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園茶社

奇園茶社--於1944年至1947年,由西安地下黨在西安城西北設立,這裡有蓬湖公園,園雖不大,但山水花樹、亭台樓榭,十分幽雅。每逢春、夏、秋季,遊人絡繹不絕。

簡介

西安城西北,有蓬湖公園,園雖不大,但山水花樹、亭台樓榭,十分幽雅。每逢春、夏、秋季,遊人絡繹不絕。

?
1944年至1947年,西安地下黨在此開設了一個“奇園茶社”。它名為茶社,實為我黨的一個秘密交通站,黨派梅永和同志以茶社經理的身分擔任站長。
茶社開張那天,地下黨組織擬寫了一副對聯,原文是:?
奇乎不奇,不奇又奇
園耶是園,是園非園 橫批是:望梅止渴
對聯切情切景,寓有深意。所謂“望梅止渴”,意指凡是由延安或外地來西安的秘密交通員,只要在茶社見到梅永和同志,就可和黨組織接上關係;西安當地的進步朋友,只要在茶社見到梅永和同志,就可以看到新華社的廣播新聞。
1947年夏,梅永和同志不幸被捕,在國民黨特務的嚴刑拷打下,他堅貞不屈,始終保持了黨的機密。後雖經黨組織的多方營救,終因傷勢過重而犧牲。?

秘密交通站

?在西安的蓮湖路上,有一個名曰“奇園茶社”的地方,這裡有一個著名的茶聯:上聯為:“奇乎不奇不奇又奇”,下聯為:“園耶是園是園非園”,橫批“望梅止渴”。對聯詞語奇特,上下對仗工整,四次嵌入“奇園”二字。其俊秀的書法雖然給許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一般人卻不知道這副對聯的真正含義。

其實,“奇園茶社”曾是中共當年設立的一個秘密交通站。黨組織委派梅永和擔任站長,以茶社經理的身份公開出現。地下黨員和進步人士知道這一情況,以明中有暗,暗中有明的寓意手法,在開業那天贈送這副對聯,巧妙地表明了心愿。“望梅止渴”中的“梅”字和梅永和的“梅”字暗合在一起,意味就特別深長。?
當年,西安情報處通向延安的東路交通線建成後,由梅永和負責把準備進入延安的人員安排在車行住下,給他們更換衣物,購買火車票等,再由他護送離開西安。一九四四年,西情處決定開設“奇園茶社”。茶社由梅永和主持和負責。原先是以竹竿、編席為主材料搭建的,坐北向南,北邊是小間茶坊,與其相聯的茶棚則是四面通風的,棚內放置竹藤坐(躺)椅和方桌。為顧客供應菊花、冰片等茶水和代皮的水煮花生、西瓜子等。
後據西情處處長、解放後曾任西安市公安局局長的王超北在《奇園茶社和望梅止渴》一文中,對奇園茶社做過這樣的評價:“許多黨的機密工作都通過這個交通站出色地完成了,數以百計的在白區遭受國民黨特務追捕的同志,通過梅永和同志和黨取得了聯繫,被安全護送到陝北;發往中央的電報和從中央來的許多重要指示,也通過梅永和同志傳遞到地下黨的組織;每一個黨的交通員,只要到奇園茶社找到‘梅掌柜’,就可以順利地解決工作中的許多困難。有時有敵人企圖謀殺我們共產黨人的事件,也常由這個交通站,通過梅永和同志及時傳遞訊息得到避免”……

西安情報處——奇園茶社

歷史悠久的西安蓮湖公園不僅風景優美,是賞荷遊玩的好去處,更是一塊革命寶地。早在大革命時期共產黨人劉伯堅、史可軒、鄧希賢(鄧小平)等都曾在此主持過民眾大會。國民黨白色恐怖統治時期,這裡先後有我黨建立的中共西北特別支部地下聯絡站----蓮湖食堂,中共中央社會部(情報部)西安情報處的秘密交通站------奇園茶社,蓮湖食堂和奇園茶社在對敵鬥爭中上演了許多驚心動魄的神奇故事,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至今仍被人們懷念和傳誦。遺憾的是由於當時鬥爭條件的限制,直接反映這段歷史的資料並不多見,此次,我們有幸從當年國民黨西安市政處、西安市政府等幾個單位的檔案中找到有關蓮湖食堂和奇園茶社的檔案,為研究這段歷史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同時也有助澄清社會上、黨是界關於蓮湖食堂和奇園茶社的一些不實不確的說法。相信它能最大限度地再現一個真實、完整、鮮活的蓮湖食堂和奇園茶社。下面就讓我們拂去塵埃、看一看歷史上的蓮湖食堂和奇園茶社。
“西安事變”後,蔣介石扣壓張學良,逼走楊虎城,張、楊的部隊陸續調離,蔣介石的嫡系胡宗南部開進。從此以後西安成為了胡宗南長期占據的老巢,蔣、胡大軍進攻我陝甘寧邊的大本營。在這極端險惡的環境下中共中央社會部(情報部)西安情報處(簡稱“西情處”,處長王超北,副處長李茂堂),從1939年至1949年堅持了10年的隱蔽鬥爭,猶如一把尖刀插在敵人心臟,它先後建立了八部秘密電台,在市外開闢了三條秘密交通線,在市內建立了兩個傳遞情報的秘密交通站——春生永車行和奇園茶社。“西情處”初設時人員較少,“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來往的交通人員一天天多起來,和各方面的進步人士的接觸也一天比一天廣泛。單靠××街××號一個地方,來往的人多了,難免會引起敵人的注意,因此決定另選一處公共場所,增一個可以和各方面進行廣泛接觸的聯絡站”(王超北《古城斗“胡騎”》)在蓮湖公園開設茶社就足一個好辦法,一則蓮湖公園內遊人多,不僅有普通百姓,而且國民黨軍政人員和憲兵、警察、特務也經常到園內遊玩、吃飯、聊天,這樣一來地下黨的同志可以從中收集情報、觀察動態,在其中接頭、聯絡不易被敵人發現、懷疑;二則也可以解決黨的括動經費不足問題,可謂一舉兩得。
1945年5月8日,西安市建設科將主持各公園食堂、茶社競標。當時有名的《秦風日報·工商日報聯合版》和《西安日報》都登載了這方面的廣告,且連登三天。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西情處”決定由機要科長王釋奇(當時的公開身份是《秦風日報·工商同報聯合版》經理部副經理)以股東的身份出現,交通員梅永和假名“入股”,向市政府建設科投標,申請在蓮湖公園開設茶社。由於志在必得,事前下了一番工夫,5月8日競標成功,5月16日茶社正式開業。王釋奇任經理,日常經營管理由梅永和負責,人稱“梅掌柜”。這裡有個有意思的事情,王釋奇1945年5月14日給市政府的呈文稱:“查民於本市蓮湖公園內籌設茶社,以‘來今雨軒’之名社鈞城投標,嗣以中標後始發覺與革命公園內‘來今雨軒’茶社相同,似覺不妥,茲已決定更名‘奇園茶社’,以資分別,謹具文呈請鑒核備案為禱”(館藏0l一11—54卷)。原來王釋奇在競標時茶社之名是“來今雨軒”,奇園茶社是競標成功後改的。想必這是革命前輩們在險惡的環境下採用的一種鬥爭手段,既可掩敵人耳目,又可增加得標機會,可敬可佩。
茶社還通過地下黨員沈仲謀請國民黨西安警備司令周體仁題寫了“奇園茶社”的匾額,使國民黨小特務們望之莫測,起了一定的掩護作用。千超北叉請社會知名人士薛定夫先牛寫了一副寓意深刻的對聯,日:奇手?不奇,不奇亦奇:園耶?是園,是園非園。橫批“望梅止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