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程科技學院機電學院

安徽工程科技學院(原安徽機電學院)是一所安徽省重點建設的多科性高等工科院校。校址坐落在國家級開放城市江城蕪湖。學院2002年全日制在校本科生達8500餘人。學校校區面積860餘畝,校舍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教學設備總值4000餘萬元,藏書40餘萬冊,中外文期刊1600多種,學院還編輯出版學報和院報等刊物,其中學報已被美國《化學文摘》和俄羅斯《文摘雜誌》選作收錄源期刊。

基本信息

學院簡介

安徽工程科技學院是一所以工為主的省屬多科性高等院校和安徽省重點建設院校,校址坐落在國家級開放城市蕪湖市。學校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35年由西班牙天主教耶穌會創設的安徽私立內思高級工校,解放後更名為蕪湖電機製造學校(簡稱蕪湖電校),隸屬於國家第一機械工業部。1972年學校更名為蕪湖機械學校,1977年作為合肥工業大學教學點,開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1978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升格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定名為安徽機電學院,2001年12月,更名為安徽工程科技學院。1996年通過原國家教委本科教學合格評價。2007年底,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等級。

目前,學校占地面積1400餘畝(合93.33萬平方米),校舍建築總面積46萬餘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億多元。圖書館館藏圖書120多萬冊。學校現有教職工12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800餘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級專業技術人員400餘人,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教師占教師總數70%以上。學校聘請一批包括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在內的國內外知名學者擔任兼職教授。近年來有50餘人被選拔為安徽省教學名師、安徽省跨世紀學科帶頭人、拔尖人才、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等,形成了一支教學經驗豐富、學術水平較高、科研能力較強的教學科研隊伍。

院系設定

安徽工程科技學院(原安徽機電學院)是一所安徽省重點建設的多科性高等工科院校。校址座落在國家級開放城市江城蕪湖
學院現有機械工程、電氣工程、紡織服裝、生物化學工程、藝術設計、管理工程、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套用數理、人文社科、外語等10個系,設有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紡織工程、輕化工程、服裝設計與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工程、生物技術、化學工程與工藝、套用化學、環境工程、工商管理、工業工程、國際經濟與貿易、藝術設計、工業設計、動畫、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計算科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數學與套用數學、社會工作、英語等28個本科專業;擁有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設計藝術學和紡織工程三個省級重點學科;設有40多個教研室,30多個實驗室,10個研究所(室)和社會科學部(思政教研室)、體育教學部、電教中心、網管中心、成人教育學院等教學單位。

機構設定

黨群機構
辦公室(黨委辦公室) 組織部 宣傳部(統戰部)
紀檢監察辦公室 工會(離退休工作處) 團委

行政機構
教務處(招生辦公室) 科技處(測試中心) 研究生部  
人事處 財務處 學生處(學工部、就業指導中心)
保衛處 審計處 總務處
國有資產管理處 後勤服務集團
教學機構
機械工程系 電氣工程系 紡織服裝系
生物化學工程系 管理工程系 藝術設計系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 套用數理系 人文社會科學系
外語系 體育教學部 成人教育學院
教輔機構
圖書館 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工程訓練中心/計算機中心)

辦學規模

學院2002年全日制在校本科生達8500餘人。學校校區面積860餘畝,校舍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教學設備總值4000餘萬元,藏書40餘萬冊,中外文期刊1600多種,學院還編輯出版學報和院報等刊物,其中學報已被美國《化學文摘》和俄羅斯《文摘雜誌》選作收錄源期刊。 學院現有職工900餘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級專業技術人員200多人,講師等中級專業技術人員400餘人,還聘請國內外一些知名學者擔任兼職教授,初步形成了一支教學經驗豐富、學術水平較高、科研能力較強的教學科研隊伍。
學院積極擴大國際交往,已同國外一些知名大學建立合作交流關係,並接受外國留學生,邀請外國專家來院訪問講學,還先後派出多名留學進修人員和高級訪問學者。

指導思想

學校辦學指導思想明確,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與和諧興校的辦學理念,積極推進學校改革和創新,努力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合格人才;學校堅持深度融合地方經濟建設,主動為地方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服務,堅持產學研相結合,積極為社會發展與企業進步提供科技服務;以科研促教學,努力使培養的學生更加貼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學校把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誠信實幹、基礎紮實、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創新精神的套用型高級專門人才”作為培養目標,按照“三做”育人理念,努力造就誠實做人、踏實做事、紮實做學問的套用型人才。學校學生一直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挑戰杯”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大賽、電子設計大賽、機械設計創新大賽等比賽中連續獲得高級別的獎項;在國內外藝術設計和服裝設計大賽中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我校畢業生也因創新與實踐能力強而深受用人單位好評,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連續多年在92.5%以上,在省屬高校中名列前茅。自建校以來,已向社會輸送各類畢業生3萬餘名 。

辦學特色

學院把培養“複合型套用人才”作為培養目標。按照“夯實基礎、拓寬專業、注重素質、培養能力”的育人原則,努力造就複合型人才。近年來,大學生們在各類全國統考和競賽中取得了優異成績: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和“挑戰杯”學生科技作品大賽中連續多年獲得高級別的獎項;在藝術設計和服裝設計大賽中亦有引人矚目的表現,充分展示了學院的雄厚實力和大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學院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好評,畢業生就業一次性到位率連續幾年在90以上,在省屬高校中名列前茅。
學院積極開展科學研究。近年來已經通過鑑定的科研項目有60餘項,其中有的成果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屬國內領先或首創的有30餘項、國家重大科技成果有3項、獲省部級獎30餘項。近3年來,主持國家級、省部級項目28項,發表論著、教材40餘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000餘篇。
學院辦學指導思想明確,主動為安徽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努力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合格人才,積極穩妥地推進學校改革和創新,努力提高教學質量,主動適應市場經濟需要,通過董事會等形式加強與企業的聯繫,為企業提供科技服務,並使培養的學生更貼近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學院目前已步入快速發展的軌道,正向著“以工為主、理工結合、多學科交叉滲透、某些學科領域具有鮮明特色和優勢”的工程科技大學的目標而奮進。

取得成就

學校積極開展科學研究,科研成績顯著。近年來,在國內外有影響的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4000餘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核心檢索系統收錄論文達120餘篇;獲各類獎100餘項,其中省部級以上獎勵達50餘項。學校還承擔國家級和教育部項目40餘項,省部級項目300多項。學校積極擴大國際交往,已同國外一些知名大學建立合作交流關係,合作內容包括接受外國留學生,邀請外國專家來校訪問講學,選派人員到國外留學進修或擔任高級訪問學者等。

學校工作得到上級主管部門和社會的充分肯定,獲得一系列榮譽,如學校被省委三部委授予“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高校”;2004年學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人才工作先進集體”稱號;2005、2006和2007年,學校連續三年獲得“全省畢業生就業先進單位”稱號;2008年獲得全省畢業生就業標兵單位;2005年,學校榮獲“全國學校及周邊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先進集體”稱號;2006年在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評估中獲“優秀”等級;2006年學校先後被評為“省高校先進教職工之家”和“全省模範職工之家”稱號;2007年被評為“安徽省園林式單位”,並榮獲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三等獎; 2008年學校榮獲第八屆“安徽省文明單位”稱號。學校還獲得“全省高校共青團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