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燈的來歷

孔明燈又叫天燈,相傳是由三國時的諸葛孔明所發明。 當年,諸葛孔明被司馬懿圍困於平陽,無法派兵出城求救。 現代人放孔明燈多作為祈福之用。

孔明燈,我聽大人們講,之所以叫孔明燈,一來是做出來後的天燈有點像孔明先生所戴的帽子,二來我們的民間是這樣說出孔明燈的由來的。當年孔明被司馬懿圍困,全軍上下束手無策,諸葛亮妙計一出,命人拿來白紙千張,糊成無數個天燈,再利用煙霧向上的引力帶著它們升空,一個個小小的天燈升起,加上營內的人咋呼著:“諸葛先生坐著天燈突圍啦!”,司馬懿竟然信以為真,被矇騙了過去。此計救了諸葛先生一命。
孔明燈起源及結構簡介
孔明燈又叫天燈,相傳是由三國時的諸葛孔明所發明。當年,諸葛孔明被司馬懿圍困於平陽,無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準風向,製成會飄浮的紙燈籠,繫上求救的訊息,其後果然脫險,於是後世就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另一種說法則是這種燈籠的外形像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現代人放孔明燈多作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親手寫下祝福的心愿,象徵豐收成功,幸福年年。
孔明燈的結構可分為主體與支架2部份,主體大都以竹篦編成,次用棉紙或紙糊成燈罩,底部的支架則以竹削成的篦組成。孔明燈可大可小,可圓形也可長方形。一般的孔明燈是用竹片架成圓桶形,外面以薄白紙密密包圍而開口朝下。
欲點燈升空時,在底部的支架中間綁上一塊沾有煤油或花生油的粗布或金紙,放飛前將油點燃,燈內的火燃燒一陣後產生熱空氣,孔明燈便膨脹,放手後整個燈會冉冉飛升空,如果天氣不錯,底部的煤油燒完後孔明燈會自動下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