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少穎

孫少穎

孫少穎為集郵專家,出生於1929年,山東茌平籍。為全國集郵聯集郵會士。

孫少穎 1929年出生,祖籍山東茌平。1948年參加了冀魯豫行署舉辦的培訓班,1949年被分配到湖西地區管理電信器材,1950年1月調到平原省電信指揮局。其弟孫金標,聊城市著名書法家!
1964年,孫少穎調入郵電部政治部工作。從1969年到1979年,孫少穎擔任郵政總局綜合處處長。1979年6月,郵電部決定成立中國郵票總公司,調孫少穎擔任郵票設計室主任。1985年7月,中國郵票博物館正式成立,孫少穎被任命為第一任館長。1990年離休後被聘為郵票博物館顧問、郵票鑑定室專家、《中國郵票史》主編,並被全國集郵聯聘請主持一些重要集郵著作的編撰工作。
1986年冬,全國集郵聯第二屆學術委員會組成,孫少穎被推薦為史學組組長。1991年,全國集郵聯名詞審定委員會成立,孫少穎被選為副主任。2001年5月,全國集郵聯第四屆學術委員會組成,孫少穎再次擔任史學組組成。並被授予全國集郵聯集郵會士稱號。
著名郵學家孫少穎先生的郵文集《山外集——孫少穎郵文選輯》收錄了孫少穎先生關於郵政史、郵票史、集郵史的文章89篇,分為《雪泥鴻爪》、《山外談郵》、《郵票選題》、《珍藏與共享》、《正名與修典》、《郵學論壇》、《究本溯源》等7個部分。全書總計568頁,正文545頁,內文80克精印紙印刷,450千字,17.75印張,235幅插圖,國際標準大32開精裝,印數500冊。該書在“全國首屆集郵文獻及文獻集郵展覽”上,《山外集》榮獲鍍金獎。
“集郵長知識,嗜愛頗高尚。切莫去居奇,賺錢代欣賞。”這是著名文學家老舍為《集郵》的題詞。
老舍認為,集郵是一種高尚的嗜愛,而不是一所專科學校。即如鍾笑爐所言:“集郵雖小道,以其能陶養性情,增廣知識,不失為高尚之癖好。”所謂“集郵長知識”,是指集郵者在收集、欣賞、鑑別郵票的過程中,培養並激發出越來越強烈的對百科知識的求知慾,務求讓自己明白“郵票圖案說些什麼”。
集郵的過程,使人享受到渴求知識的快樂和滿足,也促使集郵者的求知向縱深發展:研究各種郵資票品和郵政用品,研究與郵票有關的歷史、科學、文化、藝術、美學、社會……等領域的知識。有的還研究編組郵集的創作、展示、參展競賽等專門知識。
集郵的過程,就是擴大個人知識面的過程,所謂“集郵本身是難以使我們長知識的”的說法,是很難成立的。我們不能摳著文字去鑽牛角尖,就如去年東北有一份郵刊曾經爭論:有人說“集郵可以怡情、增知、益壽”;有人反駁說:“誰說集郵可以延年益壽?我認識的一個集郵者不到50歲就允了。”這就一葉障目,以偏概全了。常言道“郵票是小型的百科全書”,這是一種形象的比喻;但不能據此就可以推論:“集郵可以使人成為百科俱精的大學問家”。孫少穎先生說得好:“集郵能增長知識,但它不是學知識的根本途徑。集郵必須首先有知識,起碼是小學生。提高人們文化素質的根本途徑,是辦教育,是上學讀書。集郵代替不了學校教育”。(《以平常心走自己的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