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僻症

孤僻症

孤僻是指孤寡怪僻而不合群的人格表現缺陷。孤僻常表現為獨往獨來、離群索居,對他人懷有厭煩、戒備和鄙視的心理狀態。凡事與己無關、漠不關心,一副自我禁錮的樣子;如果與人交往,也會缺少熱情和活力,顯得漫不經心、敷衍了事。經常自卑,經常給人欺負。孤僻症患者具有三種典型症狀:較差的社會互動性,口頭和非口頭交流障礙,不尋常或嚴重受限的行為和興趣。孤僻症通常出現在兒童期的前三年中,並會在人的一生中延續。WebMD醫學新聞2003年9月23日:倫敦兒童衛生研究所David Skuse教授發現,X染色體上某一與腦功能密切相關區段發生變異將有助於解釋為什麼男性更容易患孤僻症。

基本信息

名詞定義

孤僻常表現為獨往獨來、離群索居,對他人懷有厭煩、戒備和鄙視的心理狀態。一副自我禁錮的樣子;如果與人交往,也會缺少熱情和活力,顯得漫不經心、敷衍了事。有時看上去似乎也較活躍,但常給人一種做作的感覺,仿佛有點神經質,因而人都不願主動與之交往,不得不與之相處時,也會有如坐針氈之感。

身體狀況

孤僻症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大腦失調症狀。注意:它是一種失調,而不是一種疾病。這種失調到底有多普遍呢?人們對孤僻症患病率的評估各有不同,這取決於臨床標準。有些評估表明孤僻症的患病率很低,每10000

人中只有5例;但是也有一些評估表明患病率很高,每80人中就有1例。

孤僻症患者具有三種典型症狀:較差的社會互動性,口頭和非口頭交流障礙,不尋常或嚴重受限的行為和興趣。更具體一點說,患有孤僻症的人可能更熱衷於自己的想法,不能進行社會活動;他們可能還會有行為問題和語言障礙(如模仿語言)。另外,患有孤僻症的人常常會對聲音、感知和其他感官刺激做出異常的反應。

易發族群

孤僻症通常出現在兒童期的前三年中,並會在人的一生中延續。在很多兒童患者中,這些症狀會隨著外界的干擾或年齡的增長而得以改善。有些孤僻症患者最終會在正常和幾近正常的狀態中度過一生。有時候,可以將眾多的孤僻症症狀歸類為泛自閉症障礙綜合徵或心臟神經官能症。

這種分類符合這樣的理論:孤僻症患者通常會幾種疾病並發。大約1/3的患有泛自閉症障礙綜合徵的兒童最終會患上癲癇症。有嚴重的認知問題和猝發中風症狀的人患上這種病的風險性是最高的。不過,不用擔心,患有孤僻症的人還是有希望過正常生活的,益生菌為他們帶來了新的希望。

形成原因

創傷經驗

研究表明,父母離婚是威脅當代兒童精神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父母的粗暴對待,夥伴欺負、嘲諷等不良刺激,使兒童過早地接受了煩惱、憂慮、焦慮不安的不良體驗,會使他們產生消極的心境甚至誘發心理疾病。 缺乏母愛或過於嚴厲、粗暴的教育方式,子女得不到家庭的溫暖,會變得畏畏縮縮、 自卑冷漠,過分敏感、不相信任何人,最終形成孤僻的性格。

交往挫折

由於缺乏必要的社會交際技能力和方法,使得他們在人際交往中遭到拒絕或打擊,如恥笑、埋怨、訓斥,使他們的自主性受到傷害,便把自己封閉起來。越不與人接觸,社會交往能力就越得不到鍛鍊,結果就越孤僻。

染色體異常

WebMD醫學新聞2003年9月23日:倫敦兒童衛生研究所David Skuse教授發現,X染色體上某一與腦功能密切相關區段發生變異將有助於解釋為什麼男性更容易患孤僻症。有關研究報告日前已呈交於英國科技學會年會上。

研究人員早就懷疑孤僻症可能與性染色體有關,因為男孩的發病率通常要比女孩的高10倍,而且前期研究也表明該病具有一定的遺傳基礎,但迄今尚未確定任何一個特定的基因。Skuse教授及其同事在該項研究中是以特納綜合徵患者為對象,因為她們只有一個X性染色體,而且和男性一樣更容易患孤僻症。結果發現這些患者對恐懼的感知能力要明顯低於普通婦女的。進一步的研究證實這種對恐懼的感知能力下降與X染色體上控制杏仁體的部分區段發生的異常有關。專家們同時也強調指出,儘管已經確定了與該病密切相關的X染色體異常區段,但由於其中含有多個基因,要想最終弄清楚究竟是哪個或哪些基因還需要進行大量的研究。

雖然導致孤僻症的具體原因還不清楚,有科學家認為其中存在基因因素,也有可能是某些條件影響了大腦的發育。英國科學家進行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缺乏脂肪酸可能引發孤僻症。

克服方法

1.正確評價和認識自己和他人

一方面要正確認識孤僻的危害,敞開閉鎖的心扉, 追求人生的樂趣,擺脫孤僻的纏繞;另一方面正確地認識別人和自己,努力尋找自己的長處。孤僻者一般都沒能正確地認識自己。有的自恃比別人強,總想著自己的憂點、長處,只看到別人的缺點、短處, 自命不凡,認為不值得和別人交往;有的傾向於自卑,總認為自己不如人, 交往中怕被別人譏諷、嘲笑、拒絕,從而把自己緊緊地包裹起來,保護著脆弱的自尊心。 這兩種人都需要正確地認識別人和自己,多與別人交流思想,溝通感情,享受朋友間的友誼與溫暖。

2.學習交往技巧,最佳化性格

可看一些有關交往的書,學習交往技巧。同時多參加正當、良好的交往活動, 在活動中逐步培養自己開朗的性格。要敢於與別人交往,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同時要有與任何人成為朋友的願望。 這樣,在每一次交往中都會有所收穫,豐富知識經驗,糾正認識上的偏差,獲得了友誼, 愉悅了身心,便會重樹你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長此以往,就會喜歡交往,喜歡結群,變得隨和了。可以從先結交一個性格開朗、志趣高雅的朋友開始,處處跟著他學,並請他多多提攜。

一個蘇格蘭研究小組認為,在患有孤僻症的人中,脂肪酸在血液中的活動與其他正常人不同。英國科學辦公室正式為這一小組撥款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科學家們將測量50名孤僻症血液中的脂肪酸量,並將數據與健康相對比。

鯖魚和鮭魚的肉中富含脂肪酸,另外也可通過各種保健品加以補充。但是研究人員稱,他們也不能確定服務保健品是否能夠有效預防和治療孤僻症。斯特靈大學的戈登·貝爾博士是研究的負責人,他指出:“脂肪酸是大腦和眼睛等細胞和組織功能達到最佳狀態所必須的物質,而且還有助於預防感染。我們的研究顯示,一種控制脂肪酸代謝的酶在孤僻症的體內含量較高,因此他們代謝脂肪酸的速度更快。”

科學家們還聲稱,過去10年間全球孤僻症的數量呈現上升勢頭,希望新的研究結果將為這種疾病的治療提供新的線索。

在漢英詞典中的解釋:autism

網路孤僻

網路孤僻症是指依賴網路進行人際交流,淡化了自己與社會、與他人的交往,以至於與家人、朋友疏遠,性格變得越來越孤僻。主要特徵為,社會交往功能和交流技巧出現障礙、異常動作以及複雜多樣化的行為。

網路虛擬性易引發青少年人際關係障礙等一系列問題。網路世界是一個與現實世界完全不同的世界,網路中到處都是新鮮事物。因此,對易於接受新鮮事物的青少年有著無窮的吸引力,這種吸引往往會導致青少年對網路的極度迷戀。由於青少年自控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都相對較弱,所以成為網路性心理障礙的多發群體。

專家認為,迷戀網路遊戲使青少年產生的精神上癮就如同吸毒、賭博一樣危害性極大,而且難以根治。長時間沉迷於網路遊戲,青少年容易把網路作為主要的人際交往方式,從而對網路產生極大的依賴性,在網路的虛擬世界裡聊天、遊戲得心應手,對現實世界裡的事物和人際交往卻毫不關心。不少“網蟲”因為缺乏社會溝通和人際交流,將網路世界當作現實生活,脫離時代,與他人沒有共同語言,從而出現孤獨不安、情緒低落、自我評價降低等症狀,嚴重的甚至有自殺意念和行為。

而要解決這一問題,關鍵是要加強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時,老師、家長要多與孩子溝通,通過講述一些事例讓他們認識到網路的虛擬性與危害性,從而達到理性使用網路的目的。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