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屯鄉

安屯鄉

安屯鄉,位於大凌河下游左岸。總面積約96平方公里。轄五個行政村、二十一個自然屯,56個村民組,1萬餘口人,有耕地面積8萬畝。農業生產以水稻、玉米為主。

基本信息

安屯鄉安屯鄉
安屯鄉是凌海市東部的邊陲小鄉,位於大凌河下游左岸,東與盤錦市東郭葦場、遼河油田鑽井二公司毗鄰,西與右衛鎮接壤,南與西八千鄉隔河相望,北與石山種畜場交界。是凌海市與東郭葦場等四家縣團級單位交流合作的視窗,地理位置優越,全鄉總面積約96平方公里。鄉政府所在地位於安屯鄉本街,占地面積約20000平方米,現有68名機關幹部,轄五個行政村、二十一個自然屯,56個村民組,1萬餘口人,有耕地面積8萬畝。糧食作物主要盛產水稻、玉米。

概況

我鄉在黨委書記張永忱同志的帶領下,立足本鄉實際,搶抓機遇,經過不懈的努力,全鄉各項工作都有了很大的發展,2004年全鄉實現了村村通油路,戶戶收看的是閉路,互通致富信息用程控電話。2007年,全鄉的經濟和其他各項事業都取得了可喜成績。全鄉社會總產值實現17.19億元,企業總產值實現了14.8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實現了13.9億元,工業增加值實現3.13億元,規模工業產值實現6.33億元,規模工業增加值實現了1.5億元;農業總產值實現了2.3億元,招商引資完成2200萬元,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4134萬元(實現倍增),一般預算收入實現1971萬元,人均收入實現6866元。很好地完成了凌海市委、市政府下達我鄉的各項工作指標。
確保了鄉機關和全體教師工資足額足月發放,社會治安井然,呈現出政通人和,欣欣向榮的景象。
1、圍繞產業結構調整,廣辟農民致富渠道,實現農民增收,集體經濟壯大。一是鄉黨委利用龍王村的荒地資源,引進國土部及省廳資金1118萬元,進行5000畝土地開發整理,此項目2005年10月第一期開發土地工程開始動工,於2007年4月末歷時二年時間工程全部竣工,並已全部交付百姓使用,擴大了綠色水稻生產基地,使土地開發與整理成為我鄉經濟成長的一個亮點,到2007年,我鄉土地開發已達1.4萬畝,綠色稻米生產實現了3萬畝,並全部實現了中央農業部的綠色認證。2007年糧食總產量完成3500萬公斤;二是大力發展畜牧業。三年來,黨委、政府在張家村、三義村建立二個畜牧小區,並投資在畜牧場建立了肉羊繁殖改良站、新建百畝勝利無公害生豬養殖基地一個,同時還為全鄉的畜禽免費計畫免疫,極大地促進了畜牧業的發展,到2007年,全鄉規模畜、禽養殖專業戶達150戶、總量已達15萬頭只,畜牧業人均收入已實現1550元;三是鄉村兩級扶強壯大了張旭岩、肖輝明兩個大型糧米加工廠,解決農民水稻加工和創建品牌大米問題,促進了綠色稻穀的生產。
2、建立“環油工業園區”,不斷最佳化投資軟硬環境,促進招商引資和民營企業發展。2005年以來,我鄉先後三次出台了招商引資政策,尤其是對在招商引資中成績突出者予以重獎4萬元,使私營企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到2007年底,全鄉31家企業中年產值超過500萬元的企業11個,億元企業1個,安排剩餘農村勞動力至少1800人。玻璃微珠、矽酸鈉、聚丙希塑膠紡織袋和玻璃工藝製品等現已成為我鄉企業的主導產業,工業實現了跨躍式發展。
3、緊緊依託鄰近油田的腹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運輸業、餐飲業、工程建築業,全面激活第三產業。到2007年,貼緊油田建設需要,成立各種專業施工隊伍,從業人員200多人,年承包土建工程項目20多個,累計承包金額2500多萬元;二是貼緊職工生活需求,發展餐飲服務業40家,年上繳利稅達20多萬元;三是貼緊企業生產需求,發展交通運輸業。使得第三產業要有一個較大幅度的增長。
我鄉已連續六年獲錦州市“十強鄉鎮”稱號;連續五年獲錦州市鄉鎮企業先進單位;連續四年被錦州市評為發展工業暨民營經濟紅旗鄉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