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嘉落帽

孟嘉落帽

孟嘉落帽,古代成語。出自《晉書.孟嘉傳》。形容才子名士的風雅灑脫﹑才思敏捷。

注音

mèng jiā luò/là mào

典源

《晉書·孟嘉傳》:“九月九日,溫燕龍山,僚佐畢集。時佐吏並著戎服,有風至,吹嘉帽墮落,嘉不之覺。溫使左右勿言,欲觀其舉止。嘉良久如廁,溫令取還之,命孫盛作文嘲嘉,著嘉坐處。嘉還見,即答之,其文甚美,四坐嗟嘆。 ”

釋義

孟嘉在聚會中帽落而依然風度翩翩,當人們嘲笑他時,又能從容應對使四座嘆服。後遂用“孟嘉落帽、山頭吹帽、 山頭落帽”等稱揚人的齊讀寬宏,風流倜儻,瀟灑儒雅。

同源典故

參軍吹帽 參軍往事 吹墮白綸巾 吹帽 吹帽狂司馬 吹鳥帽 墮帽 墮輕帽 孟嘉吹帽 孟嘉帽 孟嘉狂醉 孟嘉落帽 客帽欺風 山頭吹帽 山頭落帽 帽受西風 帽逐秋風 損帽 烏帽任風吹 烏帽風裡墜 烏紗隨風 無帽厭西風 登高落帽 登高龍山 破帽戀頭 破帽驚吹 老嘉破帽 落帽 落帽人 落帽孟嘉 落帽風 落烏紗 西風吹帽 醉里烏紗 重陽帽 風落帽 驚烏帽 驚飆卷烏紗 鳥帽落 龍山佳會 龍山勝集 龍山吹帽 龍山客 龍山宴 龍山對孟嘉 龍山帽 龍山置酒 龍山落帽

示例

宋·陳師道《後山詩話》:“孟嘉落帽,前世以為勝絕。”
作者詩題詩句
令孤楚奉和嚴石空重陽日同崔常侍崔郎及諸公登龍山落帽台佳宴貴重近臣光綺席,笑憐從事落烏紗。
元稹答姨兄胡靈之見寄五十韻登樓王粲望,落帽孟嘉情。
唐彥謙九日游中溪欣然為之醉,烏帽危不墮。此日山中懷,孟公不如我。
嚴維九日陪崔郎中北山宴府中官最小,唯有孟參軍。
嚴維九月十日即事宿酲猶落帽,華發強扶冠。
孟浩然盧明府九日峴山宴袁使君張郎中崔員外共美重陽節,俱懷落帽歡。
張登重陽宴集同用寒字欲識投醪遍,應從落帽看。
張賁賁中間有吳門旅泊之什蒙魯望垂和更作一章以伸酬謝清秋將落帽,子夏正離群。
戎昱九日賈明府見訪卻笑孟嘉吹帽落,登高何必上龍山。
朱放九日陪劉中丞宴昌樂寺送梁廷評不棄遺簪舊,寧辭落帽還。
朱灣九日登青山想見龍山會,良辰亦似今。
朱灣重陽日陪韋卿宴何必龍山好,南亭賞不睽。
李白九日落帽醉山月,空歌懷友生。
李白九日登山賓隨落葉散,帽逐秋風吹。
李白九日龍山飲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
李群玉九日越台無心同落帽,天際望歸途。
李群玉重陽日上渚宮楊尚書落帽台邊菊半黃,行人惆悵對重陽。
李郢奉陪裴相公重陽日游安樂池亭蓮沼昔為王儉府,菊籬今作孟嘉杯。
杜牧往年隨故府吳興公夜泊蕪湖口今赴官西去再宿蕪湖感舊傷懷因成十六韻極浦沉碑會,秋花落帽筵。
杜甫九日藍田崔氏莊羞將短髮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
權德輿九日北樓宴集不見攜觴王太守,空思落帽孟參軍。
權德輿和九日從楊氏姊游今日同心賞,全勝落帽年。
權德輿奉陪李大夫九日龍沙宴會今日從公醉,全勝落帽時。
權德輿戶部王曹長楊考功崔刑部二院長並同鍾陵使府之舊因以寄贈又陪郎署喜甚常僚因書所懷且敘所知盍簪蓮府宴,落帽龍沙醉。
權德輿臘日龍沙會絕句寧知臘日龍沙會,卻勝重陽落帽時。
獨孤及九月九日李蘇州東樓宴風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樓。
獨孤及同徐侍郎五雲溪新庭重陽宴集作臨風孟嘉帽,乘興李膺舟。
王貞白九日長安作誰能思落帽,兩鬢已添愁。
白居易和新樓北園偶集從孫公度周巡官韓秀才盧秀才范處士小飲鄭侍御判官周劉二從事皆先歸臥瓮鄙畢卓,落帽嗤孟嘉。
許棠白菊所尚雪霜姿,非關落帽期。
錢起九日閉居寄登高數子今朝落帽客,幾處管弦留。
陰行先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今日桓公座,多愧孟嘉才。
韓愈薦士霜風破佳菊,嘉節迫吹帽。

故事

孟嘉落帽
孟嘉,東晉大將桓溫麾下的參軍,《晉書》有傳。陶淵明《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載:孟嘉為征西大將軍譙國桓溫參軍。“君色和而正,溫甚重之。九月九日,溫游龍山,參佐畢集,四弟二甥鹹在坐。時佐吏並著戎裝。有風吹君帽墮落,溫目左右及賓客勿言,以觀其舉止。君初不自覺,良久如廁,溫命取以還之。廷尉太原孫盛,為咨議參軍,時在坐,溫命筆令嘲之。文成示溫,溫以著坐處。君歸,見嘲笑而請筆作答,了不容思,文辭超卓,四座嘆之。”
東晉初年,中書令庾亮出鎮江州(今九江),聞當地才子孟嘉之名氣,召他為從事,佐理軍務。有一次庾亮的朋友太傅褚裒過訪江州,庾亮設盛世宴招待,遍請江州大小官員及名人賢士作陪。褚裒也久聞孟嘉才名,只是未曾謀面。便問道:“久仰江州才子孟嘉,不知今日是否出席?”斯時,因按官爵排座次,孟嘉的座位離主位和客位都比較遠,在一個不起的角落裡。庾亮有心試試老朋友的眼力,便笑道:“他今天在座,你看看能否認出他?”褚裒掃視全場,拈髭略一沉吟,指著遠處的孟嘉道:“若非在下老眼昏花,這位氣度不凡、與眾不同的後生,大概是孟才子吧!”庾亮見老朋友能在袞袞諸公中一眼認出孟嘉,十分高興,從此更加器重孟嘉了。
庾亮死後,征西大將軍桓溫繼任江州刺史,他見孟嘉待人謙遜而正直,很是看重他,便任命他為參軍。那年的九月初九重陽節,桓溫帶著屬下的文武官員遊覽龍山,登高賞菊,並在山上設宴歡飲,桓溫的四個弟弟和兩位外甥都列席。當時大小官員都身著戎裝。山上金風送爽,花香沁人心脾。突然一陣無頭風撲面吹來,竟把孟嘉的帽子吹落在地,但他一點也沒有察覺,仍舉杯痛飲。桓溫見了,暗暗稱奇,以目示意,叫大家不要聲張,看孟嘉有什麼舉動。但見孟嘉依然談笑風生,渾然不覺。又過了很久,孟嘉起身離座去上廁所。桓溫趁機讓人把孟嘉的帽子撿起來,放在他的席位上。又命人取來紙筆,讓咨議參軍太原人孫盛寫了一張字條,嘲弄孟嘉落帽卻不自知,有失體面。寫好後讓桓溫過目,桓溫覺得很有趣,想乘酒興調侃奚他一番。便把紙條壓在帽子下。孟嘉回到座位時,才發覺自己落帽失禮。但卻不動聲色地順手拿起帽子戴正。又拿起字條看了一遍,即請左右取來紙筆,不假思索,奮筆疾書,一氣呵成一篇詼諧而文采四溢的答詞,為自己的落帽失禮辯護。桓溫和滿座賓朋爭相傳閱,無不擊節嘆服。
後遂用“龍山落帽、孟嘉落帽、孟嘉帽、參軍帽、落帽參軍、風落帽”等稱揚人的氣度寬宏、風流倜儻、瀟灑儒雅或借指具有這種氣度的人。李白《九日龍山飲》詩:“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辛棄疾《玉樓春》詞:“思量落帽人風度,休說當年功紀柱。”康與之《重九詞》:“落帽孟嘉尋箬笠,漉巾陶令買蓑衣。”辛棄疾《念奴嬌·重九席上》詞:“誰與老兵共一笑,落帽參軍華發。”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