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真院

明嘉靖《安溪縣誌·寺觀》載,“契真院,始建唐天祐四年(907年),在龍興里。 ”為唐末安溪境內興建的少數寺院之一。 斗轉星移,寺院歷經興廢。

明嘉靖《安溪縣誌·寺觀》載,“契真院,始建唐天祐四年(907年),在龍興里。”為唐末安溪境內興建的少數寺院之一。斗轉星移,寺院歷經興廢。1971年遭毀,2001年,旅居馬來西亞的僑親葉長鵬捐巨資重建,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00平方米,古剎重光。寺院內懸掛傅天石敬題“佛國”匾,鐫有“契經唐代傳洋內;真院神壇祀釋迦”、“契雕玉闕光佛國;真院金階耀西天”、“契名顯應千古在;真佛靈感萬年春”、“開發眾生智慧海;得見如來清淨身”、“戒是無上菩提本;佛為一切智慧燈”、“西佛東神,靈威庥眾庶;千鄉百里,歌舞迓光明”等楹聯。寺院左現存有建於明代的舍利塔,為糯米灰混凝土構築,在寬廣的祭台上,築六角形,三層出檐,仰蓮葫蘆剎頂,前後築交椅形護坡,規制恢宏,建築獨特。塔中納歷代僧人的骨灰罐。遊人到此,當可感悟安邑佛教文化之真諦,領略名勝古蹟之風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