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真相:一年提升260分的學習方法

學習的真相:一年提升260分的學習方法

“向成功者學習,相信榜樣的力量”,當然不能說是錯的,但我們需要首先弄清楚的一點是,這個榜樣的成功能被我們複製嗎?如果榜樣本來就天賦異稟,本來就基礎紮實,學習對於他們來講不過小菜一碟,不具備先天優勢的我們,也複製他們的學習方法,那……不就成了東施效顰了嗎? 類似這樣的學習誤區還有很多,像成績不好,必定是不努力造成的!好吧,如果一直挺努力的,那就只能是智商著急了。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太多的學習誤區成為了我們潛意識中頑固的真理,僅僅是因為學習誤區所浪費的時間精力,就足以阻礙我們成功的可能。想要提高成績,首要的任務,是走出學習誤區,解開學習真相! 著名教育學家楊大宇老師全新力作《學習的真相》一書,正是為了幫我們完美解決前面的問題而問世的。 《學習的真相》作者楊大宇老師是一名常年奮戰在教育第一線的資深教師。十多年來楊老師一直致力於研究“學習”的原理與方法,並寫出一系列挽救學生於水火的學習類著作。我們眼前的這本《學習的真相》,正是楊老師為學習成績暫時落後的同學們精心打造的“傻瓜式學習攻略”。擁有了這本書,即便資質平平、基礎薄弱的學生,也可以充滿自信地向著成為學霸的道路進軍。 通過豐富的案例、大量的實驗結論和科學的知識,《學習的真相》為我們揭開了學習的真面目,從而讓學習真正變得很簡單。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對學習沒興趣?請使用“有氧學習法”
跟不上進度?請使用“到退式學習法”
總是記不住知識點?請畫“思維導圖”
做題太慢,總出錯?請強化“椎鞘質”
《學習的真相》告訴大家,只要用對方法,成績落後也可以華麗逆襲!
楊老師是 “傻瓜攻略”的愛好者,《學習的真相》也只需我們按部就班地讀,一章一章地執行。隨著執行進度,我們的成績也會跟著一步步提升。
題海戰術,高價補習,狀元心經……無論哪一路功法,不知道科學原理,都只能是邪門歪道,而當我們揭開學習的真相,才是真正一勞永逸,常學不敗的秘訣。
《學習的真相》沒有使用晦澀的術語原理,而是深入淺出地用豐富的故事和例子讓我們明白學習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更總結出科學可行的方法幫助我們提高成績,掌控學習。

作者簡介

楊大宇,中國思維導圖教育專家。長期從事思維導圖的培訓和教育工作。經過其培訓的學生和家長多達上萬人,被學生和家長們稱為解決學習問題的“及時雨”。
1998年開始從事思維導圖的教學研究。
2001年,在吉林省長春市十一高中任教,並開始了將思維導圖與日常教學相結合的研究與實踐。
2005年,擔任上海《IT時報》特約撰稿人,主筆專欄“IT時評”。
2006年,開始正式進行思維導圖的推廣和培訓工作。受到學生和家長的強烈歡迎。
2006年底,與哈爾濱出版社合作,出版《中學生必讀的智理故事全集》一書,在學生和家長中產生了不俗的反響。
2007年,開設網路遠程培訓。其思維導圖網路講座《一步一步思考》和《思維導圖基礎講座》在網際網路反響極大,點擊率達數萬次之多。
2007,與中國發改委旗下的《中國中小企業》合作,擔任特別撰稿人,為其撰寫特約文章。
2008年,與武漢大學出版社合作,出版個人專著《有氧信息》。此書倡導了快樂學習和簡單化學習的理念。
2009年,與電子工業出版社合作,出版個人教學專著《畫出好成績》。這是國內第一部由擁有多年教學經驗的一線教師寫就的思維導圖圖書。此書的內容來源於上萬名學生的親身實踐,出版前即受到廣大學生和家長的廣泛關注。
2011年,與重慶出版社合作,針對國內普遍存在的厭學問題出版學習方法指導專著《破解厭學的魔咒》。
2012年,被長春市中國小德育工作辦公室聘為“德育專家”。
2012年,被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聘為“專家組成員”。
2012年,被中國全腦教育項目辦公室專家委員會聘為“特邀講師”。
2013年,脫銷已久的《畫出好成績》由湖北人民出版社重新出版。
2014年,楊老師受河北省涿鹿縣教育局的邀請,在全縣進行大規模的學習方法培訓。目前,所有涿鹿縣中國小都在教學中使用楊老師的教學方法,並以該方法的實施情況作為考察教學成績的硬性標準。

媒體推薦

書中的觀點都是作者從多年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貼近生活又易於理解,淺顯易懂,不泛泛而談,可見作者寫這本書的用心良苦。無論是學生、老師還是家長,《學習的真相》都值得一讀。這本書不僅可以幫助孩子們攻克各種學習難關,還有利於營造全民終生學習的氛圍。無論您身處學習陣營的哪一端,《學習的真相》都將成為您掌握學習規律的必讀之作。
另外給個友情提示,這本書的最後一章有大殺器,使用後保證你的成績能有大幅度提升!當然,要想收到最好的效果,我們還是要先讀完前面的內容才可以噢!快來—起加入“破解學習真相”的隊伍吧!
——網友評論

圖書目錄

序言 一年提高260分的學習方法
第一章 成功者的陷阱
成績不好時,我們往往會下意識地向優等生看齊。奇怪的是,即使我們完美複製優等生的學習方法,成功卻不會隨之而來。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
“近朱者赤”的誤區
誰才是你的榜樣
第二章 你為什麼成績不好
成績不好是因為不努力,或者不聰明?現實生活中,有人努力付出卻沒有回報,思路活躍卻成績不佳。成績不好背後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成績不好是誰的錯
“刻苦學習”的騙局
高智商是必須的嗎
先慢後快的過程
第三章 我是誰
因為成績不好,所以對學習失去了信心;還是因為對學習失去了信心,所以成績不好? 到底怎樣的自我觀念才能引領我們走向成功?
神奇的自我觀念
改變自我觀念
自我暗示法
正向反饋法
第四章 最偉大的力量
你也許知道習慣的重要性,卻懊惱一切都太遲了?其實,習慣並不一定要從小培養,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我們都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習慣決定成敗
讓超級懶漢堅持晨練的方法
如何培養習慣
第五章 拿起你的放大鏡
有人天生注意力超群,有人天生注意力低下。這樣的認識讓我們沮喪,但注意力真的只能天生決定嗎?通過後天訓練,我們能不能練就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呢?
記憶形成的閘門——注意力
注意力促進思維能力
注意力與幸福
注意力訓練前的準備
打造驚人的注意力
第六章 先學習後娛樂
學習和娛樂衝突,要么為了學習捨棄娛樂,要么沉迷娛樂而放棄學習。真的只能二者選其一嗎?或許我們該去找一找兩全其美的方法了。
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學會對誘惑說“不”
要事第一
第七章 向目標邁進
我們或許訂立過目標,但卻因為現實的打擊而最終捨棄了它。那如果目標能有效促進學習,而且一定能夠實現,你會再一次試著向目標邁進嗎?
你為何不設定目標
從小處著手
目標不是願望
視覺化想像的力量
及時反饋的重要性
第八章 為掌握新知識而學習
還記得學習的本質是什麼嗎?其實學習本身是一件很單純快樂的事情,只是我們都被功利遮住了眼睛,遺忘了我們學習的初衷。
認清學習的本質
當你腳下出現100美元
第九章 在倒退中前行
跟不上老師的講課進度,就會落於人後?做作業的時間都不夠,沒有時間去研究錯題? 中國有句老話叫“欲速則不達”,也許適當倒退才能走得更遠。
欲速則不達
以退為進
打蛇打七寸
第十章 繪製屬於你的思維導圖
左腦理性,右腦情感,我們在學習過程中更習慣用到左腦。但如果嘗試著激發右腦,讓左右腦協同為學習加速,結果又會是怎樣呢?
知道自己欠缺什麼嗎
思維導圖
繪製思維導圖
第十一章 抱著“氧氣瓶”去上課
在學習途中打哈欠,可能是大腦缺氧的信號。想要時刻保持思維靈活,我們何不試著降低大腦耗氧量,為大腦節約能源?
誰是最好的老師
有氧學習第一步——簡單化
有氧學習第二步——趣味化
有氧學習第三步——實用化
第十二章 髓鞘質是你的好朋友
學習能力是由什麼決定的呢?科學表明,我們大腦中有一個決定學習效果的物質,掌控得當,我們都能成為學習高手。
神奇的髓鞘質
讓你的髓鞘質變厚
第十三章 進入“林克訓練器”
雖然考試題目“千變萬化”,但考題背後所要考察的知識點卻是有限的,所以我們才會不斷通過做題鞏固知識點。但你知道怎樣的習題才是性價比最高的嗎?
最有效的練習
快速答題的訣竅
第十四章 登上金字塔
一直以來的被動聽講學習效果一般?處於學習低谷的我們想要後來追上,也許是時候該反被動為主動了!
“學習金字塔”理論
將學習效率提高十幾倍的方法
後記 學習其實很簡單

文摘

先慢後快的過程
學習並不是一個均衡前進的過程,它在某些階段很難進步,在某些階段卻又進步神速。如果對此一無所知,我們很可能會在中途放棄;相反只要有所了解,我們邁向終點的腳步就能變得堅定不移。
很多人都會一廂情願地假想出這樣一個理想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絕對的公平是存在的,沒有人不勞而獲,也沒有人辛勞無獲。每一分耕耘的背後總是對應著一分收穫。就像一分價錢一分貨,絕對公平,童叟無欺。
但假如世界真的如此簡單,我們身邊也就不會存在這么多紛爭和誤會了。每個人都有幻想理想世界的權利,但是如果你一定要把幻想當作現實,最終只會蒙蔽自己的雙眼。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原本是用來激勵學生用功讀書的。但諷刺的是,很多學生恰恰是因為相信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才失去了繼續努力的勇氣——因為他們付出了一次又一次努力,卻遲遲看不到收穫的到來。
努力付出,卻沒有收穫?看上去很不公平,但這卻是學習過程中再常見不過的現象。除非你真正懂得學習的規律,並嚴格按照規律去學習,否則注定要成為“勞而無獲”的犧牲品。
學習的規律?我知道這聽上去有點神秘,不過大多數學習的規律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例如艾賓浩斯曲線。
無論你是否研究過“記憶力”,都應該聽過“艾賓浩斯曲線”這個名詞。如果你希望提高自己的記憶力,艾賓浩斯曲線絕對是你第一時間需要了解的知識。
艾賓浩斯是一位記憶學家,他做的最了不起的事情便是破解了人類遺忘的規律。
在艾賓浩斯從事這項研究之前,我們一直認為人類遺忘事情的速度是均衡的。好比從現在開始一小時之內我忘記了三個英文單詞。那么再過一個小時,我又會忘記三個英文單詞,直到忘光。這樣的推理與我們的直覺差不多,但可惜這不是事實。艾賓浩斯通過記憶無意義的音節來研究遺忘的規律。他先是用機械重複的方法記下了一組他自己發明的、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音節。每隔一段時間,他便會檢測那組音節,看看還能記住多少。
通過反覆實驗,艾賓浩斯發現自己遺忘的速度是不均衡的。在記憶完成後的第一個24小時裡,他的遺忘速度是最快的,大約70%的內容會在這段時間內被遺忘。而此後遺忘的速度就驟然變慢,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艾賓浩斯的記憶量都維持在20%左右。此後,艾賓浩斯又使用其他記憶材料進行實驗,結論都大同小異。他確認自己找到了人類遺忘的規律,並公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艾賓浩斯的實驗在學術界掀起了軒然大波。因為“先快後慢”的遺忘規律與人們的直覺正好相反。不過真金不怕火煉,經過實驗,如今絕大多數學者都接受了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
就我個人而言,艾賓浩斯的貢獻絕不僅僅是發現了遺忘的規律,他的實驗在根本上動搖了學習過程均衡論的觀念,即“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觀點。
如果人類遺忘學習資料的速度是不均衡的,那么很明顯,人類的其他學習過程也極有可能是不均衡的。比如,學生的努力付出與成績的提高幅度之間的關係就是不均衡的。
如果你騎過腳踏車的話,請想像一下自己騎腳踏車時的情景吧。在你剛開始騎上車子的時候,即便用盡全力,車子的速度也不會很快。如果你是個急性子,也許還要抬起屁股把全身的力量輪流壓在左右腳上來加快踏板旋轉的速度。可是一旦車子的速度達到某個臨界值,你就會覺得車子一下子輕了很多,你不需要花多少力氣也可以讓車子行駛如飛。
學習的過程和騎腳踏車的過程非常相似。它絕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均衡進程。相反,在你剛開始攢足精力學習的時候,成績的提升幅度會很慢很慢,甚至會出現短暫的倒退。正是這種早期成績提升的超慢速度和小幅度倒退讓很多學生失去了信心。如果你曾經在某個學科上努力過,卻發現成績不升反降,我相信你就能明白我說的話。
但是,如果這個時候你能繼續保持努力狀態的話,就像給足了初始速度的腳踏車一樣,你會看到十分明顯的進步,學習也會越來越輕鬆。反之,如果在這個階段你選擇了放棄,那么你前期曾經付出的努力便會付諸東流。也許,在沉寂了一段時間後,你又開始在這個學科上發力。這個時候你又會經歷初始加速時必然經歷的困難,如果你再一次沮喪地放棄,就等於再一次浪費了自己寶貴的時間和精力。
講到這裡,相信你已經明白,學習成績的提升是一個先慢後快的過程。與你想像中的可能稍有不同,成績提升的“醞釀期”要比“加速期”長很多。想在一個月之內將自己的成績提高50分以上嗎?這完全可能,不過在此之前你可能需要持續努力半年之久。
從這個意義上講,很多補習學校宣傳自己的學生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將成績提高几十分甚至上百分,未必是謊言。如果這個學生完成了前期的“資本原始積累”,迅速提升成績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只不過很少有人會告訴你,在成績起飛之前,你需要持續努力多久。
我們接觸一個全新的學科或者全新的知識時,由於一開始還沒有摸清規律,就像在陌生的城市行走,總是找不到正確的方向。“從無到有地去接觸、了解、吸收一個個概念,再把概念之間的關係摸清,進而延伸出知識網路”,這個過程,是每一個人都必須經歷的“學習築基期”。其過程必然是困難又緩慢的。可是一旦我們走好了這一步,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了。處於上升期的我們會像在家中一樣自在,閉著眼睛都能找到目標。這樣一來,成績的迅速提升,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P32-35

後記

學習其實很簡單
記得多年前學習游泳的時候,教練對我們說,在水裡一定要放鬆,千萬不要緊張,尤其不要胡亂揮舞四肢,因為這樣做是最容易沉底的。相反,只要我們能保持放鬆,哪怕什麼也不做,也能從水底浮上來。
懷著半信半疑的心態,我下水了。本以為下水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可是真正下到水裡的時候我的心就慌了。我無法掌控自己的平衡,甚至不知道該如何移動身體,只能憑藉本能在水中揮舞手臂、兩腿亂蹬。被其他學員拉上來後,我吐了好半天的水。
其實,很多學習者也曾犯過跟我一樣的錯誤。即使深知學習的初衷是“學會知識”,但一旦遭遇挫折與困境,我們很容易就忘記了這個初衷,轉而為了給自己一個交代,或者給自己的父母和老師一個交代而學習。我們漸漸變得不關注結果,也不敢關注結果,學習對於我們來說就像在濃霧中獨闖迷宮。
記得我在一本小人書上看過這樣一則故事:一個人去買包子,在吃前五個包子的時候,這個人越吃越餓,直到吃第六個包子,才讓他有了飽的感覺。這時他開始後悔起來,覺得前五個包子都白吃了,直接買第六個包子就好了。
小時候看這則故事的時候我還能哈哈大笑,但是現在卻笑不出來了。因為我發現很多學生都在玩著“只吃五個包子”的遊戲。挫折和困境磨盡了他們的信心,讓他們總是在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的地方停下來,然後換個地方重新開始。
太多人在這個怪圈遊戲中浪費時間,堅持不到最後一步,因為他們看不到希望。他們不知道成功和幸福往往來得非常突然,沒有任何預兆,而在成功來臨之前,必須忍耐很長一段時間的原地踏步。沒有那些看似原地踏步的積累,也就不會有第六個包子的幸福。換句話說,只要懂得了這些道理,那些掙扎在怪圈中的孩子也能迎來屬於他們的勝利。
想通了這個道理後,我開始有了為孩子們寫一本書的想法。
在最初為這本書勾畫布局的時候,我本打算用四個月的時間來撰寫,然而沒有想到的是,這一寫就是四年。對學習本質和規律的探索,讓我覺得自己正在做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我必須對每一個閱讀這本書的人負責。
我相信學習的本質是簡單快樂的,但很多人並不相信。要證明這一理念,並把切實有效的方法分享給讀者,並非易事。四年間,我數易其稿。光是被我大段刪掉的文字就多達十幾萬字,這還不算我修改過的部分。
事實上,學習從來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即便是雄踞金榜的中考和高考狀元也不敢說學習很輕鬆。狀元們之所以能夠遙遙領先,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比別人起步早,或者比別人更努力,抑或二者兼而有之。
儘管學習並不輕鬆,但學習卻可以很簡單。我們學習的內容也許非常高深複雜,但學習這些內容的行為本身並不複雜。學習作為一種人類常見的行為,有最質樸的規律。遵循這些規律做事,我們就能行走自如;違背了這些規律,我們便會舉步維艱。
還記得我前面講過的游泳的故事嗎?當年有個老兄和我一樣迫切地想學會游泳。不過,他採用的方法和我不同。他聽說了我在泳池裡嗆水的“英雄事跡”後,決定用更為保險的方式學習游泳。他買回一大堆游泳教學DVD,白天沒事的時候就放一放,揣摩一下。
一個月過去了,他沒有學會游泳。一年過去了,他還是沒有學會游泳。如今,我學會游泳已經十多年了,而他老兄還是旱鴨子一個。
你看出問題出在哪裡了嗎?
沒錯,他只是紙上談兵,沒有真正地去實踐。再好的理論,沒有實踐都是空談。
同樣,這本書中的學習理念和方法再好,如果你只是看看,沒有實際行動,也不會有絲毫效果。不要對自己說“我懂了”。中考和高考的考場上,不會有人因為“你懂了”而給你分數。想得分?自己動手去寫。
掌握學習方法也是一樣的道理。學習,說到底就是個技術活兒,最終考查的不是誰腦袋聰明,而是誰的手更熟練。只要確保自己走在正確的方向上,然後不斷重複地去做正確的事,就萬事大吉了!
學習就是這么簡單。

序言

一年提高260分的學習方法
在充滿未知的人生旅途中,尤其是在求學路上,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看看領先者怎么做。換句話說,我們都想知道別人成功的方法,如法炮製並希望取得同樣的成功。
可惜,成功往往並未如期而至。當我們重複成功者的腳步後,迎接我們的,很可能不是成功,而是慘敗。那些對成功者來說甘之如飴的秘訣和方法,對我們來說卻很可能是毒藥。
如今市面上有些關於學習方法的書,一些學生和家長被耀眼的狀元頭銜吸引,幻想著能從狀元們總結的方法中找到金鑰匙,一勞永逸地解決學習問題。可是,如果反覆閱讀這些狀元的心得,你會驚訝地發現,這裡面給出的學習方法,有時竟是截然相反的。
比如,某高考狀元說自己之所以能取得非常好的成績,是因為抓住每~分鐘學習,連上廁所都拿著英語單詞本去背。但是另一位高考狀元卻說自己經常在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後盡情玩耍,甚至在最關鍵的高三階段還參加社團活動。你應該相信哪一個?
再比如,一位高考狀元說自己之所以能夠取得好成績,是因為重視預習,每個學科的內容,他至少要預習兩遍。而另一位高考狀元卻認為,預習根本就是浪費時間,不如認真抓住課堂上的45分鐘,透徹理解老師所講的內容。你又應該相信哪一個?
成功者之間自相矛盾的學習方法和心得比比皆是。盲目追隨往往陷入左右為難的境地。而這種風險,早在兩千多年前“田忌賽馬”的故事中就有所體現了。
如果你是齊王,要再和田忌賽一次,你會怎么做?你會不會仍然打出“上等馬”這張先行牌?相信聰明的你不會重蹈齊王的覆轍。你一定會要求田忌先排出賽馬的陣容,只要田忌打出第一張牌,齊王幾乎就贏定了。
可見,對於領先者來說,後發制人才是聰明的做法,儘管隨大流經常為人所不齒,卻是領先者保持地位的好方法。然而,同樣的策略對於落後者來說,卻是一場災難。當落後者和領先者使用相同的競爭策略時,二者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田忌之前一直輸給齊王就是最好的證明。所以,落後者如果想要追上甚至趕超領先者,就不能一味模仿,而是必須敢於做一些領先者從未做過的事。
我曾聽過這樣一則故事:兩個人在森林裡遇到了老虎,其中一個人彎腰繫鞋帶,另一個人便嘲笑他說:“都這種時候了,還系什麼鞋帶?難道你還能跑過老虎?”繫鞋帶的人不慌不忙地回答:“我當然跑不過老虎,我只要跑過你就足夠了。”
“繫鞋帶”就是一種不同尋常的策略。它很有可能打破領先者的優勢,讓落後的一方後來居上。如果你希望在學習上有所進步,如果你不滿足於現有的班級排名,何不也來學習“繫鞋帶”的智慧?
由於職業關係,這些年來我一直在研究各種學習方法。從最主流的老生常談,到各種非主流的奇招怪式,我都會去了解。認知心理學、行為主義、發展心理學、人本主義、神經科學、教育學、社會學、成人激勵……幾乎所有與學習行為有關的內容,我都會去涉獵。在漫長的比較和實踐中,我發現,大家耳熟能詳的很多學習方法有時並不起作用,而有些只有在你達到了一定的水平後才能起作用。對於成績長期處於劣勢地位的學生來說,顯然並不合適。
學習的真相被淹沒在噪聲之中,一些所謂“高效”的學習方法,有時候其實並不適用,而使用錯誤的方法往往導致時間和精力的巨大消耗。這樣一來,即便我們有機會接觸到真正起作用的學習方法,敢於嘗試的勇氣和堅持到底的耐心恐怕也早就被磨光了。
為了幫助更多學生及早掌握正確實用的學習方法,我曾在各地開展培訓會,朴彥妍便是眾多受益者中的一員。她是吉林大學附屬實驗中學的一名普通學生,剛上初三的時候,成績在310分左右。相對於600分的滿分,這的確是一個讓人著急的分數。更糟糕的是,當時留給她提升成績的時間只有一年。經過我的培訓後,朴彥妍重拾信心,還掌握了一種實實在在的、真正起作用的學習方法。在培訓間隙,她來到後台找我,希望我能給她更具體的指導。此後的一年裡,朴彥妍一直牢記我教給她的“學習的真相”,並最終得到了572.5分的高分。僅僅一年,朴彥妍就將自己的成績提高了260分!這是一個連她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分數,用“奇蹟”來形容也不為過。
我傳授的學習方法讓越來越多的學生獲得成功,但其實在學習的道路上,我也曾經是一個跌到谷底的失敗者。國小一年級時,我就曾被老師勸退,原因是跟不上班級的教學進度。進入國中後,我的成績不但沒有改觀,反而每況愈下,最終不得不留級。
我懷疑過自己的智商,質疑過自己的才能,唯一沒有動搖過的,是一直學下去的堅持,以及對學習這項複雜行為的思考。終於,在初三短短一年的時間內,我成功闖入班級前15名,然後是前10名……最終成了為數不多的考入重點高中的學生之一。相反,一些曾經輝煌的學生卻與重點高中失之交臂。
經過了這次大逆轉,我領悟到,智商和以往的學習基礎並不是取得優異成績的關鍵。取得好成績,最重要的是找到學習規律,用對方法。好的方法會讓最一般的學生變得出色,糟糕的方法卻會讓最出色的學生變得平庸。
很多學生和家長也許都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一些在國中階段出類拔萃的好學生,在進入高中後,往往會感到不適應,甚至就此離開優等生的行列。
是這些學生的智商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嗎?當然不是。是他們之前的學習基礎發生了明顯變化嗎?也不是。一個顯而易見,卻又被很多人忽視的原因是:適合國中階段的學習方法,往往並不適用於高中。我們或許都有所察覺,國中時老師對我們抓得很緊,每走一步都會細細囑咐,而到了高中,課程量一下子加大,我們被要求活用有限的時間,提高學習效率,這時候再遵循國中時“踢一腳,走一步”的學習習慣,難免會慘遭淘汰。
最終,我們會發現,能為“學習之舟”掌舵的,既不是老師,也不是家長,而只能是我們自己。撰寫本書的初衷,是希望幫助處於學習低谷的各位,成為自己學習的主宰,不管學習環境如何變化,都能一直立於不敗之地。 本書的前四章,我建議你作為一個完整的模組,反覆閱讀。這四章將引領你走出層層迷霧,進入學習的本質與核心,並挖掘自身未被發現的學習潛力。當真正理解學習的內在規律後,你會發現學習並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難。
從第五章開始,我建議你把每一章作為一個獨立的模組學習。在這些章節里,我會教給你學習的方法,這些方法有些比較傳統,甚至有點老生常談的味道;而有些則比較另類,甚至是你之前聞所未聞的,不過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實用。對你來說,此時最重要的任務並不是把這些章節的文字讀完,而是把它們付諸實踐,直至形成習慣。只有把書中所說的方法轉化為自然習慣,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
在實踐學習方法的過程中,我希望你能夠把腳步放慢。在還沒有把第五章的方法轉化成習慣之前,你不需要翻看第六章的內容,因為那對你毫無意義。養成新習慣的行為本身也是一種習慣。一旦你有了養成新習慣的成功經驗,繼續養成後面的習慣就容易多了。反之,如果第一次養成新習慣的時候,你就舉槍投降,下一次你也會很容易妥協。
如果你能嚴格按照我前面交代的步驟去做,相信不用把這本書讀完,你的學習成績就會有非常明顯的變化。相信到了那個時候,即便有人用刀架著你的脖子,讓你放棄繼續讀這本書,你也不會同意的。
如果你對本書的某一個章節特別感興趣,可以直接翻過去看,以滿足好奇心。但是,當好奇心被滿足後,希望你能重回軌道,按照本書的自然章節順序進行閱讀。本書第十四章,請不要提前閱讀,你將在這一章學習到一種神奇的學習方法。為了不影響學習和閱讀體驗,我暫且隱瞞它的名字,不過我能透露的一點是,最有效且最快速的學習方法就是把自己正在學習的東西教給別人。
最後,我期待你能早日看清學習的真相,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輝煌!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