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母相權

古代有關貨幣本位與流通的理論。謂同時流通的兩種貨幣,可以用一種為標準確定對另一種的交換率。最早作系統闡述者為東周單旗。見《國語·周語下》。 .謂經商取利或放債取息。

基本信息

子母相權

正文

中國古代的一種貨幣理論。見中國古代貨幣思想

【注音】:zǐ mǔ xiāng quán
【釋義】:1.古代有關貨幣本位與流通的理論。謂同時流通的兩種貨幣,可以用一種為標準確定對另一種的交換率。最早作系統闡述者為東周單旗。見《國語·周語下》。 2.謂經商取利或放債取息。
【 釋義 2】:子母:古代稱錢幣重的為母,輕的為子。比喻輕重並行,維持一定的平衡

配圖

出處

單旗先生也是知識分子,在春秋末年給周景王、周敬王當過卿士。“卿士”這個官,就是後代的宰相,總領諸臣的頂級大官。

在他那個時候,就有“貨幣戰爭”,他就是第一位貨幣理論家。

他的理論,到現在我們的央行還得遵循,不遵循,就要出亂子。

——人之偉大,就要偉大到這個程度,兩千年後,人們也離不開你。“孔家店”現代以來至少被砸爛了三次,中國人照樣活,活得好不好另說。而單旗先生這桿旗,你要是砍了,第二天咱們就都別想活。

他所伺候的周景王,是個窮王。因為王室衰弱,財政上相當窘迫,連喝酒的酒具都要靠各諸侯國贈送,於是他就想“鑄大錢”,以解決問題(見《國語》)。

所謂“大錢”,就是現在的“大面額鈔票”。不過現在的貨幣,只是一張紙,印上100元和印上1元,成本是一樣的。金屬貨幣時期不同,錢還沒完全擺脫稱量貨幣的胚胎,半兩的錢,一般必須重半兩,有時候含銅少一點,但總重量還應該是半兩。

而“大錢”,就是不足值的錢,比方說,明明只有半兩重,卻鑄上“一百錢”的字樣,把一個錢當一百錢來用。周天子,自以為是金口玉牙,說是一百錢,就是一百錢!財政經費不就夠用了嗎?

事情是否這么簡單呢?當然不。現在傻瓜都知道,這樣做,豈不是要通貨膨脹!

單旗就跳出來反對。他說:這個金屬貨幣,大王啊,有重的,有輕的。重的就是“母”,輕的就是“子”,相互間是有制約平衡關係的。不管輕重,都要夠分量,也就是足值。

他教育周天子說:這貨幣是乾什麼用的呢?一個,是用來衡量商品價值的,就是“權輕重”;另一個,就是“以振救民”。振,同賑,也就是給老百姓買糧吃飽飯的。

貨幣的兩大功能,他都給說到了,一個價值尺度,一個流通功能。就是沒說貨幣是供大王老人家吃吃財政飯的。

這一說,就明白了吧,鑄幣的輕重,是要根據流通情況而定,不是由著大王性子來的。如果商品漲價,老百姓感覺手頭的貨幣重量太輕,買一隻羊得背去好幾大串錢,那就要鑄重幣,一次拿一枚就行了。

這叫“母權子而行”。權,是“根據情況而定”之意。

反之,如果物價很低,老百姓手頭全是“大票”,沒有“毛票”,買什麼東西商家都找不開錢,那就要鑄小錢,與民方便,這叫“子權母而行”。

鑄多少重幣,鑄多少輕幣,大王啊,是市場說了算。

單旗說完這些,又找補一句:大王,您“廢輕而作重”,不就是想占老百姓便宜么?結果必使“民失其資”,同時也是給自己“召災”。

民失其資可能不要緊,因為您的親屬沒有一個是民。但是國家稅收就要因為民窮而減少,您老人家的費用就會更不足了(王用將有所乏)!

您一不夠用,就要加緊搜刮,民不堪負擔,只有逃亡一途,那就有大麻煩了。

本來財政不是供您胡吃海塞的,而是有備無患的。“民離而財匱,災至而備亡”,老百姓一跑,您稅征不上來,一點風險預備金都沒有,國家就要大崩盤了!

這,就是著名的“子母相權論”。

相關連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