後可扇形左右橫掃官腔,以試宮腔大小,粘連範圍。嚴重粘連者可感宮腔似一窄筒,探針活動範圍很小,或根本不能探入。
2·子宮腔鏡檢查
可了解有無宮腔粘連,並確定粘連部位、範圍、程度及粘連的組織。各組粘連的特點為:子宮內膜粘連與周圍的內膜很相似;肌纖維粘連最常見,其特點為有一薄層子宮內膜覆在上面,表面有很多腺體開口;而結締組織粘連則表面無內膜彤成。
3.子宮碘油造影其特徵為:
(1)宮腔內可有一個或多個輪廓清晰,邊緣銳利,形態異常,不規則的充盈缺損陰影,且不受注入造影劑的壓力或量而改變。
(2)常出現細網狀的血管象,此因造影時注入碘油壓力太大,因此碘油自剝離面進入子宮血管內所致。
(3)子宮腔局部邊緣不整齊。
(4)有些官腔粘連的子宮,高度前屈或後屈,則宮腔與宮頸影象往往重疊不清.子宮呈橄欖形。遇此情況時,可用宮頸鉗牽引宮頸,使子宮伸展,子宮影象即可從橄欖形變成三角形。為阻止油栓和油劑造成慢性炎症,也可用水溶性造影劑。輕度粘連通過造影可被分離。
4.基礎體溫呈雙相型。
5.陰道脫落細胞檢查有周期性變化。
6.血清孕酮、尿孕二醇測定有周期性變化,並有排卵現象。
7.宮頸粘液結晶可出現羊齒狀結晶及橢圓體。
8.激素治療試驗雌激素、孕激素或人工周期治療,反覆三個周期均無撤藥性出血。
9.子宮鏡近年來有用子宮鏡檢查作為診斷和治療子宮腔粘連的方法。

病理檢查

1.大體病理可分三種:①宮腔和宮頸管全部粘連;②子宮體腔內部粘連,粘連部位可在子宮腔中央,輸卵管角部,或左右兩側壁,使子宮腔變小;③子宮邊緣性粘連,以右側多見。
2.粘連部組織結構有:①子宮內膜與子宮內膜粘連,此種粘連往往很易分開;②子宮內膜與子宮肌層組織粘連;③子宮肌層與子宮肌層組織粘連,此種粘連很難分離;④子宮壁結締組織與結締組織粘連,形成疤痕組織帶或癒合在一起,此種粘連很堅固,難以用鈍性分離法分開。
3.組織學檢查宮腔粘連時刮到的組織,經組織學檢查.有分泌期子宮內膜.增生期子宮內膜、萎縮性子宮內膜及增生過長性子宮內膜,甚至有子宮內膜基底層、肌組織和纖維組織。Bergman報導,刮到正常子宮內膜的僅占l/4,其餘的表現為內膜結構不規則,腺管很少。間質細胞纖維化,有很多漿細胞和淋巴細胞。

鑑別診斷

(一)異位妊娠子宮粘連出現閉經及下腹痛時,應與異位妊娠鑑別。前者有人工流產或刮宮術史,腹痛以周期性為主,下腹部雖有壓痛或反跳痛,但無內出血及休克等症狀,子宮探針或宮腔鏡檢查多可確診,當探測時經血排流通暢後,腹痛症狀即減輕或消失。異位妊娠者出現腹痛後常有內出血症狀及體徵出現,後穹窿穿刺術等多可確診。
(二)盆腔感染
人工流產或刮宮術後若引起盆腔感染,也可引起下腹部疼痛,但感染所引起的腹痛為持續性鈍痛,無周期性發作史,並有發熱、白細胞增多等感染表現。而官腔粘連所致腹痛為周期性、痙攣性宮縮痛,且無發熱、白細胞增多等現象。
(三)子宮內膜異位症本病所引起為痛經雖亦為周期性腹痛,。且進行性加重,但經I血排出通暢,經血流出後,腹痛症狀並不減輕;而子宮腔粘連所致的腹痛系梗阻性痛經,經擴張宮頸使經血流出後症狀可立即減輕,甚至消失。還可從病史來鑑別,子宮內膜異位症常為不孕,而官腔粘連多發生於人工流產之後。
(四)早孕吸宮、刮宮術後閉經亦應排除早孕,早孕一般無腹痛史,常有妊娠反應史.子宮增大與妊娠月份往往相符,尿妊娠試驗陽性常有助於診斷。
(五)閉經宮腔粘連後僅有單純性閉經而無腹痛或腹痛不明顯者,需與垂體或下丘腦性閉經,卵巢早衰等鑑別。官腔粘連所致閉經,在用黃體酮、雌激素或人工周期治療後月經仍不能恢復,而基礎體溫測定,宮頸粘液結晶及陰道脫落細胞塗片檢查,均顯示卵巢功能正常。

原因引起

1.宮腔操作史
(1)妊娠因素:與妊娠有關的宮腔手術如早孕負壓吸宮術、中孕鉗刮術、中孕引產刮宮術、產後出血刮宮術和自然流產刮宮術等。這可能是由於妊娠子宮的內膜基底層更容易被損傷,而導致子宮壁互相粘著,形成永久性的粘連。
(2)非妊娠因素:子宮肌瘤剜除術(進入宮腔)、子宮黏膜下肌瘤經宮腔摘除術、子宮縱隔切除術、雙子宮矯形術等破壞了內膜的基底層,使子宮肌層暴露於宮腔內,導致宮壁的前後粘連。
2.手術炎症因素
宮內感染子宮結核、絕經後老年性子宮內膜炎、宮腔操作術後繼發感染、產褥期感染、放置宮內節育器術後引起繼發感染等。
3.人為因素
人為地破壞子宮內膜基底層,使之出現宮腔粘連。如:子宮內膜電切除術後、宮腔內微波、冷凍、化學藥物治療及局部放射治療後。
4、因各種原因刮宮時內膜損傷
如反覆多次的刮宮,這是極易損傷基底層,由這種原因引起的宮腔粘連稱之謂損傷性粘連,為最多見,因此婦產科醫生在刮宮時深淺要適度,育齡婦女要落實好避孕措施,避免人流手術,特別第一胎人流可能造成宮腔粘連以後繼發不孕。

症狀表現

1、小腹疼痛:如果患者病情不斷的惡化,就會出現腹痛的現象,有的甚至長夜難眠,給女性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很大的影響。一般在人工流產或刮宮術後一個月左右,出現突發性下腹痙攣性疼痛,有些患者腹痛劇烈,坐臥不安,行動困難,甚至連排氣、排便都很痛苦
2、妊娠異常:患者容易發生妊娠失敗,包括妊娠早期和中期流產、早產、異位妊娠、過期流產、胎死宮內等。不孕是該疾病最主要的症狀,該疾病往往會導致女性的輸卵管堵塞,從而導致受精卵無法正常著床,最終導致不孕,即便是懷孕了,也會發生反覆性流產和早產的現象
3、月經異常:宮頸完全粘連者,可出現閉經,宮頸部分粘連或內膜部分破壞者,則表現為月經過少,但月經周期正常。如果是由宮頸炎或者別的炎症引起,就會導致患者出現閉經,有的患者出現月經不調,經期延長,月經血發黑等等不正常的象。
4、按壓下腹部疼痛:
女性朋友如果患有宮腔粘連的話,還會出現腹部劇痛的症狀,在檢查中還會發現,子宮體的大小一般是正常的,質地比較軟,有明顯的壓痛症狀。

危害

1、月經過少、閉經:子宮粘連可導致閉經的發生,約占60%-90%,持續時間長。
2、周期性腹痛:手術後一個月會出現突發性下腹部疼痛,肛門有墜脹感,坐立不安,行動困難,疼痛持續時間為3-7天,呈周期性發作。
3、女性不孕:繼發性不孕或反覆流產、早產。由於宮腔粘連子宮內膜受到破壞,子宮容積減小,影響胚胎正常著床而致不孕,即使受孕也影響著床後的胚胎,胎兒生長發育,以致流產與早產。

治療方法

宮腔粘連的治療需根據辨證原則,及不同病情採取不同治療方法,不過常見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1、藥物治療,採用中藥腹腔灌注療法,針對宮腔粘連的發病特點,採用高新技術,運用祖國傳統醫學辯證施治,配合獨特的中藥方劑,促進炎症的吸收和消退。
2、手術治療,採用宮腔鏡技術,宮腔鏡在臨床中的套用,一些較難處理的婦科疾病能直觀、簡單、安全地解決。宮腔鏡治療宮腔粘連不但可以判定粘連的程度、粘連的類型,且可以判定粘連的堅韌度。
3、物理治療,解除患者思想顧慮,增強治療的信心,增加營養,鍛鍊身體,留意勞逸結合,進步機體抵抗力。
4、宮腔鏡療法,宮腔鏡在臨床中的套用,一些較難處理的婦科疾病能直觀、簡單、安全地解決。不但可以判斷粘連的程度、粘連的類型,且可以判斷粘連的堅韌度。對於膜性粘連、纖維肌性粘連可在宮腔鏡下分離或用手術剪除;而對於結締組織樣緻密粘連則需在B超監護下行電切分離術,術後放置宮內節育器防再粘連,並給予雌孕激素續貫用藥,促使內膜生長。使病人恢復月經來潮,有的病人可以再次懷孕。

注意事項

1、及早活動:除高危患者外,術後6小時內可指導患者床上適當翻身活動,6—8小時後可下床活動,並逐漸增加活動量。
2、疼痛的護理:術後病人可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囑患者行放鬆術多可自行緩解,若不能緩解者可給予鎮痛劑。
3、觀察排尿情況:早期督促、指導和協助患者排尿,確實排尿困難者可誘導排尿,必要時給予導尿。
4、飲食護理:術後可進營養豐富的軟食,減少刺激性食物的攝入。
5、常規護理:即去枕平臥6小時,以免過早抬高頭部致使腦脊液自穿刺處滲出至脊膜腔外,造成腦壓過低,牽張顱內靜脈竇和腦膜等組織而引起頭痛。
6、會陰護理:術後可用1/5000高猛酸鉀或0.1%洗必泰溶液擦洗會陰,每日兩次,以免造成置管期間宮腔逆行感染。
7、觀察陰道出血:對手術創面大、出血多的患者,多在術後放置宮腔氣囊導尿管,向氣囊內注入生理鹽水8—10ml.起到壓迫止血作用。術後要注意觀察陰道出血情況,如有大量鮮血流出,應及時報告醫生,遵醫囑給予處理。如無異常一般術後24小時撤掉宮腔氣囊導尿管。

預防

1、術前應積極治療患者的慢性宮頸炎,子宮內膜炎,以防術後感染。
2、如果發現患有擴張宮頸不可粗暴,用擴張器不可跳號,以免損傷宮頸管。
3、吸引時負壓應適當,進出宮頸要關閉負壓。
4、解除粘連的方法可用探針或小號擴張器,可以有效的採用放置宮內避孕器,亦有人套用腎上腺皮質激素防止纖維化,或雌激素、孕激素作為人工周期來有效的進行治療。
5、計畫生育,減少人工流產及引產次數。人工流產及清宮術中注意無菌操作,防止過度吸刮及宮頸管創傷。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