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力余

孫力余

1936年9月孫力余同志在北平加入中國共產黨,在當地從事救亡和地下工作。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孫力余同志來到人民大學,主持學校領導工作。 孫力余同志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始終保持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

概況:

孫力余同志孫力余同志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原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孫力余同志因病於1990年11月10日11時15分逝世。終年82歲。
中文名: 孫力余 信仰: 共產主義
國籍: 中國 畢業學校: 東北大學
名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08.09.27
出生地: 河北省豐潤縣 逝世日期: 1990.11.10

生平事跡:

孫力余(1908.9.27~1990.11.10) 同志(原名孫俊鵬、求實、秋石)1908年9月27日出生於河北省豐潤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9年至1934年先後在東北大學、北京大學讀書,接受革命思想,投身救亡鬥爭。1934年至1936年在通縣女子師範當教員,因宣傳抗日、參加“一二.九”等進步活動,被校方解僱,但他毫不畏懼,更加堅定地走上革命道路。1936年9月孫力余同志在北平加入中國共產黨,在當地從事救亡和地下工作。1937年11月赴延安,入陝北公學院學習。

延安時期的孫力余延安時期的孫力余
抗日戰爭時期,孫力余同志歷任陝北公學院分校第四區隊隊長,中央宣傳部在職幹部教育科科員,陝北公學師範部校務處副主任、副處長,延安中央醫院副院長、黨總支書記。解放戰爭時期,歷任黑龍江軍區衛生部部長、政委,黑龍江省綏稜縣縣長、拜泉縣縣委書記,黑龍江省委宣傳部代部長,東北局行政處處長。新中國成立後,他歷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後勤部一分部部長、黨委書記,東北人民政府衛生部副部長、機關黨委書記,瀋陽市副市長,國家計委技術合作局局長,國家建委秘書長兼辦公室辦公廳主任,國家經委委員兼地區局局長,華東協作區辦公廳副主任,華東計畫委員會副主任,華東區國防工辦副主任,主任、黨委書記,華東局計經委副主任,華東局經委主任,粉碎“四人幫”後,任上海市紀委副主任、黨組副書記,上海市政協常委。1979年9月任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1982年12月離休。
孫力余和他的夫人張堅孫力余和他的夫人張堅
半個多世紀以來,孫力余同志為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忠心耿耿,奮鬥不息。他在延安時期,孜孜不倦地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滿腔熱情地做好乾部教育工作,他努力按照黨的政策領導延安中央醫院的整風,對“搶救運動”的“左”的做法進行了抵制。1945年,東北剛剛解放,他不畏艱辛,克服困難,參加綏稜、拜泉兩縣的領導工作,積極組織當地民眾進行土改、剿匪、支前等工作,為鞏固東北根據地,支援全國解放做出了貢獻。新中國成立以後,在抗美援朝中,他晝夜奮戰,為開闢鋼鐵運輸線做了大量工作。此後,他長期從事經濟、計畫和管理工作、努力鑽研業務,熟悉和掌握經濟工作的規律,經常深入實際調差研究,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本地區、本部門的工作實際緊密地結合起來,在工作中作出了成績。十年動亂期間,孫力余同志受到林彪、“四人幫”反革命路線的迫害,但他始終相信黨,對“四人幫”的倒行逆施進行了堅決的鬥爭。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孫力余同志來到人民大學,主持學校領導工作。面對人民大學復校不久,百廢待興的困難局面,他和其他領導團結帶領廣大教職員工,堅決貫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路線,認真落實黨的各項政策,發揮和調動廣大知識份子的積極性、創造性。他主持學校工作期間,始終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決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教書育人,實事求是地解決辦學各方面的困難,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迅速恢復和發展人民大學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成績。
晚年時期的孫力余晚年時期的孫力余
孫力余同志離休以後,始終關心學校建設,抱病參加黨員重新登記,在重病期間仍十分關心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關心人民大學的工作,充分表現出一個共產黨員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
孫力余同志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始終保持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堅持黨的原則,嚴守黨的紀律,胸懷坦蕩,顧全大局,光明磊落,嚴於律己。他平易近人,聯繫民眾,嚴格教育子女,從不搞特殊化,廉潔奉公,艱苦奮鬥,幾十年如一日,受到全校師生的愛戴和尊敬。孫力余同志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戰鬥的一生,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的一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他的革命功績將永垂青史。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質和優良作風將永遠激勵我們為黨的事業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