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大愚寺

宜春大愚寺

江西省宜春市是禪宗聖地。禪林是宜春最具特色的歷史文化之一,也是宜春有待開發的重要旅遊資源。佛教史上劃時代意義的‘馬祖建道場’、‘百丈立清規’都發生在宜春市。宜春大愚寺()是中國禪宗臨濟宗的大愚禪師塔祖庭,至今已經有1100多年歷史。

禪寺地理位置

大愚寺位於宜春市高安城朝陽門外。

禪寺歷史記載

大愚寺始建於唐末年間,與當時上高的九峰山、宜豐的洞山、黃檗、五峰並稱“五大道場”,是中國禪宗臨濟宗祖義玄禪師悟道之處,後因大愚禪師曾在此主持,又稱大愚寺是高安佛教聖地,又是古高安“筠陽八景”之一。大愚禪師下面有很多得法弟子,其中有臨濟義玄、雲居道膺、九峰道虔、九峰道全、末山瞭然等。

禪寺人文歷史

南宋慶元元年(1195)大府寺丞呂祖儉因上書得罪宰相韓佗胄,被貶韶州,後移居高安,即借住大愚寺,自稱大愚叟,常穿草鞋翻山採藥,以賣藥為生,青燈古佛,蛛網朽窗,大愚叟死後安葬在寺後,墓稱呂公堆。北宋元豐七年(1084年),蘇軾和蘇轍都曾到大愚寺遊玩,蘇軾游大愚寺後作《真如寺》詩,蘇轍作《雨後游大愚寺》詩,使大愚寺聲名遠揚。南宋陸游曾因審理陳彥通反座案來高安,也曾游大愚寺,留下千古名句:

"二蘇夢後堂名幻,一呂靈前墓碣長。苫卜茶艾知有生,行人莫便吊淒涼"。"大愚晚唄"古為"筠陽八景"之一。大雄寶殿佛像開光香語(2006年11月19日)

久慕大愚寺,大愚名不虛;

宗風臨濟棒,千古契如如。

禪寺重修歷程

千年古剎大愚寺屢經興迭,1939年毀於日軍炮火。千年古剎,五十餘年香火寂寥1998年,大愚寺易地重建,2000年心妙法師主持重修,先後建起了天王殿及部分附殿,,特別是2002年大雄寶殿奠基以來,大愚寺重建日臻完善,初具規模,由當初的占地面積6畝擴展到現在的近30畝,建築面積一萬餘平方米。2010年11月26日,大愚寺大愚禪師塔落成暨水上觀音聖像奠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