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孝經圖卷

女孝經圖卷

《女孝經圖卷》是宋代畫家佚名所作的一幅絹本設色畫,現收藏於南京博物院。

畫作內容

無作者款印。鈐清“曹溶秘玩”及清乾隆、嘉慶、宣統內府收藏印,共10方。

作者以圖解的形式分9段表現唐代鄧氏《女孝經》前九章的內容,依次為:一、開宗明義章,二、后妃章,三、三才章,四、賢明章,五、事舅姑章,六、邦君章,七、夫人章,八、孝治章,九、庶人章。每段圖後均有墨題《女孝經》原文與之對應。

圖中人物的衣紋為鐵線描,線條勻細,富有彈性,在準確地勾畫出人物的行為動態的同時,亦展示出自身的精練並具輕重急緩的節奏美。樹葉為筆法工整的雙勾填色,枝葉相互疊加,既有層次感又不失之於瑣碎,顯示出作者細緻的觀察能力與寫實功力。畫面以深棕色為主調,配以白、墨綠、青灰等冷色調,使得畫面於高古典雅中見清新活潑,於深沉凝重的氛圍中具浪漫的人間風情。

創作背景

中國人物畫的創作目的之一是強調繪畫的政治教化功能。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曾明確指出“畫者,成教化,助人倫,窮神變,測幽微,與六籍同功,四時並運者也”。現存最早的以畫卷形式宣傳女德、女誡教義的作品當屬東晉顧愷之(傳)創作的《女史箴圖》、《列女仁智圖》。《女孝經》作為繪畫的表現題材,早在五代後蜀後主孟昶執政時期,就被畫家石恪精心創作。據宋代內院奉敕編撰的《宣和畫譜》記載,當時,石恪依據《女孝經》內容僅繪製了8幅圖,可惜其作品未能流存於世。此幅由南宋佚名畫家創作的《女孝經圖》,便成為目前保存最好、時代最早的反映《女孝經》內容的代表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