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少甫

孫少甫先生出生於1914年。河南心意派六合拳一代宗師,回族,河南省周口市人。8歲師從尚學禮大師學心意六合拳,幼年由尚學禮大徒弟李豪友所帶學武。1979年在上海精武體育會出任教練。1980年因病去世。


一代宗師孫少甫系河南周口人氏,生於1914年,1922年進入當地回教堂跟隨心意六合拳大師尚學禮學習該回教堂的教門拳——心意六合拳。由於天分極高及習練刻苦,遂得真傳。1936年在當地與日軍比武獲勝後,離開家鄉參加了國民黨馮玉祥的部隊,因作戰英勇、武藝高強被挑選入該軍的大刀隊,並擔任教官。馮系部隊解散後,經當時國民黨軍政要員的介紹推薦,在上海的國民黨警察局裡當了名警察,日後因其功夫非凡又有著豐富的戰鬥經驗,加上在回民中的威望及影響,所以後委派其專事回民事宜直至全中國解放。
1978年孫少甫老師得以平反,由於孫老師德藝兼備,在上海武術界同仁的推薦及邀請下,於1979年在上海精武體育會出任教練。1980年因病逝世。孫少甫老師在世時在武術界有著極高聲望。

師出名門承傳真藝

孫少甫先生自幼隨心意拳大師尚學禮先生習拳。孫先生習武,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解放前,回漢兩族交往甚少,隔閡較深,周口地區更不例外,經常發生械鬥,諸如袁鳳儀、穆其太等武林豪傑,亦曾參與其中,起到威懾與調解作用。在這種形勢下,為強身自衛,免受人欺,族中德高望重者規定,回族人的長子自八歲起就要入清真寺習拳。當時,河南省境內的清真寺中盛行查拳,以致查拳曾被稱作教門拳。事情總有例外,孫少甫先生居住地的清真寺諸阿訇,以及當地的德高望重者商定,只準教授心意六`合拳(周口地區當時稱作六`合錘)。
正是在這種環境下,孫少甫作為家中長子,自8歲起入寺習拳。當時,在清真寺傳藝的是當地武功最高的武師尚學禮先生。尚學禮為袁鳳儀先生的大弟子,是買壯圖再傳,亦曾直接受買壯圖教誨,功夫極高,在族人中很有威望,傳藝嚴謹,誨人不倦。他曾在開封打擂,獲中原五省散手冠軍。年至78歲時,還曾上擂過招,擊敗一武林高手。在尚學禮門下,孫少甫與大師兄李好友、楊響林等師兄弟一起揮灑汗水,辛勤磨礪,整整練習了11年,直到19歲外出從軍,從而造就了一身超凡的武藝。

折服日人離家從戎

孫先生19歲那年,日本侵略軍早已占領周口,駐周口的日寇通過某種途徑偵知,當地回族中流傳著一種理法俱妙,威力很大的拳術,於是就通知當地族長,請回民高手與日軍中的格鬥高手一決高下,遂被當地回民婉拒。日寇見狀,遂生一計,下令若拒絕比武,或比武敗給日方,則將全村的糧食全部沒收;若能戰勝日方,則免去村民們一年的“上繳糧”。
族人被逼無奈,遂決心比武。經過商議,由孫少甫先生打頭陣。若孫先生敗,或孫先生勝而日方換人,則由其他師兄弟上場,最後則由武功最強的大師兄李好友出場。
比武開始,日方出場的是功夫最高的一位武士,目的是一戰建功,折服中國人。哪知倭寇與孫先生相交僅一個回合,便被孫先生擊倒在地,失去戰鬥能力。倭寇均未看清怎么回事,遂大為嘆服。比武結束。
比武雖勝,但大家均憂心忡忡,勸孫先生外出躲避以防倭寇報復。孫先生思之再三,決定連夜外出。後來,他投馮玉祥將軍部,因作戰勇敢,武功高強,升任大刀隊教官。
在心意門器械之中,孫先生最擅長用刀。其六`合刀法身步機變,技法辛辣,一擊必殺。孫先生將六`合刀法傳授於抗日勇士,為西北軍立下了赫赫戰功。孫先生忠肝義膽,志勇雙全,堪稱抗日隊伍中的一員猛將。記得吾師在回憶孫少甫先生演練刀法時,說:“孫師的刀法真是太妙了,可以說是出神入化,再也難以見到了。”
後來,由於遭蔣介石疑忌,馮玉祥將軍的抗日同盟軍10萬餘眾被解散。孫先生由一軍界名人介紹,找到當時上海警察局局長,遂被安排在上海市警察局擔任中上層職務,後來專司上海回民事宜。因人品高尚,處事公道,從無偏袒,頗受回漢兩族及眾武林中人擁戴。

心意功深 授徒心誠

有一次,一位社會名流宴請孫先生,席間人們紛紛要求孫先生一展身手,讓大家開開眼界。實在推辭不掉,孫先生略一沉吟,稍欠身復向下一坐,一把上好的紅木靠椅,在孫先生坐下的一剎那間,遂四分五裂。眾人皆瞠目結舌。心意拳“決勁”之威力可見一斑。這也正是對“學會心意門,屁股能打人”這句話最好的詮釋。
還有一次,心意大師盧嵩高與孫少甫比試兵器。盧先生用的是得意兵器小鐮子(又稱雞爪劍鐮),孫先生用的是六`合槍。結果,在交手瞬間,二人先後受傷。當時,亦有盧先生高徒在場目睹。比試結果說明,孫先生的心意功夫與盧先生不相上下。
現在,有人說孫先生是盧先生的學生,有人說是第一批,有人說是第三批。實際上,盧嵩高先生的第一位妻子是孫先生的姑姑。因此,盧先生與孫先生往還甚密,一些人在盧先生家中見到過孫先生,是極為正常的。據孫先生自己說,他的拳技來自於尚學禮先生和大師兄李好友。當時,尚學禮先生還開有鏢局,一年之中需外出走鏢4個月。在這4個月之中,就由武功已接近尚學禮的大師兄李好友教拳,指點眾師兄弟。因此,孫先生談起師承技藝,總是發自內心地懷念師父尚學禮和大師兄李好友。他曾說:“老一輩功夫最好的是尚學禮與楊殿卿,同輩中功夫最好的是李好友。而楊殿卿獨立特行,性格不群,平生卻只對李好友一人賞識有嘉。”
孫少甫先生的夫人楊毛汝,是楊殿卿的親侄女,與心意大師楊響林(楊殿卿之侄,人稱“楊老四”)是堂兄妹。楊響林先生曾說:“我伯父(指楊殿卿)連我也不教,只喜歡指點李好友師兄。”
孫先生曾以頭部重創一個大力士。孫先生的頭打人,不是一般之鐵頭功,而是利用身法步法將人完全“捆住”之後,才再來一個“中門頭”的。拳諺云:“拳法打泥巴,身法打行家。”因此事轟動一時,故有人稱孫先生為“孫鐵頭”。其實乃門外漢語,反而掩蓋了孫先生的技藝和心意拳技法的本質。
解放前,孫先生具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也不傳拳收徒;解放後,被扣上“帽子”而蒙冤入獄,受盡非人折磨,身心極度受損。平反出獄後,始收徒傳藝。他傳藝認真,用心,負責,一旦發現勤學苦練,尊師重道之弟子,便授以真訣,與有的大師“寧傳萬卷書,不傳一口春”之作為,有天壤之別。其首徒蘇心海老師經高世貴先生的介紹,於1966年底向孫少甫老師學習心意六合拳,1966年12月正式拜師,當時一起拜師的還有王關庸,1967年姚上達也正式拜師,1968年王琪中經姚上達介紹給孫少甫老師,隨後陸續入門學拳的還有宣恆奇、孫聖道、王克定、徐國瑛等多人,在以後的幾十年中孫派心意六合拳在蘇心海老師及孫派眾人的不斷努力下,使中國古老傳統文化的心意六合拳在上海乃至全國得以流傳光大。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