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達四中

1913年2月,奉令將安達廳改為安達縣。 1929年2月,改由黑龍江省直轄,時為二等縣。 1960年5月12日,國務院批准,將安達縣劃歸松花江專區。

黑龍江省綏化市安達市
自然狀況
安達市位於黑龍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腹地。地處全省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哈大齊經濟帶的中心,市距省城120公里,北距齊齊哈爾市160公里,毗鄰油城大慶。濱洲鐵路、哈大高速公路穿越市區, 明沈、哈滿、安綏等10餘條國家和省級公路網集城鄉,交通便利。安達市地處東經124度53分至125度55分, 北緯46度01分至47度01分之間,屬於北溫帶大陸性半乾旱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36年)為3.2攝氏度。是全省西部典型乾旱地區。全市幅員面積358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57萬畝,占29.1%,林地44.7萬畝。 占8.3%,水面38萬畝,占7.1%。草原面積272萬畝,占50.6%。轄10鎮、4鄉、6個街道辦事處。全市人口50萬人,其中城市人口20.5萬人。城區面積20平方公里,人均樓房居住面積9.2平方米。全市電話裝機容量2萬門,信息網路平台一座。安達草原屬世界三大優質草原之一,年產優質牧草4億斤,植被構成以馳名中外的羊草為主,是亞洲東部特有的建群植物種,素有“世界明珠”之稱,其粗蛋白含量比國內、國外同類型牧草高出2和3個百分點,用該草飼餵的奶牛生長快,產奶量高,乳脂率高,大量出口日本、南韓等國。 全市野生蘆葦面積16.5萬畝,年產蘆葦2800萬斤。境內石油、天然氣、地熱資源比較豐富,石油儲量5000多萬噸,天然氣儲量262億立方米,昇平鎮內有地熱資源,地下水溫度90℃。
行政區劃
安達市所轄10鎮(安達鎮任民鎮、昇平鎮、萬寶山鎮、羊草鎮中本鎮、太平莊鎮、老虎崗鎮、昌德鎮、吉星崗鎮)、4鄉(青肯泡鄉、臥里屯鄉火石山鄉先源鄉)、6個街道辦事處(鐵西街道辦事處、安虹街道辦事處、新興街道辦事處興安街道辦事處、朝陽街道辦事處橋西街道辦事處)。
歷史沿革
商周至唐末,安達境內生活著黑龍江地區三大族系之一穢貊族,遼金至清這裡成了滿、蒙等族的天下,穢貊人湮滅。“安達”即來源於滿語、蒙古語中的“朋友”一詞。清末東北北部開禁,中原漢族移民開始大量湧入,中東鐵路開工後,俄羅斯人也蜂擁而至。以俄羅斯為主的歐美籍居民總人數在20世紀20年代曾高達1萬多人。如今滿、蒙、俄羅斯三族合計不足安達總人口的百分之一但清末至建國前的“安達特色文化構建期”形成的“華俄兼容,滿蒙並包”的地域文化特徵仍很突出。從精神文化上看,“勤勞儉樸,求真務實”的中原精神“團結互助,患難相恤”的女真精神 “胸襟開闊,熱情豪爽”的蒙古精神,“追求現代,矚意領先”的歐俄精神在安達人身上仍有體現,並奠定了現代安達人“顧大局、求實效、講服務、爭先導”精神風貌的歷史文化基礎。從物質文化上看,俄式麵包、香腸、啤酒,滿式豆包、殺豬菜,蒙式涮羊肉等中原飲食在安達同樣受歡迎“火柴盒”式高層建築等傳統民居和歐式樓房相鄰坐落。從文藝活動上看,安達人對現代歌舞到地方戲曲,西方樣式等民族內容,並行不悖,共同繁榮。
安達市 駐地原名“諳達店”。安達是蒙古語“諳達”的音轉,意為“夥伴”或“朋友 ”。清末修築中東鐵路時在此修建車站,因附近有“諳達店”,取其諧音,稱安達站。設治時,因境內有安達站,故取名安達廳。清初,安達一帶,為杜爾伯特旗遊獵地。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中東鐵路橫穿杜爾伯特境,於“諳達店”附近設安達站。1906年2月1日(清光緒三十二年正月初八日),黑龍江將軍奏準,於蒙屬杜爾伯特旗和黑龍江將軍屬地交界處,設定安達廳。廳署駐雙安鎮(今任民鎮),隸屬黑龍江分巡道。中華民國成立後,1912年 10月,於安達廳北境東集鎮設東集鎮稽墾局,辦理荒務。1913年2月,奉令將安達廳改為安達縣。由黑龍江省直轄。1914年6月,改隸龍江道。同年11月1日,將安達縣所屬東集鎮稽墾局轄區劃出,設定林甸設治局。1927年11月,將安達縣喇嘛甸子車站以西地區劃歸泰康設治局管轄。1929年2月,改由黑龍江省直轄,時為二等縣。東北淪陷後,初隸黑龍江省,1934年1 2月劃歸濱江省管轄。1937年將一區(城區)改為正亞街。同年5月,偽縣公署由正亞街遷至安達站(後改為安達街)。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初隸松江省,同年8月劃歸黑龍江省管轄。1947年2月至9月,歸黑嫩聯合省第三專區管轄。黑嫩聯合省分開後,改隸嫩江省。1949年5月,黑、嫩兩省合併,歸黑龍江省管轄。1956年3月,劃歸嫩江專區管轄。 1959年1月,將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的喇嘛甸鎮公社劃歸安達縣管轄。1960年5月12日,國務院批准,將安達縣劃歸松花江專區。同年5月26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安達縣,以原安達縣全部行政區域和肇州縣部分行政區域設定安達市。1964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覆,撤銷安達市,設定安達特區(對外仍沿用安達市的名稱),恢復安達縣。安達特區和安達縣的管轄範圍,由石油部和黑龍江省提出意見,報國務院批准。1965年3月27日,國務院決定,恢復安達縣,以原安達市的部分行政區域為安達縣的行政區域。即:將原安達市所屬的薩爾圖、杏樹崗、龍鳳等油區劃歸安達市(安達特區)管轄;其餘地區歸安達縣管轄。同年四五月份,省人民委員會下發通知,安達縣人民委員會駐安達鎮,歸松花江專區管轄;安達市(特區)人民委員會移駐薩爾圖。同年12月,省人民委員會批准安達縣撤銷天泉區和大同區,設定安達鎮、大同鎮。1978年4月,將興隆泉、高台子、雙榆樹、八井子、葡萄花、慶陽山、老山頭、祝三、大青山和大同鎮等10個公社及紅旗林場、立志辦事處劃歸安達市(大慶)管轄。1984年11月17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安達縣,設立安達市(縣級),以原安達縣的行政區域為安達市的行政區域。隸屬綏化地區。
經濟發展
經過全市上下的多年努力,安達經濟建設全面推進 ,綜合實力增長較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穩步發展。安達市是全國著名的“奶牛之鄉”和“肉牛基地”、全國500個商品糧大縣(市)之一和東北地區蔬菜生產基地。農村經濟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主要種植玉米、小麥、大豆、穀子和薯類、蔬菜等作物,其中蔬菜已註冊了太平乳勤、安鑫等品牌、糧食作物98萬畝,經濟作物44萬畝(其中蔬菜面積28萬畝),飼料作物30萬畝。糧、經、飼比例已調整到4:4:2。2002年農業總產值實現17億元,同比增長 10.6%。農民人均純收入2592元。安達養殖業以奶牛和肉牛為主,全市奶牛存欄8.9萬頭,2002年畜牧業總產值實現7.5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4.1%,畜牧己成為農村經濟的“半壁江山”。工業經濟發展較快。全市的工業基礎比較雄厚,食品、醫藥、化工、機械等行業蓬勃發展,成為市域經濟主導產業。形成了以紅星乳業集團、龍興乳業有限公司等為龍頭的乳品產業加工鏈條,以迪龍製藥為龍頭的生化製藥加工鏈條以金利達公司為龍頭的肉產品加工鏈條,以慶新油田公司大慶油田公司安達分公司、利達公司、龍新化工廠為龍頭的石化產品加工鏈條。2002年,全市新口徑工業總產值達到9.3億元,同比增長9.5%,新口徑工業指標綜合排名位居綏化前列。紅星、龍興、金約達、迪龍、潔美、松源等地工品牌的銷售較好。“紅星”品牌為中國馳名商標。商貿流通比較繁榮。形成了“三城”(國貿城、商貿城、農貿城〕、“八店” (萬達購物中心、百貨大樓、哈客隆倉買、精華商廈、精品大世界、華聯商場、金一商都、一百)、“十大市場”(藍天綜貿大市場、北方蔬菜批發市場、農貿市場、鐵西綜合市場、百花園市場寵物市場、舊物市場、牲畜市場、家具市場、建材市場)為主體的商貿流通體系。2002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6.5億元 。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迅猛。全市個體私營業戶已發展到21463戶,其中私營企業842戶。去年個體私營經濟共上繳稅金7000萬元,占全市財政總收入的23.3%。占一般性預算收入的 47.3%。 2002年,安達市 GDP預計實現42.3億元。比上年增長8.2%。實現財政收入30019萬元。純增8000萬元,比上年增長36.3%。安達在地理上毗鄰油城大慶,歷史上兩市淵源深厚,安達與大慶同屬哈大齊工業走廊。目前安達正在加快融入大慶經濟區,實現一體化,以便打破行政分割,以大慶為依託,加快經濟社會發展。
科教文衛
我市連續七年被國家科技部評為全國科技先進市。有機玻璃單體、生物製藥、矽烷膠聯管材料、大豆異磺酮、初乳素都是高新技術項目。龍新有機玻璃、迪龍生化藥和利達電纜料被省科技廳定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金利達鮮骨加工項目被列入國家星火計畫,大豆飼料改性磷脂、腦蛋白水解物、矽烷膠聯管材料三個項目獲得省高新技術產業基金的支持,通過大力發展教育,我市現已初步形成與經濟、社會相適應的普通教育、職業技術教育、成人教育協調發展的教育格局。近年來相繼被評為全國特殊教育進市省職業教育紅旗市、成人教育先進市、實驗室建設和實驗教學先進市,市教委被評為“兩基”工作先進單位,萬寶山鎮曾獲得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國際掃盲獎-一世宗工獎。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218所,其中,安達高中為省重點高中。衛生系統現有市級醫療衛生單位4家,鄉鎮衛生院18家。基本實現“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市”。文化工作取得豐碩成果,是全國文化先進縣、文藝作品多篇獲獎,文工團演職人員多次在省、綏化市各項大賽中獲獎。市圖書館已全部實行微機管理,天泉農村文化園被聯合國蒲公英計畫基金會和國家文化部聯合授獎。我市被定為全國首批體育先進具,在省大型運動會上,射擊 、舉重、桌球籃球等項目均取得優異成績。政法工作成績顯著,連續10年被評為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2001年被評為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單位。市公安局被公安部授予全國優秀公安局,市人民檢察院被最高人民檢察院評為人民滿意檢察院,司法局連續兩年被省司法廳榮記集體二等功;市法院被綏化中院評為“人民滿意的好法院”,並榮記集體三等功。我市現有金融機構12家,到今年一月末,各項存款餘額為2.6億元,企業存款2.57億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23.18億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