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倫理學概論

宗教倫理學概論

本書講述:宗教倫理的共同點都是以信仰為本、以勸善去惡為體,但不同的宗教對於其自身倫理的解讀是有所不同的,甚至有很大的差異性,這是由於各宗教自身所處的不同歷史的發展過程所形成的。概括起來主要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原始宗教的生存倫理、猶太教的律法倫理、印度教的行為倫理、傳統佛教的解脫倫理、印度教的行為倫理、傳統佛教的解脫倫理、基督教的救贖倫理、道教的生命倫理、伊斯蘭教的聖典倫理、國家神道的政祭倫理等。不論是道德倫理、境遇倫理、還是人間佛教、世界大同、普世性的宗教倫理,都體現了當代宗教倫理的世俗化趨向。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宗教倫理學是一個龐大的理論體系,本書只能著重於宗教倫理的一些最基本理論,作一個較為系統而簡明的論述。

作者簡介

1929年9月生,上海市人,1961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哲學系,四川大學宗教研究所教授,1995年離休。為我國宗教學理論作出了貢獻,共出版10餘種書(其中包括主編和合著):《宗教學原理》(1986)、《世界七大宗教》(1986)、《生物科學發展史》(1989)、《宗教社會科學通論》(1992)、《西方無神論史》(1993)、《宗教人類學》(1993)、《宗教學基本理論》(1994)、《宗教觀的歷史·理論·現實》(1996)、《重讀馬里坦》(1997)、《世界主要宗教》(1997)、新版《宗教學原理》(1999)。自1987年以來共發表論文32篇,其中有“宗教和文學藝術”、“略論宗教的基本命題”、“論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特徵”、“論宗教道德”、“愛因斯坦的宗教觀”、“宗教的基本功能”等。發表在國際學術刊物的論文有兩篇:“中國宗教研究的概況”英文稿,發表於1994年《宗教歷史國際評論》;“道教倫理的歷史文化價值”,1993年發表於德國《宗教學研究》第6冊。

目錄

前言
第一篇 宗教倫理學的基本理論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宗教倫理學的基本問題
第三章 宗教倫理學的基本命題
第四章 宗教倫理的基本結構
第五章 宗教倫理的基本特徵
第六章 宗教倫理的基本功能
第七章 宗教倫理的基本層次
第八章 宗教基本禮儀形式的倫理性
第九章 宗教的經濟倫理
第十章 宗教的政治倫理
第十一章 宗教的文化倫理
第二篇 宗教倫理的類型
第十二章 以自然為本的生存倫理
第十三章 以律法為本的先知倫理
第十四章 以原罪為本的救贖倫理
第十五章 以神律為本的聖典倫理
第十六章 以行為為本的自悟倫理
第十七章 以解脫為本的修性倫理
第十八章 以生命為本的性命雙修倫理
第十九章 以生活為本的自性倫理
第二十章 以神皇為本的政祭倫理
第三篇 現代宗教倫理的世俗化傾向
第二十一章 “道德宗教”倫理觀的人本性
第二十二章 “境遇倫理”觀
第二十三章 “人間佛教”的倫理觀
第二十四章 “現代禪宗”的倫理觀
第二十五章 大同倫理的人本性
第二十六章 “全球倫理”的普世性
第四篇 宗教的人文倫
第二十七章 宗教的人生倫
第二十八章 宗教的智慧倫理
第二十九章 宗教的社交倫理
第三十章 宗教的家庭倫理
第三十一章 宗教的善惡倫理
第五篇 宗教倫理史的典型評論
第三十二章 奧古斯丁的神學倫理
第三十三章 康德宗教倫理觀的兩重性
第三十四章 尼采的倫理哲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